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英語學習中,教師下課,布置完作業,學生便自己在家復習。可是,在郊區,農村,很多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教師布置的作業完成率低下或效果不佳。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互聯網使用的頻率也更加明顯。信息化時代英語的教與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學生的英語水平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的信息來源和需求多樣化,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的培養目標應順應這種變化。如何結合這個時代的特點,創新學生課上和課后學習的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英語備課組在汲取他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蓋大章,換取免抄卡
學生通過完成特定任務,或者某方面表現較突出,教師可以在該生的課本上蓋章。章分為大章和小章。可以在網上定制一個班級專用的章。十個小章兌換一個大章。按一個學期18周計算,集齊50個大章便可免寒暑假的書寫作業。小章比較容易獲得(平時聽寫過關的,有完成背誦任務的等),可以由每個大組的英語負責人保管和蓋章。大章如何獲得?1.為了加強課堂管理,可以設置一個“好學生”大章--如果英語課的課堂紀律好,作業每天按時完成,每周可以獲得一個大章。2.集齊十個小章,兌換一個大章。3.在班級優化大師榜上有名,一個大章。4.微信群晚上九點準時發背誦對話視頻的前幾名蓋大章。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發現,大章并不是很容易獲得,這才顯得它的珍貴之處。學生在收集小章的過程,其實代表了英語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只不過它讓學生更有動力去完成各個小任務。這與學生玩通關游戲的套路相一致。一路上搜集財寶,升級打boss。翻開學生的課本,到處都是印章。那是學生們最引以為豪的。有了免寒暑假書面作業這個目標,學生收集大章便更有動力了。
二、利用“翼課學生”軟件,個性化布置課后作業
作業,一直以來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方式的英語作業主要是背誦單詞,英語同步練習,單詞抄寫等。方式較單一,枯燥。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英語口語水平也沒有得到鍛煉的機會。
翼課網的相關軟件滿足了教師一對多集體教學, 分層教學,又能實現不同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需求。教師可以在教師端將學生進行分組,針對學生不同的水平,布置不同難度的作業。一般情況,我將學生分為基礎,提高,培優以及寄宿生四個小組。(寄宿生平時在校不能使用智能機,為此我在周末的時候,額外進行了布置,爭取完成任務的總數量和其他同學相近)。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目的在為設置不同任務,讓他們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比如,我給基礎小組的同學,設置的大多是跟讀單詞,課文的任務。提高小組的同學會配合適當的習題,比如聽力,選擇等題型。而培優小組會選擇英語配音,場景對話等,讓他們不僅掌握好課內的基礎知識,還可以通過人機互動,提高口語能力。同時,在平臺上的作業,系統都會自動評分,學生和教師馬上能獲得清晰的反饋。他們根據自己獲得任務的質量,獲得不同的彩旗。每個月都會有彩旗榜,我們給排名靠前,以及表現進步明顯的同學辦法獎品。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讓枯燥的英語作業變得更加有趣。
三、完成微信群任務,相互監督,相互促進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時代。手機已是相當普及的一種工具。Every coin has its two sides.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如何利用微信群,讓學生在群里完成任務,那便是促進學習的一大輔助。那如何開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把學生的微信號歸類到不同的群,可分為ABC三層。不同層次的群,布置不同的英語任務。在群里,以鼓勵表揚為主,因材施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如,在A層可布置對話默寫,B層布置背誦,C層朗讀對話等任務。及時在隔天的課上進行總結微信群的任務完成情況,并對表現優異的同學給予大章獎勵。(任務完成情況,可以制作一個表格,讓群里的一個有責任心的同學進行登記,匯總。)
四、師徒結對子,學生幫學生
一個英語教師,一個人面對2個班級的同學,精力總是有限的。利用師徒結對子便可以緩解這個問題。讓A層的同學與BC層的一至兩個同學結成師徒關系,并為雙方定下期末考的考試成績目標。如果雙方達成目標,師徒便可直接免去寒暑假作業,并獲得神秘禮物一份。有了這個誘惑,師徒課后的任務完成便更具有主動性。師父要給C層同學布置每天的單詞背誦目標,或者及時幫助跟蹤BC層同學當天的聽寫情況。師徒結對子,學生幫學生,進一步培養了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進而在班級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凡是有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我們都可以選擇性地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進行推行。措施的執行,貴在堅持,并及時做好反饋和表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你會讓大部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愛上英語的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英語首先要有興趣并努力發展這一興趣。如果你對英語沒有興趣,那就不會有持續的干勁和動力,英語學習將很難堅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對英語有了興趣并努力地發展這一興趣,那么,你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做,帶著強烈的欲望去讀英語,聽英語,說英語,寫英語。
【作者簡介】林文娟,泉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