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
摘 要:在高校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英語課堂上重點是進行英語口語表達的訓練,同時也是為了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因此在高校的應用型英語課堂中,可以將親驗式的教學方法融入其中,通過學生的體驗將生活中的英語交流融入到課堂的教學當中。因此,本文以《新視界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部分教學內容為例,通過親驗式的教學方法進行英語口語的教學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親驗式教學法;應用型大學;口語交際能力
引言
親驗式教學,也稱體驗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不同情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交流中的教學方法。大學英語的親驗式教學旨在加強實用性英語教學、提高大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由于英語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大學英語學習的有效途徑是“邊學邊用”。David Nunan指出,對教學理念各個方面都有深遠影響的變化就是知識從“傳授式”的模式向“體驗式”模式的轉變。
研究目的與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統一的教材對于基礎較差的本科學生略有難度。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探究親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是否能有效提高聽說能力,并流利地用英語進行交際。本研究將對增強學生學習英語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營造良好的互動環境,培養應用型人才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理論基礎與國內外現狀
親驗式英語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如何結合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和特點,形成親驗式教學的理論和教學模式是目前和今后親驗式教學重要的研究問題。體驗式教學來源于體驗式學習,Kolb提出:體驗學習模式包含有四個階段:具體經歷、思維觀察、抽象概念和主動實踐。具體指學習者首先應該體驗新的情景,然后觀察、思考并總結知識,最后將獲得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目前,Kolb的學習模式已應用于一些領域中,筆者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的熱情,擺脫傳統“應試”型的學習方法,真正學會在實際情景中運用英語,因此可以嘗試用于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
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筆者選取《新視界大學英語第二冊》第二單元的教學安排為例闡述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該單元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體育運動相關的基本詞匯和表達方式,學會討論體育運動的話題。
課前材料準備:北京奧運會和雅典奧運會開幕式;奧運會各項運動的表達方式;電影《神奇凱爾》片段;常用句型總結。
教學步驟:首先以兩段奧運會視頻片段導入本單元話題,引起學生對該話題的興趣。然后進行課堂情景體驗,設計觀看好朋友參加籃球比賽的情景,將學生5-6個人分為一組,利用字典和網絡資源,展開想象力,構思英文短句表演,教師走到各組,適當點撥。隨后,進行課堂知識歸納。播放《神奇凱爾》中有關體育運動的片段,讓學生們記錄常用的表達方式,如視頻中出現的:This will be a close game.How did he play this season? Are you ready for the match?等。然后與學生們一起總結體育運動相關的詞匯和表達方式,并做適當補充。最后,設置小組作業,讓他們用本單元所整理的用語,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后錄制視頻,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爭取達到自由交流的效果。
在課堂情景體驗的環節,學生們的求知欲激增,能夠積極主動地搜索地道的表達方式,基本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和“在做中學”這兩個目標。在課堂知識歸納環節,老師擺脫了傳統的角色,而轉換成課堂協調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將同學們記錄的知識總結、歸納,進一步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后的作業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關鍵,學生們在錄制視頻的過程中,會把已輸入的相關知識,通過大腦的轉換、吸收,在適當的情境中自然地輸出,實現提高口語能力的教學目標。整個過程中,學生們在相關詞匯的應用和口頭表達等方面得到了鍛煉。
結語
親驗式教學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掌握學習內容,并學會在類似的情境中自然地應用出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語能力,增強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信心。此外,親驗式教學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實現了在“做中學”的目的。然而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其不足。由于該教學法側重于語言的應用能力,所選材料略微簡單,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略微欠缺。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將傳統教學法與親驗式教學法結合起來,在精講文章的同時,圍繞每一個單元的主題設計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和體驗情境,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孔慶炎,胡壯麟,桂詩春,賈國棟.關注《大學體驗英語》[J].中國大學教育,2003,(8).
[2] Nunan,D.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the ELT Curriculum. ELT in China 2001—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T in China[C].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3.
[3] 郭佳,包蘭宇,王曉娟,李凇. 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探討[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版,2005,4(3).
[4] David Kolb,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d ESL[J].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Vol. III, No. 9, September 199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