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紅
摘 要:傳統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后練習為輔。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將翻轉教學模式應用到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中,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依托特有的教學平臺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課前學習和課后訓練,提高教學效率。將反復學習與師生互動貫穿于教學始終。教師從傳統的講解者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側重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疑難講解和學習效果評價。本項目探索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采用翻轉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翻轉教學模式 程序設計類課程 教學平臺 在線編程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8(a)-0196-02
1 程序設計類課程授課現狀分析
目前程序設計類課程都是理論教學在前、實驗教學在后,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后練習為輔,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圍繞大部分學生能理解的方式進行。程序設計類課程一般都課時緊、內容多,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有部分學生就某一知識點沒有領會、想再多聽一遍或從另外一個角度想深度理解知識點,教師受講課內容和課堂時間的限制都無法一一滿足。學生課下想找教師咨詢,又受到彼此時間地點等條件限制,對學生不懂的問題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講解,以至于前一節課內容沒消化好,后一節課中又積累了新問題。這種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習環境局限性使得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累。程序設計類課程往往是融會貫通的,如果首門課程學生掌握不好,會直接影響后續同類課程的學習和興趣。
2 翻轉教學模式的特點
翻轉教學模式是在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前提下[1],學生通過各種渠道進行課前學習和課后訓練,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解答問題,將反復學習實踐與師生互動貫穿于教學始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翻轉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有區別。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課堂的80min。教師在課堂有限時間里使盡渾身解數、使用各種教學方法講解內容,對于程序設計類課程普遍現象是課時緊,內容多,學生在課堂上很難完全消化。為彌補課堂不足而設立的課后答疑、課后輔導又增加了教師的固定工作量,額外地占用教師的自由支配時間。每個學生個體對新知識的接收能力參差不齊,“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已適應不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2]。翻轉教學模式則比傳統教學模式靈活得多,利用網絡、通過學校特定的教學平臺和相關教學軟件[3],教師既可以上傳自己的課件、視頻和任務要求,也可以提供各種精品課程、公開課的相關視頻學習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進行反復的課前學習、課后復習以及學習效果測評。
3 程序設計類課程翻轉教學模式實施
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一些語法、結構、編程思路會有些抽象和復雜,單靠學生在課堂上理解一時難以接受,需要將這種知識理念不斷地強化和重復,翻轉教學模式就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需要進行反復的課前學習和課后觀看[4]。
程序設計類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課前、課堂教學和課后三部分[5],教師將提前準備的課件、微視頻、公開課等學習料資和任務要求放置在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上,資料可同步傳到手機移動平臺、騰訊微信、QQ平臺,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學生借助平臺上的資源完成課前學習,也可以選擇任何時間多次反復學習,學習過程中根據掌握情況完成老師預先設置的測試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有疑問,可以借助相關教學軟件在同學之間交流或與教師互動。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平臺或軟件了解到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
翻轉模式課堂教學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引導進行,教師擔當起解答、啟發和激勵者的任務[6]。學生通過任務要求討論交流學習內容,例如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一維數組”該節課內容,可以讓同學們按課前學習的要求歸納數組的概念、特點、如何定義和初始化,定義和初始化中注意事項,利用一維數組可以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具體編程思路及實現等。教師根據學生討論情況予以補充,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對共性問題進行講解,這樣使得課堂時間變得充裕,學習變得輕松。由學生自身參與交流可以凝聚學生注意力,激發課前學習欲望,學生學習更主動。
課后教師通過網絡形式布置測評內容,形式分為選擇題和在線編程題。選擇題主要測試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在線編程題主要訓練學生的編程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種形式測試都可以立即顯示結果。這種形式的測試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訓練了編程思維、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學生課后還有不懂的問題,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或教學軟件向教師提問,方便師生互動。這種教學模式消除了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使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穿插于生活的閑暇之中,隨時隨地可以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教學軟件跟蹤學生學習測試情況,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客觀的評價,做到有的放矢。
經過反復訓練能讓學生扎實掌握本門課程的語法知識,快速建立程序設計思想,為本門課以及后續的程序設計類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4 翻轉教學模式對翻轉平臺和師資要求
翻轉教學平臺包含3個部分:學院提供給教師和學生使用、上傳下載資料的特定教學平臺;方便教師和學生互動的相關交流軟件;檢驗教學效果建立的測評與評價系統,例如本系使用的在線答題系統和在線編程系統。
翻轉教學模式增加了教師工作量。表面上看,教師上課時顯得輕松,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實際上教師要進行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制作上傳課件、視頻,提出課前學習任務要求,選取提供該課程的精品課程、公開課的相關視頻學習資料,擬定在線測試題目等等,翻轉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堂之外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7]。
對教師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個授課班級都有幾十個學生,課堂上選哪些學生講解、按什么方式提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不傷害學生自尊,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很好地把握。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不固定,難免會有各種狀況發生,例如學生通過網絡等其他渠道得來的知識點如果超越于教師現有的認知,如何解決突然層面的教學問題、應對突發教學狀況都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過對程序設計類課程翻轉教學模式的探索,引導課堂教學模式新方向,拓展課堂教學模式新領域。通過翻轉教學,學生可以多種渠道、隨時隨地獲取知識,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個體培養,有效提高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水平,對學院同類課程的設置也具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曾明星,周清平.軟件開發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2):203-209.
[2] 柴曉玲.淺談數學中的分層教學[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3):199-202.
[3] 公海霞,王甘霖.基于即時通信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軟件導刊,2013(11):183-185.
[4] 邵為爽,李曉紅.建構主義觀下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科技通報,2016,32(9):247-250.
[5] 孔溱.基于微信的移動學習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6(4):217.
[6]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7] 孫樹森,桂江生,馬文娟.基于三結合的程序設計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