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卓
摘 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經濟活力之源,也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之道。大學生作為全民創新創業的主力軍,通過自主創業可以實現自我價值,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同時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就業率,推動經濟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換。本文以常州市部分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分析新時代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并闡述創業意識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創業意識 現狀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a)-0252-02
大學生是新時代推進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我國在十三五時期鼓勵高等學校建設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和管理制度,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活動和創業實踐。”
1 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的重要意義
1.1 推動社會經濟發展,促進技術產業革新
美國軟件產業中,新開企業占了技術型創造企業中的86%,可見新開企業對于技術革新的重要性。日本新開企業中,有25.5%的企業引進新技術、新型管理方式、新商品或全新的服務理念,創業者認為通過自己的企業可以提高原有商品的質量或服務品質,改進現有生產手段或方法,增加商品或服務種類。開創新企業、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可以助力社會經濟發展,推動國家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1.2 引導學生樹立夢想,激發學生創新潛能和創業熱情
創業最根本原因和最原始動力來自于創業者具有超越常人的財富夢想。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要力量,不應將個人夢想定位在追求財富上,而更加應該在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和自我目標。調查數據顯示,創業者中有65.7%的認為自己在工作中實現了自我期待。對于大學生來說,通過加強創業教育,可以引導他們樹立遠大夢想,激發他們的創業潛能和創業熱情。
1.3 擴大就業,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雖然近年來各省公布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0%左右,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卻逐年下降。從2016年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公務員招錄來看,考試競爭比例為50∶1,而競爭比最高職位的競爭比達2847∶1。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可以使有夢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畢業生通過創業促進就業,或者先就業再擇業后創業,解決就業問題,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2 大學生創業意識現狀研究
2.1 研究方法
2018年5月至8月,筆者對常州市3所大學學生進行創業意識現狀調查,每所院校抽取樣本100人,總樣本為300人,回收有效問卷291份。
2.2 大學生創業意識的總體情況
2.2.1 學生創業積極性不強,且學校創業教育未能對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發揮主導作用
雖然有88%的學生參加過SYB、GYB的培訓,但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只有32%,可見學生對于創業的熱情普遍不高。對于“選擇創業是受誰的影響”這一問題,超過半數學生表示是來自家庭或朋友的影響,僅有9.5%的學生表示是受學校的影響,可見高校雖然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但并未發揮主導作用。
2.2.2 學生創業信心不足,且創業認知存在偏頗
對“是否對自己創業成功有信心”這一問題僅有9.3%的學生感到自信,超過51%的同學表示迷茫,有11.7%的學生表示創業成功與否更多是看運氣。調查對象中僅有12.6%的學生認為開辦技術密集型或科技創新型產業叫作創業,更多學生認為“開網店”“開辦一個公司”都是創業。可見,盡管高校重視大學生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但學生的創業信心仍然不強,且對于創業的認知還有待提高。
2.2.3 學生對于創業成功者認可度高,但對于創業仍較為理性
有創業意愿的學生中有10%打算畢業之后就創業,有40%的學生打算先做好原始資本儲備再創業。對于創業成功人士,多數學生認為“應該受到社會的贊賞”。可見新時代大學生更加傾向于畢業后先進入企業工作積累個人經驗提高個人能力,再創業,學生對于創業并不是“一頭熱”,而是持比較理性的態度。
3 創業意識的培養方式
3.1 政府建立完善的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營造良好創業氛圍
為促進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政府要加強引導,積極制定各類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宏觀優惠政策,倡導地方政府結合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和實際情況,制定具有自己特色的創業優惠政策。加大各級各類創業政策的優惠力度,建立跟蹤維護機制,從政策制定到政策實施環節跟蹤調查,評估政策實施效果,找到影響政策落實的問題所在,并積極解決問題,促進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各級各類優惠政策落實到位。同時號召各類銀行、風險投資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幫扶力度,從簡化程序、提供資金、減免利息、優先風險投資等方面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便利。此外,各級各類媒體,尤其是新型媒體要加大對國家各類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加強對大學生創業優秀事跡的報道力度。
3.2 高校整合資源搭建平臺,重視學生創業指導與服務,支持學生創業
高校要重新審視大學生創業教育,認識到學生的創業意識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組建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小組,優化大學生創業教育工作隊伍,籌建大學生創業教育專項經費,設立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基地,為切實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提供人力、財力、物力、制度等各方面支持。要加強創業教育工作隊伍建設,通過傳幫帶、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加大對創業教育工作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創業教育工作人員的素質。要加大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力度,摸索并總結大學生創業中存在的規律,編排創業教育專項教材,并將創業教育納入大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給予相應的課時,來向學生傳授創業知識、提供創業信息。開展形式多樣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通過創業專題講座、創業方案設計大賽、與創業成功人事零距離接觸、參觀創業實踐基地等各種活動豐富大學生校園文化,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創業觀。
3.3 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創業實踐培訓,切實提高個人能力
學生要認識到自主擇業和主動創業是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客觀要求,認識到創業不僅是應對嚴峻就業形勢的選擇,更是挑戰自我、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平臺。大學生在提升創業能力的同時,還要積極關注國家以及各地的創業優惠政策,搜集各類創業信息,籌集創業資金,結交有創業意向的伙伴,組建創業團隊,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摸索自己的創業路徑,不斷積累創業經驗,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同時,大學生還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各類兼職活動,尤其是緊緊抓住與自己的創業意向相投的一些機會,鍛煉自己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此外,大學生還應多關注創業人士的創業歷程,積極借鑒成功人士取得成功的經驗,總結創業失敗者的教訓,為自己的創業之路提供指導。要主動抓住與創業成功人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聆聽他們的創業心得,將自己的創業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告知對方,請求對方給予合理建議。對于創業成功的朋輩群體,更應積極加強交流,主動建立友誼,努力加入創業團隊,在將來的創業路上風雨并肩一路前行。
參考文獻
[1] 孔悅.2016年國考計劃招錄人數增25%,通過審核人數少1萬[N].新京報,2015-11-02.
[2] 丁丹丹,鄭陽.淺談當代大學生創業意識培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75-76,91.
[3] 付世秋.應用技術高校大學生創業意識實證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8,20(4):84-86.
[4] 王建武,王增輝.“雙創”背景下的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