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龍福
【摘要】激勵性評價是學生評價的一種,是在充分把握學生心理,維護學生自尊的基礎上,重視發掘學生個性特點,以信任、鼓勵和期待的語言或者行動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在當前教育實踐中,如何使用激勵性評價,但都無定法,本文只是自己圍繞新《英語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激勵性評價 方法 學生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096-02
伴隨著新版《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出臺,我省在2012年對現行的牛津版教材也進行了改版,重新給我們一線教師明確了方向。教材的改版無疑是有編寫者和專家的先進理念貫徹其中,如何使用好新版的教材,對于我們既是傳承,也是挑戰。如果我們穿新鞋走老路,就違背了教材改版的初衷了。
如何用激勵性評價煲好學生們的“心靈雞湯”?通過一年的教改嘗試,我感覺受益匪淺,尤其是教學評價這方面。新版的教材正式把評價納入其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尤其是怎樣在我們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應采取哪些方法來實現對學生學習英語的激勵評價,以達到最有效的作用。在對各種激勵方法研究中,應得出在什么階段,應用什么方法最合理、最有效。
激勵性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主要包括教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學生小組評價等。而評價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課堂上的表現、還包括小組活動情況,兩人對話情況,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測驗情況。這些主要屬于教師、小組及自我評價之列,而家長的評價包括,如:在家聽錄音的情況,朗讀英語的情況,完成各項口頭或筆頭作業的情況,編演課文內容情況及不同途徑學習英語課外知識的情況。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在三年級的一年教改實踐中,我嘗試了激勵性評價,收獲頗豐。
一、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傳統評價中常用的。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自評和互評都有指導和促動作用。 在平時的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指導作用,讓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更有效。
二、學生小組互評
英語教學一直推崇合作學習,尤其是一些表演,對話等,這些都要學生之間互相合作,才能順利地完成。只有很好的發揮學生間的互評,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能培養他們互助學習,關心他人,懂得自我反省的品格。
三、家長評價
家長評價也是重要的一環,因為家長最了解學生。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這些材料應讓家長定期閱讀,并做出反饋。這樣,更好地推動了家校聯系,結合雙方力量,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建立學生學習檔案
通過以上三項評價,我們就可以比較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每周進行一次匯總,評選出最佳表現的幾位同學,給予班級表揚。并且還可以根據上一周的評價評選出下一周三項評價進步比較大的同學,也一同給予表揚。評比是一周一小評,一月一大評,這樣學生就能具體的明確自己的不足,找準今后的努力的方向。
在操作過程中,我覺得還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一、針對性。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背景,因此,對待不同的學生要不同的評價方式。對于較活躍的,容易驕傲的學生不宜大肆表揚,并時刻提醒,以免得意忘形;對于有自卑心理的學生,應該放大他們的進步,給他們充分的認可和激勵,幫助其樹立學習自信心。
二、及時性。評價應該及時,及時了才更有效。如果時間一長,學生反而不那么期待,有的甚至都已忘記,所以應及時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起到榜樣的作用,更能把一些尚未開發的潛能挖掘出來,以利于學生在學習中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樂趣。
三、激勵性。教學中的評價是為了激勵和促進學生更有信心,更有激情的投入學習中。因此,教師應抓住每個好的表現,時常給學生心靈的激化,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對于一點點的小錯誤不要糾纏不放,可以暗示,也可以在適當時機合理的引導。
四、互動性。評價當中,有一項是家長評價,我們應同家長要及時的溝通,了解孩子在家中的各種表現,以便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另外,家長不能一曝十寒,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地關注孩子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對比中尋找孩子成長的軌跡。
結語
當然激勵性評價方法在嘗試中,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但我們必須要堅信:評價無定法,但一定要有法、得法。在英語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評價方式,不管是針對學習內容的評價,還是針對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都要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以激勵為主,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調動所有的學生關注評價、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才能在評價中得到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
[2]《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 小學英語》 林立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