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明
摘要:指出了伴隨著林業管理工作的發展,在林木采伐調查技術研究的過程中,要對設計流程予以重視,強化和管理體系的完整性和實效性,以確保管控結構的最優化。基于此,分析了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意義,集中闡釋了設計的技術流程,對優化設計效果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林木采伐調查設計;意義;技術流程;措施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8)05-0187-02
1 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意義
為了進一步對林業資源有清晰的認知,建構有效的林木采伐調查設計體系十分關鍵,作為采伐管理項目的基礎,只有保證設計精度,才能有效判定相關因素之間的關系,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對森林林分質量以及林分產出功能的分析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中,要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統籌調整,并且,要結合各縣區自身的經營方案和年度生產計劃,這就需要相關工作更加的完整。在建構系統化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框架后,相關部門就能落實積極發展和科學化經營結構,從而為林地劃分工作提供基礎性依據,真正推進合理性森林資源發展進程。基于此,有效建構合理性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模型對于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
2 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技術流程
2.1 外業調查
在外業調查工作開展后,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化分析和處理,確保具體流程能更好地貼合具體項目。
2.1.1 伐區劃分
相關人員在伐區劃分的過程中,要對相關區域進行系統化的檢查,結合當地設計調查的相關標準和規定,依據基礎性條件建立有效的小班區劃工作。結合廣西東部地區的林區結構,要按照地類、起源以及林種等相關標準進行統籌分析和精細化劃分,保證擬采伐的區域能被劃分為不同的小班結構。一般而言,小班結構的面積要得到有效控制,區域在15hm2以下。并且,在調繪地形圖的過程中,也要對其進行精確分析,整合具體參數,確保不會出現位移問題。
2.1.2 蓄積量調查
結合當地林木采伐調查設計技術規定的相關要求,為了保證具體工作的有效性,要整合多樣化蓄積量調查機制,確保調查數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不同的蓄積量分析方法針對具體的情況,這就需要技術人員結合基本參數進行選擇和調控。較為傳統的就是標準地調查法,將方形標準地作為目測基礎,形成閉合結構后,對邊角進行分析,依靠羅盤儀器完成操作,但是這種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人力物力耗損較為嚴重。而目前較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圓形標準地分析機制,采用固定半徑的圓形標準地,利用皮尺就能完成設置,且勞動強度較小。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蓄積量分析的準確性,相關人員要集中整合和處理標準地數量選取機制,結合區劃小班計算大致面積,然后整合技術規定落實標準地個數。
2.1.3 標準地設置
在標準地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保證設置參數選取具備代表性,利用圓形標準地設置工作有序完成具體操作。首先,要確定標準地的中心點,多數設置過程都會選擇林木作為中心,并且對其進行標注,以避免具體設置位移,對標準地面積測定不足。其次,要對圓形標準地半徑距離進行分析,確保設置工作的完整性,從而優化具體的水平距離。需要注意的是,在換算過程中,要結合標準地的地形圖位置顯示出的等高線建立有效的信息計算分析機制,完善處理水平。與此同時,借助三角函數關系就能判斷斜距,借助透明坡度分析標準地地形圖的實際坡度,有效完成計算過程。最后,要集中清除地區內障礙物,避免皮尺出現彎折的問題,從而提高水平距離的測試精度。值得一提的是,在標準地設置的過程中,要在邊緣樹立較為明顯的警示牌,避免其超過標準地界線,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測定數據的實效性。
2.1.4 標準地檢尺
對于整個林木采伐調查設計項目而言,有效的標準地檢尺工作較為關鍵,是對誤差進行全面約束和處理的根本。①要保證檢尺的部位能在上坡根際位置,多數都集中在胸徑處。②在檢尺工作開展進程中,要對測樹圍尺的測量數據進行收集然后集中讀取,有效保證數據分析和相關數據處理效果貼合項目運行需求。③檢尺人員和記錄人員要形成良好的溝通。④檢尺工作結束后,要對號樹進行標注和登記,從而避免出現漏檢的問題。
綜上所述,外業調查工作時相關工作人員要秉持嚴肅認真的態度,整合相關參數體系和運行要求,確保管控流程和管理機制的完整性,積極踐行統籌性較好的監督管控措施,為后續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優化奠定堅實基礎[2]。
2.2 內業計算
在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內業計算工作中,要保證計算的準確性和精準度,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整體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基本質量。
(1)要保證地形圖復印的準確性,目前,多數地區依舊沿用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圖,而這種地形圖沒有對變化的地形進行描述,這就需要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人員對地形圖予以系統化校對,尤其是對中伐區小班等高線等進行重合對比,確保相關參數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2)要對具體面積進行計算,借助計算軟件或者是專用的求積儀予以核算,計算軟件操作過程中要利用GIS進行面積求解,保證小班線的流暢性和圖形比例尺的完整性。若是利用求積儀進行測定,則要著重檢查設備的設置參數,保持平穩后按照順時針方向運轉。部分地區會借助自動復位求積儀,能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3)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在內業計算工作開展進程中,要提高數據處理的系統化程度和精準度,確保相關操作和工作流程滿足標準化要求,要保證利用半經濟材料對出材量進行計算,與此同時要對經濟材料進行出材量對比分析,判定內業計算的有效性。相關工作人員在對具體表格進行集中整理后,就能得出相應的結論,將其整理成基礎材料后進行二次校對,然后集中打印成冊,完成審核工作,從而一定程度上保證內業計算流程和實際需求之間的匹配度符合要求。
2.3 審批驗收
在完善外業調查和內業計算后,要對相關內容進行監督采伐處理,保證具體過程的完整性,也要整合基本數據,確保相關數據參數能在規定的數據范圍內,尤其是株數、蓄積面積等都要嚴格按照調查數據以及分析標準得到落實,從而要求相關人員在進行現場驗收后簽字[3]。
3 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審批流程
在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結束后,要想完成最終的審批,相關部門要提供林木所有權書面申請、身份證復印件、林權證復印件或者是證明以及林木采伐申請表等,按照相應的數據有序填寫相關內容,從而報備林業局,可以制定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隊進行現場調研以及林木采伐調查設計,以確保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4 優化林業采伐調查設計效果的措施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整體水平,就要積極踐行統籌性較好的監督管控措施,強化業務培訓工作的基礎上,保證相關隊伍的專業化素質,也要提高其責任意識,一定程度上維護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的整體水平,為林業管理工作以及和諧化發展提供保障。
(1)建立健全統籌性較好的培訓機制,確保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能滿足實際要求,并且聘請第三方對相關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不僅要培養其業務知識,也要強化林政管理知識的指導。并且,要利用考核措施對相關人員的綜合水平進行測定,確保林木采伐調查設計隊伍整體素質得以優化。
(2)將質量管理工作作為重點,為了保證林木采伐調查設計體系的系統化程度,要積極建構更加有效的控制機制。要對每一個工序進行系統化管理,實施科學規劃的同時,整合設計精度,并且完善可靠性和真實性。在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中,也要秉持設計質量原則,對工作質量進行實時檢查。相關部門要對具體工作和設計資料予以全面審核,完善要求的同時,確保設計文書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落實社會性監督機制,為了保證林木采伐調查設計的完整性,相關部門也要積極踐行統籌性較好的監督管理路徑,優化林木采伐調查設計運行機制,利用社會性監督和公示制度,保證整體管理體系和管控效果的最優化。另外,也要結合多元化監督路徑和手段,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保證管控工作和林木采伐調查設計水平滿足時代需求[4]。
5 結語
在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設計水平和管理效果,就要落實精度化設計機制,完善森林生產管理基礎,對于可能影響設計項目質量的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和控制,合理應用林業資源,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農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林木采伐調查設計工作初探[J].吉林農業C版,2015(2):169~168.
[2]劉常明,盧紅,龔龔,等.林木采伐調查設計技術流程探討[J].綠色科技,2013(10):79~80.
[3]禹雄峰,張亞雄,楊夕寬,等.淺析林木采伐伐區調查設計精度的提高技術[J].南方農業,2015,9(27):76~77.
[4]胡文萍,龍廷位.云南省“十二五”森林采伐限額執行情況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3(6):54~5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