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五千年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每一名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他們肩負著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因此,東城區青少年“文化·傳承2030”工程應運而生,這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想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學校育人的全過程當中。
東城區青少年“文化·傳承2030”工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弘揚愛國主義為核心,以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為主線,以推進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整體規劃、分層設計、分類推進、有機銜接,將京劇國粹藝術、書法教育、誦讀國學、中醫藥文化和歷史建筑研習納入首批文化傳承項目,讓學生了解、感受中華傳統文化與美德,發自內心地接受、喜愛并自覺地將其傳承下去。
1.承國粹藝術之美,傳民族文化之魂
京劇藝術歷史悠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形式,京劇蘊含著多門學科內容,每一個經典故事無不彰顯著傳統文化的元素。學校將京劇課作為選修課納入課堂教學,將美術、音樂、歷史、語文、形體等學科進行整合,開發校本課程,讓學生從多角度欣賞、研究、學習京劇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與藝術精髓。
例如,史家小學分校在一至三年級開設了戲唱、戲美、戲形課,在四至五年級開設了京劇欣賞校本課,還組建了京劇社團、京劇舞蹈團、京劇美術團、京劇表演團、京劇樂隊團,讓全校學生參與到京劇藝術教育活動中。板廠小學一年級近百名學生身穿京劇戲服表演的《唱臉譜》出現在東城區慶祝“六一”兒童節的舞臺上,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2017年,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陪同特朗普夫人梅拉尼婭參觀板廠小學時,觀看了學生們的表演,并與演出學生合影。天壇青少年活動中心作為區域內的一所校外教育機構,發揮教師專、資源廣的優勢,率先成立了校內外“京劇教育協作體”,金臺書院小學、東四十四條小學、景泰小學等8所學校在京劇教育中實現了專家資源共享用、教師專業共研習、設施設備共分擔、學生活動共開展。
2.翰墨校園飄香,誦讀雅韻回響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在開展書法教育過程中,學校在完成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還以書法藝術活動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書法歷史和文化,加強書法訓練,讓學生學寫好字,學做好人。
史家小學不僅開設書法課程,還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建設了書法教室與書法廊;天壇東里小學把“傳承翰墨文化,奠定做人基石”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由“人能寫字”向“字能寫人”轉變,構建起了一套基于學校辦學特色、立足學校實際、以“書法育人”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體系,被中國書法家協會北京書法等級評定中心授予“書法示范學校”稱號;171中學開設了包含書法在內的國學常識課程,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誦讀國學經典,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傳承2030”工程把誦讀國學經典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崇文少年宮成立學生吟誦團,被北京市教委命名為“陽光藝術團”;景山學校、109中學、定安里小學、125中學等學校都開設了經典誦讀課程。
3.習中醫藥文化之髓,賞歷史古建筑之美
中醫藥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杰出代表。我們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作為重點工作納入育人全學段,學齡前兒童通過看圖、講述、體驗等方式,初步了解中醫知識及其與身體健康的關系,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小學階段通過多學科聯動,推出中醫藥文化綜合實踐課程,使學生初步了解中醫基本知識,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醫藥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樹立健康理念;中學階段通過中醫藥講堂、社團實踐等活動,讓學生知曉中醫藥理論知識及發展歷史,了解中醫基本技能,培養自身行為規范。
在優秀歷史建筑群研習中,通過組織探訪名人故居、了解名人事跡、研究歷史建筑等多種活動,將名人故居、文化遺址等作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第二課堂,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發優秀物質文化遺產課程,納入“藍天博覽課”學院日課程,豐富傳統文化課程資源;開發區、市游學研習實踐課程,引導學生在游歷中豐富文化底蘊。
4.細化教學打造“分層培養”,面向未來實現“六個一”
在培養現有教師隊伍的同時,東城區還挖掘社會資源,借助專業院團(校)的力量,建立起一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顧問、導師團成員庫”,引領學生更好地遨游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海洋里。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要求,“文化·傳承2030”工程采用了分層開展的模式——小學低年級,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為重點進行啟蒙教育,培養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情;小學高年級,以提高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為重點開展認知教育,讓學生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提高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為重點,引導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隨著“文化·傳承2030”工程的推進,東城區將逐步實現校園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六個一”,即每個學校均有一門及以上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校本課程、均有一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均有一個及以上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社團、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優秀傳統文化展示活動、均與一個或多個優秀傳統文化社會資源單位牽手合作、每個學生均能了解一項及以上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