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君
摘 要:公司信息披露主要是通過財務報表方式進行,上市公司的領導通常把信息不對稱作為有利的條件,對財務報表進行修改,目的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尋找更好的財務結果。本文重點以現行會計準則為基礎,然后全面展開對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情況進行分析,并對產生舞弊的原因進行更深層次分析,然后提出相關的改善措施,從而保證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足夠準確,為公司的各項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關鍵詞:會計準則;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原因;措施
隨著我國會計準則不斷完善和深入的情況下,雖然對財務報表舞弊防范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有一定的幫助,但同時也出現了更多的舞弊空間。上市公司全面執行新會計準則,可以幫助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上舞弊進行有效的改善,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1]。但是很多的企業對會計準則的了解并不全面,從而導致執行效果不理想。接下來重點分析影響財務報表舞弊的因素,分析出現舞弊的具體原因,提出相關措施和建議,逐步建立健全財務報表舞弊防范體系,實現企業的健康持久發展。
1 現行會計準則下上市公財務報表舞弊的方式
1.1 利用無形資產準則
根據現行會計準則的具體內容可以看出,無形資產有了明顯的劃分,在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需要嚴格區分支出。但是在現實操作中比較困難,第一,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該如何區分,對于會計人員來說無法精準的界定,一般情況下無形資產的研發周期較長、復雜和風險大,專業性要求就高,那么對研究和開發兩個階段界定全部由公司領導直接判斷,這樣看來公司具有絕對的自主權,給財務報表舞弊創造了很多的條件[2]。第二,無形資產的成本在后續計量的攤銷都是依靠會計人員判定決定,而現行會計準則給攤銷方式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甚至是有的公司故意多攤銷無形資產,從而達到一定的經濟利潤目的。
1.2 利用資產減值準則
根據現行會計準則的規定,遞延所得稅資產、存貨等資產不屬于資產減值規定的適用范圍,導致該類型資產的減值存在被轉回的可能。那么資產減值準則就未能有效的控制上市公司擅自利潤操作,上市公司可以使用存貨跌價準備等方式進行利潤操作。另外,雖然現行會計準則針對資產減值有明確的規定——不得轉回前期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但是現行會計準則都會存在不同的缺陷,比如:新準則理念與監管指標、市場估值方法之間的沖突,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上市公司就會對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不同的結果,那么財務報表舞弊手法就會有各種各樣。
1.3 利用應計項目
現行會計準則規定,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根據權責發生制的概念,實際收支時間和相應的資金流轉時間都有可能超出同一個會計期間[3]。所以,上市公司為了不同的目的,采取推遲和提前方式記錄應計項目。比如把不是本期的收入納入到本期收入,并獲得一定的經濟利潤,充當本期利潤。基本方法主要是虛構收入和驗收報告、將無形資產劃分為有效的資產、減少攤銷年限或者加速攤銷。
2 現行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具體原因
2.1 裝飾財務報表獲得等多的融資
獲得更多的融資是財務報表舞弊的主要原因。企業的股票價格與企業盈利大小有直接的關系,上市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在設計股改上市方案時通常對財務報表進行裝飾,必會對上市公司上市后產生持續的影響,導致上市公司一直在對財務報表進行裝飾。
2.2 調整會計利潤實現減稅
所得稅等于所得稅稅率乘以利潤總額,可以看出會計利潤與所得稅具有明顯的正比關系,那么會計利潤調整也影響到應納稅所得額繳納時間和金額。上市公司的領導層通過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減稅的目的。在我國,很多的上市公司為了保證企業的利潤數據比較平穩,就會因此而變動會計利潤,并把本年的利潤分攤到下一年,從財務報表上公司的盈利始終處于上升階段的假象[4]。甚至是有的上市公司面臨破產或者是退市壓力,根據股價的變動對財務報表進行裝飾,虛增當前會計利潤而營造多交稅的假象。
2.3 上市公司治理機構不完善,內部控制作用低
我國上市公司存在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股權結構不完善,缺少國有股所有者的現象比較嚴重。其實就是國有大股東對許多上市公司的董事會進行操縱或控制,可以對上市公司各項經濟活動進行控制和操作,導致董事會成員也是上市公司的高層管理員,在加上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完善,從而導致了高層管理可以方便的對企業進行操控。上市公司曾也制定相關制度實現對企業內部進行更好的監督,但是董事比較獨立,且不直接參與到公司的日常管理中,所以董事掌握的信息量太少,不能對公司進行有效的管理。公司獨立董事的選舉通常都是依靠關系,喪失了董事的獨立性[5]。所以上市公司治理機構不完善,內部控制作用低,缺乏嚴格的監督機制和約束機制,財務報表舞弊現象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3 現行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防范措施
3.1 完善治理結構
首先就要從內部治理結構上進行有效的防范。建立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形成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制衡的機制,同時還要確定董事的獨立性。其次,完善股權結構是完善治理結構的重要方式。合理的股權結構能夠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從而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價值,中小股東利益得到了保證;然后在完善股東大會會議形式,利用網絡投票或者是網絡參與,讓所有的中小股東可以參與到股東大會之中,從而減少相應的成本[6]。董事會可以有效的監管經理層,監事會同樣也可以監督董事層和經理層,避免出現營私舞弊和弄虛作假等現象發生。健全的治理結構,可以幫助上市公司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避免發生財務報表舞弊現象發生。
3.2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加強內部審計監督
首先要不斷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具體包括完善治理結構,公司內部審計機構可以直接對審計委員會、董事會進行負責,管理層也可以對下級機構和人員進行有效的控制。其次,實施風險評估,強化風險管理。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并不是始終安全的,每個環節都會有風險,那么就需要形成一個完善的評估流程。然后需要建立健全信息紕漏制度。加大下級部門或者是公司的信息披露力度,最大化提高信息透明度,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投資者出現經濟損失。最后加強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
3.3 強化問責制度
強化問責制度就是強化上市公司內部責任方和注冊會計師問責制進行有效的實施。公司內部責任,管理層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對財務報表進行舞弊,所以管理層一旦對財務報表進行舞弊就必須承擔所有責任,實現對財務報表舞弊進行有效的管束。注冊會計師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擔負著審計的作用,財務報表舞弊注冊會計師沒有發現問題,那么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責任,處罰力度要強,不能只做表面
功夫。
4 結語
現行會計準則下有很多的財務報表舞弊方式,本文未一一說明,造成現行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的原因包括獲取上市資格、融資金額、股票價格、實現逃稅、相關利益的驅動、內部治理結構不完整等等。為了保證上市公司健康持續發展,上市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必須要認識到現狀,通過完善上市公司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和強化問責制度,另外還有加大對財務報表的監督力度和范圍、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完善相應的懲罰制度,從全面對財務報表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促進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韓麗榮,胡瑋佳,高瑜彬.數據安全性:中國A股上市公司異常會計信息與財務報告舞弊風險的識別[J].河南社會科學,2015,(7):46-51.
[2]王昆.英國L公司財務舞弊案例研究[J].財訊,2018,(6):132-133.
[3]吳小翠.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粉飾及其動因[J].財訊,2017,(24):36.
[4]黃妍.上市公司收入舞弊動因及常見方式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8):134-135.
[5]馬玉紅.財務報表、內部控制審計意見及自我評價披露研究[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6,(5):4-6.
[6]邵伊君.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與審計對策—以萬福生科為例[J].財訊,2017,(6):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