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提案倡議的推進,古絲綢之路的傳承與創新已成為近期中國重要的經濟戰略項目。這對于幫助縮小亞太經濟圈,甚至進一步擴大歐洲經濟圈都提供了有利契機。尤其是在新的電子商務經濟模式中,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通常是決定區域內部管理體系完整性的重要指標。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必須深入思考研究新的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本文立足于“新常態”背景,分析了“一帶一路”戰略領域的發展狀況和新的電子商務發展模式,希望能為電子商務領域的繁榮提供更多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 新常態模式 電子商務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a)-0115-02
“一帶一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的古絲綢之路和上海21世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統稱[1]。隨著國際經濟聯系日漸緊密,“一帶一路”戰略更為重要,特別是以電子商務為主導的相關行業,對“一帶一路”戰略區新常態模式的探索更是當務之急。
1 新常態理念意義
“新常態”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國家宏觀調控的經濟管理方式,這種調節是基于物質經濟發展規律之上的控制方式。但其與常規對經濟增長速度進行簡單調節的一般宏觀調控環境、形勢不同,它需要根據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和經濟增長速度進行全盤監控、調節,并需立足于宏觀視角,對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控制。然而,無論是事物發展規律還是國民經濟增長速度都不可能一直保持穩定,必然會呈現不規則發展狀態,只有針對新常態背景下的市場經濟發展方向進行把控,才能借助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契機,探索電子商務“新常態”發展模式[2]。
2 “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發展態勢
2.1 缺乏具有區域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
“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貿易與組織聯系日益密切,電子商務行業競爭力日益增強。但當前在“一帶一路”戰略區,尚缺乏具有地域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無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模式上,都不可能引起整個區域電子商務格局創新及經濟體制發生裂變。本質上而言,電子商務是一種由互聯網經濟驅動的“網路”信息技術革命,隨著電子商務業不斷繁榮,一些西部地區的特色產品,如中醫藥材、藏醫藥品和牛、羊肉等物品,僅僅通過京東、淘寶及天貓這些大眾化商務平臺進行推廣及展示,很難凸顯地域電子商務特色,因此不利于落后西部地區電子商務業的發展。
2.2 區域電子商務基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普遍而言,“一帶一路”戰略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由于長期缺乏深入、廣泛宣傳,導致當地人們對于電子商務以及互聯網的認知程度不夠。尤其置于“一帶一路”戰略環境下,僅僅依靠國家相關政策扶持發展電子商務業,而尚未基于當地市場環境激發“新常態”下的電子商務發展活力,探索適合“一帶一路”戰略區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必然會出現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主要原因還在于我國網絡技術發展區域間失衡,東、西部地區之間對于電子商務相關商業模式認知不充分,由此制約了電子商務戰略模式的創新演變。
2.3 亟待建立健全的電子商務誠信交易體系
相較于實體經濟,電子商務交易尚屬于一種網絡虛擬交易模式,其更注重線上商家與交易方的誠信和信譽。但從“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發展基本態勢來看,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商家不受信用、客戶信息隱私被泄露等問題非常普遍,這無疑影響了整個電子商務誠信交易體系的設立。
2.4 行業監管不當,導致電子商務行業混亂
當下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區金融業對電子商務業的微觀與宏觀引導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不僅無法發揮金融行業的市場預測前瞻力優勢,更不能體現“一點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業的特色,一味地模仿東部地區及內陸電子商務行業發展運轉模式,只注重融入網銀平臺的資金,不僅存在盲目性,且不利于區域電子商務業協調發展。
3 “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發展模式
針對以上現狀,本文建議應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努力探索“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發展基本模式[3]。
3.1 自建具有自身經濟特色的電子商務運營平臺
“一帶一路”戰略深入、廣泛推進,其對于促進戰略區經濟、社會統籌、協調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這些區域擁有特色發展優勢,為了進一步拓寬“新常態”下的電子商務業發展渠道,戰略區域電子商務企業必須要自建具有地域特色的電子商務運營平臺。根據區域產品特色以及電子商務業整體發展目標定位,加強網絡模板設計,且西部特色產品與一般電子商務平臺中的化妝品、衣物及數碼產品等存在很大差異。在戰略區電子商務平臺設計時,應注重物流方案優化,以藏區藏耳為例,在電子商務模式發展中,應在電子商務平臺中分“營養成分”“品種特色”“儲藏方式”“國際性價比”4個模塊展示產品特色,還可對其物流方案及吃法等進行補充說明,并支持多種區域語言,充分通過創新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展示“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特色。
3.2 保障電子商務可持續推進,實現從“量增”到“質增”的轉變
“一帶一路”戰略之下,電子商務業的初始發展“常態”必然是中、低速發展,從當前高速發展的網絡交易態勢就可看出,電子商務業與以往相比,在縱、橫方向上都不斷深入推進,但這種高速發展態勢,也會引發一定的漏洞,比如:當前“一帶一路”戰略區尚屬于建設發展初始階段,經濟體量處于“結構減型”階段。本文認為,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的構建,必須以實現電子商務可持續推進為前提,促進戰略區電子商務傳播模式由“量增”到“質增”轉變。在此基礎上,應重點從擴充電子商務平臺資源特色、優化區域產業結構等方面著手,改變經驗發展理念,與政府協同共同面對電子商務業轉型發展挑戰與風險。通過享受政府政策優惠,減小制度落差,以引導資源產品進行合理優化、配置,進而提升“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發展驅動力,真正實現“提質增效”。
3.3 應通過金融杠桿推動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
隨著中國財稅政策變化,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態勢逐步步入“結構減性常態下”,這是“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發展“質”的要求,同時也是經濟模式創新、升級所應遵循的客觀規律。但在當前活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戰略區電子商務環境缺乏政策制度引導,市場秩序混亂。對此,政府應借助“一帶一路”戰略契機,加強對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形勢的金融杠桿引導,充分做好市場調研工作,大力支持戰略區一些具有良好市場發展前景的電子商務產業,同時需通過金融參股方式,拓寬“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區“新常態”運作渠道,防止金融對電子商務市場產生壟斷和制約,適當加以干預和調控,減少電子商務模式探索風險,為“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的實施以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4 結語
綜上言之,“一帶一路”戰略是我國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轉型、升級的外在驅動力。當前,國內外電子商務整體競爭力量懸殊,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嚴重失衡,立足于結構減型“新常態”階段,“一帶一路”戰略區應緊緊抓住國家重大戰略契機,打造具有自身經濟特色的電子商務運營平臺,快推動第三方支付平臺發展,保障電子商務可持續推進,彌補區域間電子商務業態失衡的缺陷。
參考文獻
[1] 黃周紅.關于“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探索[J].商場現代化,2018(4):45-46.
[2] 于灥.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7(18):31-32.
[3] 陳麗霞.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1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