李敏??
摘 要:語文學習的知識點豐富而瑣碎,尤其是文言文。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表現出熱情普遍不高,被動學習,態度冷漠、毫無興趣的狀況。《課堂改進的30個行動》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靈感,讓我在以后的文言文教學中有了許多的改變。多種新型默寫方式能否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性”?這就要有配套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文言文;默寫方式;有效性;評價
語文學習的知識點豐富而瑣碎,尤其是文言文。
學習的知識點字詞的考點有重點字詞的解釋,也有特殊詞語的知識考點包括通假字,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句子要考翻譯還要有特殊句式的知識考點包括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文章的內容要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思想感情也要理解。我們所用的蘇教版語文書,初三上冊有一個專門的單元學文言文,而到下冊就有兩個單元來學文言文。上下兩冊共有11篇文言文,這么多的知識點,光理解是遠遠不夠的。要想讓初三的學生為中考做好文言文扎實的積累,就必須讓學生落實到筆和紙上。于是常規戰打響了:第一戰周周清。以九下的《愚公移山》為例。我們的周周清試卷里包括一題文學常識。有“面、且、懲”等26個單字解釋,有“反、汝、亡”等5個通假字,有“方、河、陽、陰”等10個古今異義字,有“箕畚、險、聚”等7個詞類活用,11個句子翻譯(重點句子翻譯,被動句式和倒裝句式的翻譯),還包括對文章內容、寓意以及人物性格的問答題7個。滿滿當當反正面一張試卷,密密麻麻的知識點。可是這只是第一戰,還有第二戰,對于周周清過程中掌握不好的學生,我們要進行單個重默的鞏固。我們還有第三戰,到復習的時候,再把周周清試卷中的所謂的重點和精華再提問默寫。因此,對于文言文的鞏固就是來回幾輪的“轟炸”。因此,很多同學在學習一段時間的文言文后,都不同程度的出現這樣狀況:腦袋里一團漿糊、學習效果不好,學過的知識記憶模糊,以致不少學生漸漸失去了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這是因為,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重復性的學習和過量的練習造成了學生生理和心理疲勞。于是有經驗的語文老師,經過一段學習文言文的時間后,就要穿插學習一篇現代文,因為現代文要掌握的知識點沒有文言文那么復雜和瑣碎。曾幾何時學習現代文也成了一種“解脫”。但這樣的招數,只是暫時緩解,并不能長遠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文言文過程中表現出熱情普遍不高,被動學習,態度冷漠、毫無興趣的狀況。
《課堂改進的30個行動》這本書給了我許多的靈感,讓我在以后的文言教學中有了許多的改變。
《課堂改進的30個行動》給我們展示的別樣課堂:rap,能讓英語課上枯燥的單詞變成學生口中韻律感十足音符。“找茬”,讓學生在語文課上打破書本迷信,打破教師迷信,更讓學生在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中多元理解文本,理解作者。數學課上,進行大膽的“猜想”,讓學生在“猜想”中,促進其幾何直覺的形成,積累從直觀經驗,操作體驗過渡到演繹推理的經驗,從而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生命科學課上,他們有以小組合作式的“課堂3分鐘演講”,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才藝和靈感的舞臺。在這樣多姿多彩的課堂形式中,總有一個“點”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總有一個“點”可以拉回他走神的神經,總有一個點能刺激他,讓他有參與的欲望。讓文言文的教學中學習的“點”多,不就形成了一根成長的“線”,積累起來的“線”,不就編織成學習文言文樂趣的面了嗎?
于是文言的默寫成了這樣的形式:
1. 同位中,左邊的同學默寫,右邊的同學批改,找到一個“茬”給他加一分。反過來一樣積分。這樣既避免同位一起默寫有“偷瞄”的嫌疑,又讓彼此之間有了競爭的新鮮感。
2. 周周清試卷由各組輪流出,重點小組討論,老師審閱通過。批改和統計錯誤也由他們組來進行。這樣的方式,既讓他們找到“小老師”的優越感,又讓他們有了當“小老師”的新鮮感。
3. 小組競賽默寫。每個小組成員自己獨立準備后,由組長負責安排一對一幫扶和檢查。課前,利用前后黑板,由小組輪流出題,進行口頭測試。測試分為必答題和搶答題。其中必答題,由老師叫小組內相對比較薄弱的同學來回答。經過個人準備、小組幫扶、口頭測試等多角度,多形式的“訓練”,老師再針對易錯和重點的知識點進行默寫,這樣360度全方位的測試,學生在“嬉笑”中就高效的掌握了繁瑣的知識點。各項比賽我們都進行小組積分、量化、評比。
4. “最強大腦”——單元測試。學完一個單元的文言文,我們要進行單元測試。把一個單元的文言文的知識點,按照文學常識、詞、句、問答題的形式出題。此次出題涵蓋所有的知識點,盡可能做到不放過每一個知識點。
多種新型默寫方式能否真正的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有效性”?這就要有配套的評價機制。但學生的學習程度不同,不可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于是師生達成共識:“不看聰明看勤奮,不看起點看進步,不看現在看將來”,無形中就是給所有的學生建立了一個有梯度但卻合理的起跑線。所以日常工作中,我總是喜歡用階段性的測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成長與否。如果成績有所提高,證明此階段他的學習是有效的,反之則是無效的。他們的評價內容不僅有階段性成級分析,更多是評價內容:默寫文言文的興趣與動機,默寫的完成情況,糾錯問題的能力,合作與交流。每個環節又根據程度的高低分為四到五個標準,學生可以根據標準自評,還可以互評,然后綜合打分,做出此階段的評價曲線圖,然后,師生共同分析找出原因,探求對策。這樣由表格繪制他的階段性曲線圖,用數據來彰顯這個孩子這一段時間的學習狀態情況,很直觀地看出此階段的學習情況。
語文教學可謂博大精深,在探討的過程中,希望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為文言文教學獻良策、盡微力。
作者簡介:
李敏,現就職于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利國鎮中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