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祎
【摘要】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發布制度實施以來,培養單位已經形成了基本工作機制。但是,質量報告編制仍存在政策建議功能有限、質量監督效用較弱和指標不能全面有效反映學術評價和社會需求而制約自律作用發揮等問題。以質量提高適應需求為視角,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應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開展質量建設為指導,按照符合政府要求、體現多重對象需求、與區域經濟發展同步、體現辦學定位和制度化等原則開展編制。
【關鍵詞】研究生 教育質量報告 編制
【基金項目】本文系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導師能力提升項目“基于質量提升的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編制研究”(sdyy1718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210-01
一、質量報告編制背景
“全面提高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的戰略主題,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指出 “建立研究生教育質量信息分析和預警機制,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公布質量標準,發布質量報告和評估結果,接受社會監督”。
二、質量報告編制現狀
當前,研究生培養單位已經全部開展了質量報告編制和發布工作,初步形成了工作機制。但是,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編制工作仍有不足之處。首先,培養單位僅僅把質量報告發布作為終點事項,質量報告既沒有給政府決策提供有效參考建議,也沒有讓教育行政部門對培養單位教育質量發揮實際監管作用。其次,缺乏有關信息監測,未能實現對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預警功能。最后,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指標設計,尚不能有效反映最新的學術評價和社會需求,起不到培養單位的自律作用,質量報告與當前開展的雙一流建設、學位授權審核和合格評估等實際工作中聯系較少,產生孤島效應,造成不被重視,功能弱化。
因此,研究生培養單位教育質量報告編制工作沒有完全達到國家要求和社會需要等各方的期望,質量報告編制迫切需要深入研究和調整完善,以促進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
三、質量報告編制相關研究
圍繞上述目標,很多學者和專家在質量意識、質量觀、質量主體和研究生報告編制思路、以及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做了諸多探索和研究。綜合而言,雖然各類人才培養教育質量報告的相關研究較為豐富,但是年份較早,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研究偏少。另外,有關質量報告的原則和思路有較多論述,這些研究推進了對質量報告編制工作的理解,但是對于如何具體實施這些原則思路,比如如何圍繞質量建設和服務社會需求的目標,設計和規范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的研究還沒有出現。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關于質量提升的一般性研究和程序設計性研究更少,缺乏意義上的實際操作指導。因此,圍繞質量提升,進行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編制,屬于亟待推進的研究工作和領域。
四、質量報告編制指導思想:提高質量適應需求
當前,包括研究生教育在內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愈加立足于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現實問題,成為“國家、社會和個人在文化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高等教育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融合日益緊密,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特征日益明顯,高等教育的辦學面向,服務對象,都朝向了國家和地方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因此,研究生質量教育報告的定位應該圍繞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需要和發展規劃,引導和實施研究生教育質量工作。質量報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理應擔負這樣的功能使命。
五、質量報告編制原則建議
依據上述分析,建議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編制應該遵循如下原則:
(一)報告內容應該符合教育行政部門要求
作為行使質量監督職責的研究生教育行政部門,其職能包括高教行政立法、高等教育規劃、宏觀政策引導、中觀組織協調等方面。因此,培養單位的研究生教育質量發展報告應該包括教育行政部門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反饋。這種反饋性質的報告本身就屬于研究生教育質量發展狀況的一部分。
(二)報告內容應該滿足多重對象的需求
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的內容應考慮政府、社會、培養對象三方面的需求。首先,應該有政府開展工作的落實情況,同時還要有對研究生教育質量提高和發展所需資源的闡述,要為政府高等教育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建議。其次,要對招生以及就業等社會民眾和媒體熱衷的內容給予科學客觀的介紹,越是社會關切,越不回避。最后,對比其他培養單位,內容應該有各項數據全面客觀的橫向比較。
(三)報告應該展現研究生教育與本地域社會經濟發展的一致性
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開展新舊動能轉換的時期,高等教育特別研究生教育肩負了產業、城市和高校融合發展的重任。質量報告應該詳細展示研究生教育質量發展和地域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的相關性。報告應展示研究生教育對一流學科建設、政府產業發展導向產業支持的貢獻度。
(四)報告應該體現培養單位的辦學定位和治校理念
研究生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部分,其發展應該立足于學校整體的辦學定位,應該融入學校實現辦學目標的長遠規劃之中。根據辦學目標和定位,規劃設計研究生教育發展,建立自我對標的研究生發展數據分析系統。因此,培養單位應建立個性化的質量評價體系,并作為研究報告的指標體系。這樣,質量報告既作為撰寫目標也作為工作手段,促進研究生教育發展,促進培養單位辦學目標的實現。
(五)報告應該應該體現制度化、系統化和特色化
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的編制過程,其實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自我診斷和自我評估的過程,因此,研究生質量報告制度應該切實規范化和系統化,通過對質量指標體系進行細分研究,構建屬于本培養單位特色的質量指數,將質量報告制度分步驟,分階段地推進。在設計和建立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制度時,應該盡可能地簡化流程、節省成本,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要確保社會各個利益群體獲取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渠道的便捷性。從信息公開,到信息研究,最后信息引導,切實實現大數據教育管理功能,最終使得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制度不僅成為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馬后炮,還是晴雨表。
參考文獻:
[1]杜玉波.高等教育要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N].中國教育報,2014-07-24(003).
[2]周文輝,付鴻飛,陸曉雨. 培養單位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緣起與實施[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6,(08):44-49.
[3]趙傳珍.推進高校管辦評分離的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5):106-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