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美英 郭洋洋
【摘要】情緒管理是心理學家研究的重點問題,根據相關研究表明,幼兒教師情緒是影響工作效率與質量的重要因素。《綱要》中明確提出,應當將健康教育放在幼兒園發展的首位,將培育健全人格的幼兒,當成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目標。但是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出現各類問題,例如教師體罰,幼兒毆打幼兒等,令我們大驚失色,探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師并未管理好自身情緒。由于農村幼兒園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教師的師資水平與城鎮幼兒園相比,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我們必須有效的引導農村幼兒教師,進行自我情緒管理。基于此種背景,本文簡要分析農村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情緒管理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幼兒教師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農村 幼兒教師 情緒管理
【注】本文章為201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編號201804040202農村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下的文章。
【中圖分類號】G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74-01
引言
幼兒教師擔任著啟蒙幼兒發展的重要責任,由于農村的幼兒生活環境較為封閉,性格特點也較為內斂,所以幼兒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幼兒的個性化差異,展開因材施教教學,精心的設計幼兒教學活動,幼兒在一日活動中進行有效的表現。幼兒教師如何高質量的完成各類工作呢?情緒控制是幼兒教師工作中的重點內容,由于部分幼兒教師通常會感覺壓力過大,產生身心疲憊,或者是情緒倦怠等問題,也嚴重影響著工作效率。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教育觀念與職業道德觀
愛心是幼兒教師高尚情感的重要源泉,幼兒教師的情感因素既受到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受到個體心理水平的制約,所以我們能夠看出,幼兒教師的情緒帶有可塑性和復雜性。由于農村幼兒,大多數家長在外務工,與爺爺奶奶輩共同生活,情感體驗較為匱乏。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當根據農村幼兒的發展觀念,充分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將幼兒看作成充滿個性且獨立的個體,通過開展因材施教,切實展開德育教育。
二、教師形成情緒轉變心理機制
在開展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正確的認識并看待自己的情緒發展,了解到情緒是易于傳導的情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所以應當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調整并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在進入教室后,必須將煩惱拋在腦后,將容易引起自己情緒波動的記憶,抹掉或者是忘卻,全身心的投入幼兒教育中,才能夠體現教師對幼兒的關心與呵護。所以教師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當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控制自己不良情緒,能夠以快樂、振奮且飽滿的情緒感染幼兒,從而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有效的促進師生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運用表情藝術使幼兒感受到教師的情感魅力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情緒多變且情感豐富的幼兒,幼兒的世界并不是客觀理性的,只是依靠幼兒的情感和想象構建的,所以幼兒對于外部世界的感知與理解,都是以情緒和情感體驗為主,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所以教師在開展幼兒教育活動時,可以充分應用情感教育因素與表情藝術,營造自信且快樂的情感氛圍,使幼兒在教育活動中能夠感受到教師關心與呵護。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停頓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因素,與幼兒富有表現力的肢體語言,能夠進行情感交流,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想象力。也可以應用非語言表情,例如眼神、笑容、擁抱、拍肩等,可以將教師對于幼兒的希望與態度充分的表現出來。
四、幼兒園對教師展開情緒教育
幼兒時期是幼兒情緒發展的重要階段,開展情緒教育有助于幼兒全方位的發展,教師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極為重要的引路人,也是開展及幼兒小學教育的重要實施者。所以幼兒園必須對教師展開合理的情緒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有效的引導教師進行情緒疏導,可以召開情緒教育專題講座,也可以舉辦心理咨詢會的史劇,有情緒問題的教師能夠及時的調節情緒,有效的開展相關教學工作。幼兒園管理人員也必須充分重視幼兒教師的情緒發展,及時的與教師進行交心談心,有助于教師抒發內心情緒,合理的管控自身不良情緒。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農村幼兒教師必須有效的改善自身的情緒,結合農村幼兒的身心發展環境以及身心特點,有效的引導與幫助,充分關心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通過情感交流與溝通,使幼兒樹立自信心才能夠促使幼兒全方位的發展,提高幼兒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偉忠.幼兒教師在師幼交往中的情緒管理[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2007,(6).
[2]周寶華.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的有效途徑[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3,(6).
作者簡介:
倪美英 (1990-),女,河北滄州人,滄州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教師。
郭洋洋(1991-),女,河北滄州人,滄州師范學院教育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