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鵬 牛姝 秦傳玉
【摘要】本文以中日兩國環境工程專業水處理實驗教學過程為對比,對國內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的教學方式、實驗安全、教學內容、教學理念等進行思考,對于國內雙一流大學的實驗課程應加強國際交流。
【關鍵詞】中日 環境工程 實驗課 對比思考
【中圖分類號】X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24-01
中日兩國同處漢字圈,故思維方式合而不同。本文以吉林大學與東京大學環境工程專業水處理實驗過程的教學方法為例對比中日兩國水處理實驗技術課程中教與學的差異。
吉林大學的環境工程系以地下水污染治理為特色教育,隸屬吉林大學地學部,東京大學的環境工程更側重于傳統的環境工程(類似中國的市政工程),隸屬于工學部。
講授方法的異同:1)吉林大學環境工程所采用的講義為出版社出版教材(以化學工業出版社《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驗教程》為主,以華南理工大學《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實驗技術》為輔),在教學中主要選取與給排水工藝流程相關的實驗進行。化學工業出版社教材中部分實驗內容不易實現,在樹脂吸附原理解釋中尚有部分瑕疵;2)東京大學都市工學所采用講義為內部講義,經過多年修改,錯誤較少。對比兩校實驗講義,吉林大學所采用的講義在國內具有共通性,但是也存在教材中的瑕疵未能修訂的問題,而東京大學由于采用內部講義,故而在內容調整中有一定的靈活度。
安全教育:1)吉林大學尚未進行校級的實驗安全教育,所有涉及實驗安全內容皆為實驗教師及實驗師在理論及操作中逐條講解;2)東京大學學生在進實驗室之前(含留學生)需要通過學校的實驗安全考試,掌握安全規則之后 方可進行實驗;對于不懂日語的外國留學生,還設置了英語考試。吉林大學與東京大學兩校學生在實驗廢水處理方向有較好的環保意識,能自覺發現酸堿廢液排放過程存在的問題,然而吉林大學對于實驗廢水的處理制度尚不完善,此處的異同為,吉林大學的學生意識領先于學校制度,東京大學學生的環保意識合于學校制度。
實驗內容的異同:1)吉林大學的實驗內容更偏重于水處理工藝流程,所用水樣多為超純水配制,在選修實驗中會選用長春市污水廠的原水;實驗內容涉及傳統混凝沉淀過濾至深度處理的離子樹脂吸附交換;2)東京大學在實驗過程中會采用水道水(自來水)、下水(衛生間排水)等;實驗內容從滴定水質指標至菌落培養較為綜合。
教學理論與實驗結合:1)吉林大學處于教學改革時期,2018年起入學時不分專業,按一級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進行培養,屬專才教育;在一二年級時所學課程為環境學領域基礎課,在大學三年級上學期時學習水質工程學中給水部分的學習,在下學期進行實驗課,會顯得理論和實際實驗相隔時間較完,不利于學生對課程所學知識的理解。2)東京大學在一二年級時不分專業,為教養學部,屬通才教育,大三時專業課程集中,故而在學習專業課未遺忘之時可以及時結合實驗加深理解。
師生資源:兩校的共同問題為實驗師的工作量偏大,吉林大學環境工程系在編實驗師為四人,東京大學為兩人。東京大學都市環境工學方向的師生比在1:30以內,而吉林大學環境工程系在1:60,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吉林大學的教師人數尚有欠缺。在儀器資源配置方向,以環境工程專業常用儀器對比,在常用儀器領域(哈希濁度儀,分光光度計COD儀,BOD儀,溶解氧儀)吉林大學環境工程系的儀器數量均為東京大學都市工學的儀器數量的兩倍,在人均使用數量上兩者均衡,在儀器的配置上體現了吉林大學對本科教育的重視。而在耗材配置上,吉林大學水處理實驗課未配置移液槍,采用移液管的移液方式與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背景不相符合,實驗課教師和實驗師為了加快實驗速度不得不將所在課題組科研用移液槍借給學生使用,故而在資源配置上仍需進一步改善。
其它方向的思考:實驗后配水處置,吉林大學目前設有廢物處置柜,藥品廢棄之后的處置流程較為完整,然而在實驗室廢水處理方向仍需向東京大學吸取經驗,根據吉林大學的特點制定自己的廢水排放規則供學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