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明
摘 要:圖書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文化建設的主體——人,核心內容——資源,文化建構——組織模式這幾個方面來簡要探討如何進行一個良好的圖書館文化建設,以及最終意義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文化
圖書館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水平,是高校教育創新和文化建設的重要平臺。圖書館具備大量的文獻資源,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供公共活動空間。因此,圖書館文化體現著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水平, 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師生的學術能力、價值觀念、道德準則。
“廣義的圖書館文化包含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而狹義的圖書館文化則應該是以圖書館價值觀為核心的圖書館意識形態。”[1]針對讀者的需求,合理安排圖書館布局,打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供優良的服務,能夠對高校教育提供十分有利的幫助。
如何將圖書館建設成為高校的學術性機構和文化服務中心,本文主要從文化建設的主體——人,核心內容——資源,文化建構——組織模式這幾個方面來探討。
讀者、館員、館領導,都是圖書館文化構建的主體。圖書館提供師生學習、討論的場所,因此內部設計、照明、區域劃分布局、色彩基調、提示標語都需要仔細的推敲,并且溫度適宜,無嘈雜,有較高的文化品味,成為校園中師生們最樂意去的地方,做到“以人為本”。首先,圖書館建筑應該位于校園中央,便于師生隨時可以前往,建筑本身應該是獨具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如同一個藝術品,代表一個學校的文化特色,體積相對龐大,能夠容納足夠數量的讀者。其次,圖書館的布局應該科學、合理、有前瞻性,座位的擺放和書架的關系遵從“人在書中,書在人旁”的原則,結構設計要有利于圖書館員的工作,不與學生學習產生沖突。現代圖書館需要留有更多提供學生使用電子設備的區域,留有開放討論區等。最后,在氛圍的營造上,要基調和諧,莊重大氣,有文化氣息,如擺放綠植,懸掛各種裝飾畫和藝術作品,題材的選擇上或高雅或現代,能夠突出圖書館的文化特色,承擔美育智能。
高校圖書館的資源作為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傳統紙質書籍、報紙、期刊和電子圖書、數據庫等數字資源。圖書館應該不斷優化自身資源,能夠經常有新的信息資源加入,確保圖書館資源的豐富性,一方面,應該根據讀者反饋信息,了解師生的喜好和需求,科學合理規劃;另一方面,做好采訪工作,將圖書館資源與學科建設相結合,緊密聯系教學,為教學提供服務。近幾年來,隨著傳統圖書資源向電子圖書資源的轉變,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資源廣泛運用,高校圖書館也需擯棄原有觀念,逐步加強網絡意識,例如大量書籍被放入密集書庫,增加大面積電子圖書閱覽空間,部分圖書館將資源傳輸到網絡,與其它圖書館進行網絡共享,讀者可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書籍查詢與預約借閱,使得借閱變得更加方便快捷,圖書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無錫江南大學開設音樂鑒賞區域,讓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放松心情,勞逸結合。
高校圖書館是一所學校文化資源的儲存和傳播中心,傳統圖書館主要圍繞文獻典藏的管理模式,圖書管理員被動的管理書籍,不能夠從根本上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也為讀者和管理人員帶來極大的不便。現代圖書館強調以人為本,充分調動館員的主觀能動性,本著一切為了讀者的服務原則,以熱情洋溢的心態,營造良好的圖書館文化氛圍。工作模式上,從對書籍重復繁瑣的保存、加工、收藏到更為開放的服務模式,更多的圖書館員開始從事腦力勞動,將信息的采集與加工投入到每一個環節,針對教學需求、讀者需求提供有特色的服務。一方面,將書籍的預定、采購、編目、典藏到借閱,都統一到網絡平臺,開設有特色的網絡服務項目,設立微博、微信公眾號,讓所有的讀者都有享受圖書館服務的權利;另一方面,開辦各種新書推薦、圖書漂流、閱讀之星、書畫比賽、講座等活動,提高大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校園閱讀文化,招收勤工儉學的學生參與圖書館管理,讓更多學生融入圖書館建設中來。
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文化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管理者無法對圖書館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浮于表面;其二,對于圖書館管理,缺少系統性,不能夠合理安排各項工作的合理展開;其三,缺乏對于圖書館建設的戰略性思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遷,高校圖書館的存在價值也在不斷發生改變,因此,高校圖書館需要在管理方式和職能上與教學進行匹配,才能適應現代教育任務。
參考文獻
[1]柯平,張文亮,唐承秀.國內外圖書館文化研究述評[J].圖書情報工作,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