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星振
【摘要】書法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悠遠歷史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本文從當代書法教學中的臨摹和創(chuàng)作兩個角度,分析了新階段我國書法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隨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提高書法教學師資力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推動社會對書法藝術的重視程度等解決方案,希望這些思路能夠有助于弘揚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當代書法教學 書法臨摹 書法創(chuàng)作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191-02
引言
臨摹是書法藝術的常道和基礎,通過臨摹古代書法大家的文字范本,擺脫時空的限制,追溯古人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自身的審美風格。臨摹與創(chuàng)作是一脈相承的,在臨摹的過程中逐漸融入書寫者自身的意識態(tài)度,在心手兩暢的基礎上突破前人書體的限制,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作品。
一、當代書法教學中的臨摹
(一)當代書法教學中的臨摹現狀
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基礎,歷代書法大家無不是從臨摹起步的,但并不是每個臨摹者都能從古人的字體中獲得深刻的感悟。一方面,書法教育隊伍良莠不齊,水平有限,很多教學者自身缺乏專業(yè)的學科背景和充分的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隨意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學習者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另一方面,書法臨摹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需要學習者樹立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很多學習者由于對臨摹缺乏深刻的理解,只懂得機械僵化的復制字體,不可避免會對書法臨摹過程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喪失學習興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難以為書法創(chuàng)作奠定堅實的臨摹基礎。
(二)促進書法臨摹的有效措施
要想促進書法的臨摹教育,夯實學習者的臨摹基礎,首先,要提升書法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學者的專業(yè)技能,有效的教師指導是良好教學的的開端。與此同時,高校應設立相應的書法師范專業(yè),規(guī)范書法教學資格,為社會輸送專業(yè)的書法教育人才。其次,在書法教學的過程中,要強化對基本功的訓練,對字形結構、運筆方式、筆畫筆意進行反復剖析和講解。根據學習者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合理制定教學設計,分階段逐步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講解“點”的寫作時,可以先講解其不同的種類和運筆方式,隨后再指導“點”的操作練習[1]。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陳述性知識落實到程序性知識,加深學習者對書法臨摹的認識和理解。最后,是要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字帖進行臨摹。不僅要臨寫字帖中的基本筆畫,還要臨寫相應的演變筆畫以及文字結構。逐步從個別臨寫過度到通篇臨寫,放大字帖中的集言、集句、集聯,腳踏實地的將所臨摹的字帖融會貫通,以達到胸有成竹的境界。
二、當代書法教學中的創(chuàng)作
(一)當代書法教學中的創(chuàng)作現狀
在當代的書法教學中普遍存在“重技輕道”的錯誤理念,將理論與實踐相脫離,很多學習者只懂得書寫技巧,卻無法理解書法的演變歷史和存在價值,難以拓寬學習者對書法藝術理解的深度和范圍。另外,很多學習者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帶著一種做任務的觀念,只注重臨摹的數量,并沒有在臨摹的過程中內化其中的書法知識,導致很多學習者盡管學習了很長時間,依然對字體的字形結構、筆畫筆意一知半解,更談不上對書法的個性創(chuàng)作。與此同時,很多教學者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忽視學習者的主體地位,課堂氛圍枯燥無趣,難以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力和創(chuàng)作熱情,嚴重限制了學習者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三)促進書法創(chuàng)作的有效措施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平等、和諧、開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習者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設想,創(chuàng)作出具有個性化色彩的字帖。其次,社會要提高對書法藝術的重視程度。例如,學校應書法的配套設施,提供專門擺放筆墨紙硯的房間,并將書法教學納入素質拓展課程;家庭也因為書法學習者提供經濟和精神支持,理解其對美學的追求;書法行業(yè)也應聯合起來,制定相應的行業(yè)準則和作品評定標準,對于優(yōu)秀的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予以嘉獎。最后,優(yōu)秀的書法創(chuàng)作作品,雖是妙手偶得,但其背后一定具有堅實的書法基礎和文化底蘊,書寫者在達到書法創(chuàng)作的層次之后,也仍然不要忘記臨摹的重要性。另外,書寫者在進行書法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地調整書寫布局,使文章的行距字距之間錯落有致,只有才在構思的前期做到深思熟慮,才能夠在創(chuàng)作時結合當下自身的心境,一氣呵成。
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的書法教學還存在教學手法不規(guī)范、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等不良現象,要想克服這些弊端,必須提升全社會對書法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完善書法教育體系,讓更多的人接受書法藝術的熏陶,從而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修養(yǎng),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安蕭.當書法藝術遇見小學生——論如何更好地進行書法教學[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S2):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