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蝶
摘 要:當今社會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對于采購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消費需求針對不同層次的人表現的樣式各種各樣。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文化各異,更能顯現出“眾口難調”的供應模式。故而消費方式的選擇也成為消費者們都會面對的事情。鑒于本人在央企從事采購工作已有7年之久,我想從工作中遇到的有關問題談一談央企采購選擇采購方式的辦法并論述國有資金采購方式應該多樣化的必要性。
關鍵詞:采購;招標;國有資金;市場經濟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出臺,對于政府采購或者國有資產采購的要求越來越規范。作為央企,我們在采購方面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要求,并制定自己的采購辦法。我們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實行統一組織、統一平臺、集中采購、分級負責。采購行為除政府的特殊要求外,須在本公司建立的采購平臺上實施。我們的采購模式主要分為招標和非招標采購。看到這里各位應該清楚公開招標的模式已經成為央企或國企首選的采購模式。就我們單位來說,選擇公開招標采購的要求如下:
工程建設項目(含基建工程和技改工程)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有關設備、材料等的采購,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必須進行公開招標:(1)工程類單項合同估算價在200萬元人民幣以上;(2)貨物類單項合同估算價在100萬元人民幣以上;(3)服務類單項合同估算價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它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
如果需要采購的項目符合如下條件之一的可以選擇非招標的采購模式,即不屬于國家法律法規及公司有關規定必須招標的;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專利或者專有技術;采購人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依法優先采購的集團內企業提供的成熟產品;已通過招標方式選定的特許經營項目投資人依法能夠自行建設、生產或者提供;需要向原中標人采購工程、貨物或者服務,否則將影響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國家規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在國家頒發的招標投標法等有關的法律法規條例后,具備國有資金的機關企業在選擇采購方式時均嚴格執行國家要求,并針對本企業的實際情況編制相關的采購辦法。從我們單位的采購辦法中能夠看出,我們編制的采購辦法里對采購方式的選擇均嚴于國家的法律法規要求。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遠遠超越了編制法律時的出發點。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招標的部分。在招標工作中經常會出現組織招標失敗的情況。招標人把對投標商的資格要求公開發布之后,響應的投標人數量往往不滿足公開要求的數量(不少于3家),或者在選擇資格審查方式時,如果你選擇資格預審就必須在招標之前先發布資格預審公告,組織評委專家先對潛在投標人的資格條件進行審查。往往因為市場因素能夠響應的投標商數量很少在資格審查環節就會出現招標組織失敗。所以在選擇招標的采購方式時要考慮一下市場情況設定資格情況,但是有的招標人希望使用優質的產品或者進口產品,更需要在采用招標方式前對市場進行調研。往往結果是業主想用的產品很難再招標評標環節中標。但是根據招投標法作為國有資產又不得不采用公開招標方式。且在組織招標過程中需要花費不少的成本。往往結果很不盡人意。違背的制定采購有關法律法規的本意。
在我們傳統思想中,采購是個“肥差”,采購過程容易產生腐敗問題。國家希望通過法律法規來減少或者避免發生腐敗問題。可現實是,在實施招標投標過程中仍然會出現串標圍標等行為,業主花費大成本采購不到適合的產品。因此,我覺得我們的采購模式仍需要靈活性。尤其是政府部門的采購,作為政府部門的采購項目往往是涉及民生、公共產品的使用等問題,采購的項目更需要謹慎。故而刨除腐敗問題的,在選擇采購方式時更需要靈活性。作為市場經濟的一部分,國有資金占有很重要的地位?;ㄙM的每一筆國有資金都需要謹慎。所以我認為政府采購的多樣性也是很必要的。
非招標采購主要采用競爭性談判采購、詢價采購和單一來源采購等方式。但是考慮到選用方式時因人為因素造成選擇傾向性,所以在選用非招標采購方式時的限定也很多。如:當選用單一來源采購時須滿足:只能從唯一供應商處采購的;發生了不可預見的緊急情況不能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的;須保證原有項目一致性或者服務配套的要求,需要繼續從原供應商處添購,且添購資金總額不超過原合同采購金額百分之十的。在實際操作中,選用采購方式時的出發點已經從普通消費者的“物美價廉”升華到更高層次即合法合規。
政府作為一個國家的管理機關,它的行為影響重大。作為市場經濟的監管者,每一項決定都會對市場產生波動。如經濟市場中當某種或某些產品價格上漲幅度過大,有可能影響居民基本生活需要或影響生產正常進行時,政府可以采取最高限價方式進行干預。那市場交易就必須在政府規定價格以下進行。雖然這項決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或者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同樣會產生很多問題即最高限價會刺激消費、限制生產,可能造成市場供給短缺。市場供給短缺,消費者會出現排隊購買的情況;政府若監管不力,可能出現黑市交易和黑市高價;另外,還可能出現“走后門”現象,即利用特殊權力不用排隊來買到最高限價產品,或買到比定量供應更多數量的產品。生產者處于優勢地位,可能出現以次充好、缺斤短兩等變相漲價的現象。同樣道理,國家下發的有關采購的法律法規,雖然目的很明確,但同樣會存在很多問題。
舉個例子,最近我組織招標的一個項目,屬于設備招標,概算額為150萬,屬于招投標法規定的必須進行招標的部分。鑒于公司的管理權限劃分,該招標項目屬于二級單位管理,業主方(即三級單位)提出招標需求上報至管理單位,進行審核,確定投標商的資格要求及審查方式。然后150萬的項目管理單位要求進行資格預審①,結果資格預審的報名家數僅3家,通過審查的家數僅剩1家,故此次招標失敗。根據法律要求必須組織第二次招標。結果第二次公告之后報名的家數只有1家。通過核算,這個150萬的標組織兩次招標,成本花費約2萬元。最終還是采購失敗。不僅造成項目使用上的延誤,多余成本的花銷。此類情況時常發生,甚至有的選擇第三次招標,只能通過降低資格條件的方式重新組織招標,最終通過招標采購的產品并不是業主原先希望的產品,但又不得不與中標的單位進行合同談判。說實話,像此類的招標不僅沒有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節省國有資產,反而是花費更多的成本去選擇性價比差的產品,歸根結底是在浪費國有資產。
國有資產有很大一部分是國民自己創造的,所以在使用國有資金時需要透明,讓國民知悉每一筆花銷的必要性,并能夠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從長遠來看,市場經濟的順利發展需要國家與國民一起協作推進,處理好國有資金的消費問題不僅能夠穩定民心也能夠矯正實施某些政策時出現的的形式主義問題。
從我的日常工作中,會發現在使用國有資金進行采購時實施采購方式多樣化的重要性。建議在進行國有資產采購時,能夠加強靈活性。機關企業在響應國家的反腐倡廉措施的同時,能夠采購物美價廉的產品,節約國有資金,實現為百姓謀福利的愿景。
注釋:
①資格預審是組織招標采購時對投標人資格審查的一種方式,資格審查包括資格預審和資格后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