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波+趙晶靜
摘要:完善和優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不僅能使事業單位的管理能力、抗風險能力穩步提升,而且有助于事業單位加強廉政建設,更好地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本文對當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謹供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 內部控制 問題 對策
一、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現狀
(一)內部控制制度涉及較廣
事業單位的服務形式多種多樣,與之對應的服務范圍也較為廣泛。其服務領域不僅包括產品購買、收支活動、財務管理,還包括監督監察、行政執法等特定性事業單位業務,涉及范圍遠遠大于企業業務范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應該努力做到服務類型全覆蓋,做到服務類型與內部控制制度相協調。
(二)會計核算系統復雜
事業單位中包括兩種不同的組織方式,一種是按照企業的設立標準建立的法人單位,另一種是政府機構設置的事業單位,這兩類事業單位均采取非盈利的會計核算制度,比單純的企業單位會計核算系統更為復雜。
(三)內部控制側重彌補公共服務不足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最求利益最大化的法人單位,因此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也是為追求利潤而設立。而事業單位的設立則是為了彌補政府機構提供公共服務未能滿足公眾需求而設立的,其目的并非追求經濟效益,而是更好地彌補公共服務的不足,完善政府公共服務體系,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
二、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內控機制不完善
1.組織建設存在不足
事業單位實行的組織制度是以黨組織為核心的一把手負責制,其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包括審計、紀律檢查、行政等三個主要部分,還包括上級主管部門以及各種形式的外部監督和監察。而企業實行三權分立的內部組織架構,在決定的做出、實施以及后續的監督等方面都優于事業單位的組織架構。事業單位決策的做出通常通過上級授權審批的方式,而其對應的監督機構與事業單位同屬一個部門,這極大地消磨了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
2.風險防范意識較弱
因為事業單位從事公共服務類工作,很難產生類似企業的經營風險,由此導致事業單位財務職員風險防范意識缺失,不能及時預知事業單位在提供公共服務時的未知風險,甚至認為不正當的行為并不一定導致嚴重的后果,從而存在一種僥幸心理,忽視制度和法律的約束,為不法分子的作案活動留下可乘之機。
(二)執行力度不夠,控制活動不完善
1.未對不相容崗位進行分離監督
這尤其體現在事業單位財務領域,并未做出與其他崗位的嚴格分離。這樣的崗位分配容易造成徇私舞弊的行為出現。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內部控制系統的人員設置不健全,經常將內部控制系統的業務分配給財務工作人員,使得內部控制制度完全失去效力。
2.收支管理條理不清
第一,對事業單位收支活動原始票據的保存、管理存在缺陷,收支活動原始票據的使用、報銷、核查程序不規范。第二,未對事業單位收支活動原始票據進行定期檢查管理,這很容易造成事業單位資產脫離內部控制的監管以及私設小金庫等現象的出現,甚至有的事業單位通過虛報單位支出金額、白條充當資金等方式非法挪用單位資產。
3.預算管理機制不完善
由于事業單位欠缺完善有效的預算管理機制,使得事業單位對資金的運用效率大大降低,難以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甚至出現浪費預算資金的現象。這體現在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制度與現實差距太大,事業單位所采用的增量預算導致事業單位預算資金逐年增加。
(三)信息溝通存在障礙
事業單位經常會出現部門之間、上下級之間內部信息不通暢的問題。一些業務之間相互獨立,容易導致獲得的有關信息全部來源于本部門內部,而無法從其他部門獲取必要的信息,造成信息無法共享。而信息的不通暢又會使單位不同部門在處理大量信息的過程中存在信息傳遞滯后,容易導致內部決策者決策的滯后,不利于單位的發展。單位員工由于信息不對稱無法正確控制程序、對象等,無法有效地實施和參與內部控制。
(四)資產管理不到位
資產管理存在不到位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相關人員對資產的管理未形成統一標準、資金盤查清點制度不完善、使用與保存資產不符合要求、低價處置資產、賬面與實物不符等現象。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在賬務處理過程中沒有成本核算的具體要求,導致盲目購買、重復購買等問題,容易造成辦公所用花費居高不下而行政效率低下等現象。
三、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1.加強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重視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中,管理者的地位至關重要,影響著相關活動的運行效果。因此,行政事業單位的相關管理者應對其管理事項或內部控制增強安全意識,以防范未知風險,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相關漏洞并制定解決措施。此外,作為單位內部控制的推動者與制定者,領導層應不斷掌握先進的管理知識,經常與財務、紀檢、業務等部門溝通交流,及時掌握相關人員的意見,保證內部控制措施得到廣泛的贊同,以此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整體環境。
2.提高財務人員素質
財務人員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人員,極易受到其他人員的影響,提高財務人員素質顯得至關重要。監督和檢查資金的使用情況及項目收付完成情況,并第一時間反饋該環節存在的隱患與問題是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主要職責。因此,加強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必須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第一,財務人員應不斷學習相關知識和新觀念,提高其專業水平,熟悉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培養愛崗敬業、誠信勤奮的工作作風。第二,財務人員應加強監督意識,了解單位重大事項合同的簽訂和內控制度等,可以隨時為單位提供有效的信息和數據。第三,財務人員應扎實掌握財務會計相關知識與技能,同時應關心時事,為適應本地區本部門發展的要求,學習相關的內部控制理論。
(二)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機制
在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中,風險評估工作尤為重要。設立風險評估機制具有以下意義:一方面設立相關機構能夠有效地識別、評估并控制風險,以減少風險對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風險評估機制良好運行能保證內部控制活動的順利進行。為完善風險評估機制,行政事業單位可以借鑒企業的風險評估方法,即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作為當代經濟學的基礎,其主要思想是政府等公共部門可以采取私人部門的相關管理理念和管理機制。因此,事業單位內部的控制過程中,采用該分析法有利于實現目標風險最小化。除此以外,風險評估時,要關注行政事業單位外部環境的變化,比如社會公民的意愿等。因此,事業單位應權衡不同部門的風險承受能力與偏好,隨時應對風險的到來。
(三)加強信息的溝通與交流
行政事業單位應完善其信息溝通與采集手段,從而保證信息有效、及時、順暢,確保內部控制運行良好。加強信息溝通與交流,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單位內部信息的共享,利用單位內部辦公系統進行內部信息的傳遞,包括會議內容、部門文件、規章制度、統計信息等,確保相關人員及時得到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及時與上級主管單位溝通,例如與上級審計部門、財會部門、業務部門等,向其反映內部控制的相關問題,使相關部門能夠準確及時了解財政預算的使用情況與資金的流向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