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林
摘要:現階段,股份制企業的財務工作仍然出現不少問題,如財務報告失真、財務舞弊行為等,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不利于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建立。。股份制企業是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組織形式之一,在股份制企業的運營當中,分離財務與會計的職責,分設財務與會計機構,對于防止財務報告失真和財務舞弊現象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會計;財務;機構;職責;分離
一、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的研究意義
(一)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的重要性
現階段,股份制企業的財務工作仍然出現不少問題,如財務報告失真、財務舞弊行為等,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這是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的外在原因。我國曾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政府安排和指揮企業的財務或會計,企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權,財務與會計獨立更是無從談起。這種影響延續到現在,無論是在觀念還是在工作習慣上,人們對財務和會計的職責沒有清晰的認識。我國經濟與國際的接軌不僅僅體現在財務制度的規范化和財務信息的質量、結構、內容等特征上,還表現在財務與會計組織結構的標準化上。這是國際上的一種慣例,也是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會組織形式的方向和趨勢。財務服務于所有者和管理者,為企業的整體利益服務,按照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意志開展工作,系統組織、籌劃和控制企業財務資金的收入、運營和支出。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不斷完善,企業應徹底實現會計與財務職責的分離,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
(二)股份制企業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的現實必要性
適應產權的劃分。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要求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即股東持股權、財產分配權與職業經理人的經營管理權的相互分離和制衡。會計不僅對經理及董事會負責,更重要的是對股東負責,通過對經濟業務的核算的處理,編制財務報告,一方面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反映和監督,對經營管理起到約束作用;另一方面提供財務狀況和經營管理信息,供股東評價職業經理人和董事會的經營決策和經營業績。
股份制企業制度需求。股份制企業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權責分明、產權明晰、科學管理,股份制企業制度的這些特點要求企業加強內部控制。財務管理行為受到內部審計、會計等部門的監控,來體現出內部制約的原則。經營管理者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中心,對企業經營管理活動具有較大的職權,企業的成敗關系到經營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對經營者的約束和監督。
二、我國股份制企業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的模式構想
(一)股份制企業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的原則
股份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組織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項動態性、綜合性、開放性的管理活動。要設置出完備的財務管理形態,發揮出財務管理的職能,就必須對財務機構進行科學設置。因此,在股份制企業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探索實踐中,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遵循實際原則
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割并非“一刀切”,要符合公司目前經營的現狀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在理財活動復雜的大中型股份集團,要設立獨立的財務機構直至財務公司;在小型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將財務機構和財務機構合并到一起,要注意在人崗匹配上有所區分。
2.成本效益原則
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探索,必然要花費一定的人力、物理、財力,投入一定的成本。需要企業進行充分的調研,了解機構分設的利弊、成本,進行合理地籌劃、決策,采用成本效益原則,統籌安排。
3.科學性原則
財務與會計機構的分設,要遵循規律性和科學性,要提高管理效率,加強部門之間的監督與約束,制定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防止人浮于事,機構臃腫。
4.系統性原則
企業的各個組織結構是一個完整有機的動態系統,彼此相互關聯,層次分明,相互配合共同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在進行財務和會計機構分設時,要統籌考慮,系統設計和分析,是財務機構和會計機構能夠相互制約,完成企業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5.標準化原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企業在進行機構設立的探索時,不僅僅要根據企業自身實際,還要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符合國際慣例,從而能夠更好地和國際經濟進行接軌,走向世界。
(二)股份制企業對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的基本思路
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要想實現和西方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一樣的社會化生產,就必須要將股份制企業制度建立完善起來。股份制企業制度的核心是產權,而產權劃分的就要求企業財務與會計職責的分離。作為會計從業者,要與時俱進,摒棄財會不分的傳統觀念,認清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和財務會計二者的職責。
首先,會計要將重點放在核算和計量上,要利用更加專業化、科學化的手段,對企業運行過程的方方面面做到精細化記錄,當好企業管理層的“偵察員”,做好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顯微鏡”。財務要將重點放在資金的管理上,規劃籌資融資,將企業貨幣資金投入到高效的經濟活動當中,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這樣就使財務和會計機構的分設有了方向:財務部門負責貨幣資金的使用、監管,會計部門負責經營活動的記錄和計量。
其次,財務和會計分離后,不能各自為政。要加強彼此間的聯系,共同為企業利益最大化服務。制定詳實科學的制度,規范財務會計人員的職責,制定獎懲制度,財務會計人員薪資增長要制度化,確保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對于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人員,要堅決處理。
三、財務與會計機構分設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明確財務與會計機構的權、責、利。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分設的基礎是權、責、利的明確劃分,這樣,財務人員和會計人員才能工作有序,才能相互配合、密切協作、互相支持,不會擾亂彼此的工作。
(2)要建立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的協調機制。機構分設前要召開協調會,充分聽取專家的建議,謀求相關機構人員的意見,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好業務的交接工作,建立以企業高管為負責人的協調機制。
(3)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分設的過程要循序漸進。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的分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來平穩過渡,可依次劃分工作內容、人員安排,在條件成熟后進行機構的分設。
(4)機構設置要與財務制度嚴格配套。只有落實各項財務制度才能進行高效地財務管理工作,因此在企業機構的設置中,完善的財務制度非常重要。
(5)加強理念轉變。首先要從思想理念上進行更新,使股東、企業管理者意識到機構分設的重要性,使財會人員認識到財務與會計的本質區別以及財務管理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核心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靜思.ERP環境下上市公司內控職責分離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3,(36).
[2]匡曉瓊.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問題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3).
[3]楊勝雄.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探討[J].財務與會計,1996(2).
[4]劉自成.淺談企業財務與會計職責分離、機構分設[J].山西財經學院學報,1997,(10)
[5]李紅,張麗影.論述股份制企業制度下財務與會計職責的分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1).
[6]王榮昌.會計基本準則的中國特色分析[J].財會通訊,2007(10),12-14.
[7]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06》[Z].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