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實一體化已成為職業院校專業課程的一種常見教學模式,其強調理論與實踐的交替進行以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效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但在市場營銷專業中,教師卻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致使教學效果的提高并不明顯。而合理的信息化教學手段使用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通過對比實驗分析,對信息化教學手段在高職營銷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中的應用提出了一些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高職 市場營銷 理實一體化
【基金項目】本論文屬于學校課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理實一體化建設研究》成果,項目基金號:JY2017-21。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9-0245-02
目前,在大部分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均采取了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市場營銷作為21世紀的實用型熱門專業,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在專業課程講授過程中很適合采取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但是通過筆者的隨堂聽課及對授課教師、所授班級學生的深度訪談,卻發現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存在著理實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生學習興趣寡淡、師生均認為教學效果與普通課程并無明顯區別等問題。有鑒于此,筆者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優選適當的信息化教學手段,通過在兩個年級營銷專業學生中的分階段實驗及效果對比分析,提出以下觀點:
一、應用教學資源庫完成課前基礎知識儲備。
理實一體化教學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教師不能很好地分配“理”與“實”的時間,覺得在課堂上什么內容都重要都該講,故實踐的環節只能在課后完成,學生因此得不到有效指導與監控。而翻轉課堂的教學理念倡導知識的獲取在課前,知識的內化在課內。尤其對于市場營銷專業課程來說,更適合于此,因為營銷的很多知識不需要推理過程,學生是可以看懂的。當然,為了達到學習目標,課前的學習不應該是盲目的,因此教師可以應用課程教學資源庫,以微課形式講解基礎概念與原理,伴隨課前基礎知識的學習,布置一個需要學生實踐的小任務,一方面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感性認識,一方面任務完成情況也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測。
二、課堂教學內容應在全面的基礎上突破重難點。
課堂上的時間雖然有限,但為了使學生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故不應僅講授若干個重難點而將知識割裂的過分破碎,或者說應該在講授重難點的過程中強調知識的系統性。當然,這也不是要求講解過程一定要層層推進,我們可以采取一些形式來實現全面基礎上的重難點突破。如使用一個完整的案例串聯所有知識點,或利用思維導圖展示整體知識之間的關系,或每次課都進行條例清晰的課堂小結。
三、利用視頻或熱點案例提高課堂教學氛圍。
根據筆者多次的實驗對比分析,要想提高課堂氛圍,有兩種手段是最有效的:視頻與熱點案例,這也是學生記憶最深刻的內容。因此,在課程導入、重難點講授、學科前沿知識介紹等環節中我們都可以借助這兩種手段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課業任務應有機分解,分步驟安排布置。
市場營銷專業課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可以與完成營銷策劃案或創業計劃案相結合,也可以在環節上分布在課前、課中、課后三大環節。不論哪種形式,教師都應在充分研究分析學生學情、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分解課業任務,切忌將所有資源或任務一股腦兒地在第一次課拋給學生,這不僅會給學生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迫使學生僅追求任務完成數量而忽視質量,更重要的是使教師無法逐步逐層地對學生學習進行有效引導與指導。
五、應用教學平臺及時進行任務考核及反饋互動。
考核的重要性在于既是對學習效果的檢測,更能有效引導學習方向,因此,一門課程如何考核、考核內容有哪些至關重要。同時,考核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故針對一門邊學邊練、以任務驅動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更應該及時將每一個任務的考核結果反饋給學生,既提高學生對任務的重視程度又可以使學生及時查缺補漏,而這么大的工作量利用教學平臺即可有效完成,目前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一些教學平臺如藍墨云班課、長風網等基本都能實現。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信息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多,但究竟哪些適用于課程確實需要教師仔細甄別選用,切忌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同時在接觸新手段的同時也應該不要忽視傳統的教學手段,如PPT、板書等,很多情況下也許更實用。
參考文獻:
[1]鄒良棟.高職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與實施.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
[2]宋釗.高職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操作層面若干問題的實踐與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年第35期
作者簡介:
王瑛(1985.2-),女,漢族,甘肅省蘭州市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工商管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