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衛+王常婕
摘 要:文章闡述了信息技術與有機化學課程整合的意義與實踐?;谟袡C化學學科特點,分析了多媒體課件應用于教學中能夠激發興趣,突破重點、難點;利用網絡學習資源,構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訓練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并實現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關鍵詞:信息技術;多媒體;有機化學;課程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強調要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廣大教師積極探索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有機化學課程是高職化工專業的一門基礎課,它涵蓋內容豐富、分子結構復雜、反應機理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困難,而信息技術具有直觀、生動、容量大、共享性及交互性強等優勢,因此,探索將信息技術與有機化學課程整合,對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關鍵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 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作用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或者多媒體制作人員,根據設計制作的包含大量信息的教學輔助系統,是把教學所需的文本、圖像、聲音、視頻、動畫等按照一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方式組合而成的教學程序。有機化學教學中恰當的使用多媒體課件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 能夠激發興趣,突破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
一個人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就能夠主動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此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感體驗。有機化學內容豐富、理論性強,反應機理抽象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感到生澀枯燥,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教學中恰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新穎、活潑的教學情境,發揮課件有聲音、圖像、影像、動畫的優勢,將刻板、抽象的教學內容變成生動具體、形象逼真的信息傳遞給學生,增強感性認識,降低了學習難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進而形成穩定的學習動機。
例如:雜化軌道理論是有機化學非常重要的價鍵理論,微觀、抽象,教學中采用動畫技術演示軌道雜化過程及形成化學鍵的過程。例如甲烷分子的形成,演示碳原子的sp3雜化軌道形成過程,以及氫原子的s軌道與碳原子的sp3雜化軌道頭碰頭交蓋形成σ鍵的過程;動畫演示乙烯、乙炔分子中σ鍵、π鍵形成過程等,彌補圖形、模型展示的不足,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軌道雜化及成鍵過程,并對學習產生興趣。
立體異構現象是有機化合物同分異構現象中較為復雜的一類,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感,是教學的難點。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想象,例如:手性碳原子的構型R、S標記法的教學,教學中可以采用觀察分子球棒模型,將費歇爾投影式或者透視式、楔線式與真實空間結構對應起來從而判斷手性碳原子的構型,但是,一些抽象思維和空間感差一點的學生離開了模型就很容易判斷錯誤,教學中可以把總結出的判斷方法錄制成視頻或者微課給學生播放,直觀易懂,幫助學生隨時學習,提高學習興趣。
再比如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SN1和SN2)機理的教學,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邊講解邊板書親核取代過程,既枯燥又抽象,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利用多媒體動畫可以形象地演示反應歷程,將反應中親核試劑進攻碳原子的位置直觀的展現,讓學生一目了然。
2. 多媒體課件模擬仿真實驗,對化學實驗教學是很好的補充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自然科學,讓學生親歷實驗過程,不僅對于學生理解掌握化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動手、觀察、探究、分析能力等,以及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但是,教學中有些實驗受條件限制不能在實驗室完成,比如:污染嚴重的、反應時間很長的、危險系數高的、設備昂貴的、技術要求高的等等,這樣的實驗采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實驗的過程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二、 基于網絡課程、教學資源庫等信息資源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多媒體課件應用于教學中,雖然能夠發揮優勢,激發興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但仍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意義構建的訓練體現不足,因此,有機化學教學中要探索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即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教師精心設計化學課件、制作化學網絡課程、開發化學資源庫等多媒體資源,將這些資源上傳到校園網絡平臺,組織學生充分運用網絡資源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問題,我校2012年開始進行化學網絡資源庫建設,將優質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豐富的教學素材,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網絡學習平臺,資源庫內容包括:課程標準、教案、課件、課堂教學實錄、考核辦法、試題庫、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等。學生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帶著問題充分利用網絡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去發現隱藏在問題和學習材料中的規律,獲得新知識、新方法,提高了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發揮指導者、組織者和幫助者的作用,提出適當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探索,組織學生協作學習、交流討論,引導學生向意義建構方向發展。
把信息技術與高職有機化學課程整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訓練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以及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得到提高,同時,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參考文獻:
[1]黃曉東.試論信息技術與化學課程整合的三種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6.4.58-59.
[2]王春.新課程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整合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7.8.86-88.
[3]楊瑞云,銀小玲,等.有機化學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5.36-38.
作者簡介:
靳衛,王常婕,遼寧省營口市營口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