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魁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學生的管理模式與過去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改變。一些高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還會將一些獨特的理念和手段應用其中,并在現階段的管理模式中進行新的創新與突破,以此來為高校學生創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柔性管理是一種新興的管理方式,這種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創造性,還能很好的適應高校整體的學習環境和各班級不同的氛圍,受到了很多高校的認可和老師們的關注。本文就如何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科學運用柔性管理策略展開論述,僅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生;柔性管理;策略
一些高校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通常采用傳統的剛性管理方式,但是很多學生對這種管理方式感到不滿,有的甚至產生了懼怕心理,從而影響了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更給一些叛逆心理較強的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影響。所以,為了能讓學生們有效的配合老師的管理工作,提升高校學生管理質量,很多高校都將剛性的管理方式逐漸轉向柔性管理方式,以此來拉近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管理工作能夠更順利的開展。由此可見,要想讓高校學生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就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應用柔性管理,從而達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1 柔性管理的概述
1.1 柔性管理的定義
柔性管理的概念最早是起源于企業管理中的概念,企業為了最大的激發職員對于企業的貢獻能力,采取的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理念,企業管理的是職員,高校管理的是學生,管理的對象都是具體的個人,所以被借用過來。柔性管理就是區別于傳統的管理方式中強制的特點,在被管理的對象的內心激發出一種認同感,把組織的目標變成個人認同的目標,高校利用這種先進的管理理念來適應新時代學生個性被尊重的需求,充分發揮個體學生的創造性的先進管理方式。
1.2 柔性管理的特點
一是有效性,由于滿足了學生需求中較高的需求,從而可以積極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激勵的效果;二是激勵的時間長,由于是有意識的把學校的制度還有相應的管理理念與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結合起來,所以可以從學生的思想上整個改變對于管理的認識,每個人都自主的利用被激發的內在的潛力和積極地態度來進行目標的管理,所以持續時間長;三是具有相應的彈性空間,柔性管理在具體的操作中可以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來進行相應的修改,從而改變薄弱的環節。
2 高校學生管理中科學運用柔性管理的策略
2.1 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
注重學生的主導地位是柔性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礎的部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主要目的,除了讓學生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還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更好的進入狀態,更好的融入到校園生活中。但是一些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時候,只是一味的批評犯錯誤的學生,給學生灌輸一些死板嚴肅的規章制度,不能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管理模式對他們的影響,從而導致很多學生由于管理模式的影響,而耽誤了學習。所以,為了讓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出真正的價值,就需要老師提高對學生主導位置的重視程度。
首先,老師需要根據學生們的情況轉換管理理念,以服務學生為主要目的,增加與學生之間的親近感,這樣有利于柔性管理工作的開展。另外,老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性,對于一些性格怪異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關懷,讓學生敞開心扉,以此來給整體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條件。當學生犯錯時,老師不要急于批評學生,而是以溫和的態度教育學生,讓學生能夠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這樣學生既能從中學到一定的道理,還能消除與老師間的距離感。其次,老師在進行柔性管理的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種類型的學生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活潑開朗的為一部分,內向冷靜的為一部分,這樣一個班的學生就都能得到良好的管理,學會們對這種管理方式也不會有所反感。最后,老師要善于傾聽學生給出的意見和想法,將可實施的方案應用到日常的教學中。同時,老師還要在柔性管理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改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對管理工作中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這樣老師和學生才能在柔性管理模式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2.2 剛柔并施
剛柔相濟是指在制定和執行高校大學生管理制度時,要將剛性的制度管理與柔性的人文管理相結合,實現良性互補。實施柔性管理時,應以固勢利導為工作原則,雖不排斥任何管理行為,但要把握好組織行為的程度,在順應事物本性的原則下,疏導疏通,促進事物的發展。而在剛性管理過程中,必須加入柔性決策與手段,結合學校管理的實際情況,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歷史傳統、人文精神融入到各項制度條文中去,使制度規范同時具有權威性與靈活性。
2.3 推行賞識教育
與高校剛性管理客觀、準確、定性、定量地對大學生的表現做出判斷不同,柔性管理注重賞識和理解,其前提是以人為本、師生平等、相互尊重。柔性管理提倡進行模糊評價,“放大優點,縮小缺點”,隨時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肯定,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并針對學生的不足引導其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分析,自我改進,自我完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該為學生特別是弱勢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注意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對后進生更要以鼓勵和肯定為主,加強引導和幫助。
2.4 注重心理管理
心理管理一般情況是根據大多數人已有的心理指向,管理者實施一定的影響引導被管理者形成共同的心里意志,發揮精神作用而進行的管理活動。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出現心里問題的比例日趨升高,其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郁、心理脆弱、過于功利、在學習和人際交往上出現障礙等。在心理管理的時候,也要注意溝通的方法和技巧,避免心理管理工作的失敗,首先應該做到放低姿態,平易近人,在學生面前就應該收起平時工作的嚴厲和冷面,做到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其次要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和藝術,特別是要注意和學生溝通交流時的語速、語調和節奏,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和輕松的感覺,覺得自己被尊重和重視。
結束語
如今,柔性管理已經與很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學生們不僅能在柔性管理下有效的提升自身學習狀態,更好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還能在高校學習生活中,改掉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有些教師和輔導員還是不能使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使用柔性管理方式,從而導致學生管理質量和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對柔性管理認知的重視程度,并參考一些優秀柔性管理成功的案例,以此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讓學生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宋偉偉.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2.
[2]肖冬梅.基于心理契約的高校學生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4,15.
[3]孫智慧.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