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清煥


摘要:為了評價不同水分供應對巨尾按盆栽苗木生長的影響,在實踐中通過盆栽試驗,選用選用廣林9號巨尾桉樹苗作為試驗材料,并通過7種土壤水分處理的實驗方法得到了數據。結果表明:不同水分供應對苗木的高生長、地徑生長、葉片水勢、葉綠素含量、葉面積等有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水分供應;高生長;地徑生長;葉片水勢;葉綠素含量
中圖分類號:S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05-0080-02
1 引言
廣西發展速生豐產林具有氣候、土壤和區位優勢,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林漿紙產業條件最為優越的省區之一。而速生桉是廣西最重要的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近年來發展迅速。至2005年,廣西桉樹人工林面積達到53.36萬hm2,面積比2000年增加了2.5倍,林分蓄積量增加了3.6倍。到2010年,廣西桉樹人工林達到165.3萬hm2;“十二五”期間,新增桉樹林面積34.7萬hm2,期末預計達到200萬hm2[1]。
根據廣西林業科技“十二五”規劃的發展目標,要求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單位面積產量提高10%~15%[2]。因此,通過進一步開展科學研究,加強桉樹良種培育、無性系繁殖、高效栽培和森林論證等基礎性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桉樹技術水平,進行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開發,從而達到提高桉樹產量的目的。
2 試驗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本次試驗為盆栽試驗,選用廣林9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樹苗做為試驗材料,苗木來源于賀州市林科所苗圃基地。選用外徑約為20cm,高約21cm,體積約為5151cm3的塑料盆做為栽盆。土壤為充分混合均勻的赤紅壤與森林土,每盆裝土約7kg。地點設在賀州市林科所苗圃用于實驗防雨棚下。裝表層20cm土時,先將土與桉樹專用肥混勻后再裝填。桉試驗要求每盆栽入一棵莖粗和株高較一致的桉樹樹苗。
2.2 試驗方法
在栽種之后到試驗期間,需保證土壤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并在苗木成活的過程中,保證與試驗處理保持一致性,然后設置7個土壤水分處理方式,如表1,每個處理工作中,有6盆屬于重復的方式,一共有42株處理結構,在試驗工作之前,需將土壤水分的速測工作作為重點,將測試儀器設置在土壤深度5.5cm左右,并實現合理的水分測定工作。
在試驗前,通過環刀法,測得的土壤容重、水分換算系數以及最小持水量等土壤基本物理性質。
2.3 測定指標與方法
2.3.1 生長情況測定
在試驗前和試驗結束時測,包括高度和地徑,其中植株高度用精度為1mm的鋼卷尺進行測量,地徑用精度0.02mm的游標卡尺測量。
2.3.2 植物水勢測定
用露點水勢儀測定。試驗正式開始前先測一次水勢作為基礎數據。前一天傍晚澆足水,第二天早上測定,每個處理的每一盆都測,每盆測3片葉子,求平均值得到每個處理的基礎水勢。在每次測量都取位置相同的葉子,新老葉盡量保持一致。
試驗開始時,每個處理測2株,每株測3片葉子,求出平均值,隔天測,傍晚桉處理澆水,第二天早上10點前測。試驗前半階段隔兩天測一次,試驗后半階段隔一天測一次。
2.3.3 葉綠素的測定
用葉綠素速測儀進行測定。在試驗前、試驗中期和試驗后期各測定一次。每株都要測,一株選取3片代表葉,每片葉子測3次,求出平均值。
2.3.4 葉面積的測定
每隔約10d測定一次葉面積。選取2片代表葉,同時統計總的葉量,通過描繪的方式用硫酸紙稱重法計算總葉面積;同時注意觀察記錄下脫落與新長的葉片數。
2.4 數據分析方法
所有觀測數據均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繪圖以及利用SPS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3 結果與分析
3.1 不同水分供應對苗木高生長的影響
在不同水分供應條件下,巨尾按的高生長有不同的變化,測量結果見圖1。
應用SPSS軟件對不同水分供應處理下巨尾按各個處理高生長量方差分析。在實際分析中可以發現,巨尾桉各個處理的高生長量間的P值=0.733>0.05,說明各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雖然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但是保水劑30g、保水劑15g、100%土壤含水量、80%土壤含水量、60%土壤含水量和40%土壤含水量處理的高生長量相比對照的高生長都有所升高,相比對照的高分別升高了2.0cm、2.7cm、5.4cm、4.7cm、3.2cm和0.6cm,巨尾桉各處理的高生長量間的差異盡管沒有達到顯著,但都有所增長,而且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它的高生長也就越快,說明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對巨尾桉高生長的影響較為明顯。
3.2 不同水分供應對苗木地徑生長的影響
在外界溫度和光照等基本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水分則是影響植物地徑生長的主要因素。在不同水分供應條件下,巨尾桉的粗生長有不同的變化,應用 SPSS軟件對不同水分供應處理下巨尾桉各個處理粗生長量方差分析,巨尾桉各個處理的粗生長量間的尸值-0.393>0.05,說明各組的方差在a=0.05水平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雖然沒有達到顯著水平,但是保水劑15g、保水劑30g、100%土壤含水量、80%土壤含水量、60%土壤含水量和40%土壤含水量處理的粗生長量相比對照的粗生長都有所增大,相比對照的地徑分別增大了0.18mm、0.40mm、0.58mm、0.29mm、0.32mm和0.08mm,巨尾桉各處理的粗生長量間的差異盡管沒有達到顯著,但都有所增長,而且隨著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它的粗生長也就越快,在土壤含水量60%和土壤含水量80%的情況下兩個處理的粗生長基本相同,說明不同的土壤水分含量對巨尾桉粗生長的影響較為明顯,但在土壤含水量60%的情況下已基本滿足桉樹幼苗對粗生長的需求。
3.3 不同水分供應對苗木葉片水勢的影響
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100%土壤含水量和80%土壤含水量處理下的葉水勢變化都不大,能保證桉樹葉片正常的生長;在60%土壤含水量的處理下葉片水勢稍有下降的趨勢,說明在這個水分條件下桉樹幼苗的生長已經不太好;而在土壤含水量為40%的處理下一段時間后卻出現大量落葉和葉水勢下降,這表明巨尾桉幼苗在土壤含水量40%的條件下生長已經受到抑制。說明了隨土壤含水量降低及脅迫時間延長,土壤含水量越低的桉樹葉水勢降低越顯著。
3.4 不同水分供應對苗木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桉樹幼苗不斷地在生長新葉,所以致使100%土壤含水量、80%土壤含水量和60%土壤含水量的平均葉綠素含量都比較低;而保水劑15g、保水劑30g、40%土壤含水量以及對照處理的葉綠素含量后期比試驗中期分別高4.0%、7.8%、2.0%和10.0%,表明了在水分虧缺的情況下,桉樹幼苗無法長出大量新葉,老葉也逐漸萎蔫,導致葉綠素含量基本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
4 結論與討論
(1)土壤含水量顯著影響桉樹幼苗的株高、地徑,各處理的土壤含水量越高則它的高生長量就越大,粗生長量也越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達到60%以上已基本可以滿足桉樹幼苗對高生長和粗生長的需求;而使用保水劑的幼苗高生長和粗生長明顯高于對照實驗,不同劑量保水劑的處理對桉樹幼苗的高生長量差別不大,但對桉樹幼苗的粗生長量差異卻很明顯,添加30g保水劑的處理在高生長和粗生長量上都與土壤含水量為60%的處理接近。
(2)土壤相對含水量越大,桉樹葉面積也會越大,而在水分脅迫的狀況下,桉樹葉面積則越小。隨土壤含水量降低及脅迫時間延長,土壤含水量越低的桉樹葉水勢降低也越顯著。通過試驗說明80%以上的土壤含水量處理可以保證桉樹葉片的良好生長,維持葉面積與葉水勢的穩定性。
(3)在水分充足的情況下,桉樹幼苗不斷地在生長新葉,使得高含水量處理的平均葉綠素含量都比較低;低含水量的處理在水分虧缺的情況下,桉樹幼苗無法長出大量新葉,老葉也逐漸萎蔫,導致葉綠素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從這個指標上看,60%土壤含水量以上的水分供應可以基本保證苗木生長,當然60%土壤含水量處理下的生長情況還不是太好;100%土壤含水量和80%土壤含水量后期基本一樣,兩者沒有差異,也說明80%土壤含水量可以保證桉樹幼苗的良好生長。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廣西林業發展“十二五”總體規劃[R].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2011.
[2]Kramer P J.Water relations of plants[J].New York and London:Academic Press,1983.
[3]Larcher,W.1995.Physiological plant ecology(third edition)[J].Berlin:Heidelberg,Aufl.Springer-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