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龍
摘 要:近些年,以清華、復旦為先頭引領數字校園建設理念,紛紛建成以實現信息整合、消除信息孤島、網絡在線服務為目標的高校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是數字校園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形式,各高校紛紛將智慧校園建設提升為未來院校的核心戰略目標。校園系統平臺的建設是數字資源和系統應用的樞紐部分,是實現網絡辦公化,教學信息化,校園生活便利化的接口。本文基于筆者所在學校智慧校園平臺建設的相關經歷及對其他高校的一些了解,淺談對智慧校園建設中校園平臺建設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智慧校園;校園平臺;智能化;安全性
隨著智慧校園建設在各大高校紛紛展開,智慧校園平臺建設的重要性不斷凸顯。作為連接校園數字資源和應用服務的接口,智慧校園平臺必須具有集成性高,覆蓋面廣,應用功能層次深的特性。那么,如何正確認識智慧校園建設和智慧校園中校園平臺建設,校園平臺應當具備什么功能,在校園平臺建設中可能出現哪些問題及如何妥善應對這些問題,都應當成為我們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的重點。
1 智慧校園的必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如何更好地實現校園教學辦公生活的高效開展成為教育行業關注的重點。智慧校園的提出為各高校下一步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和重點方向,大數據,云計算等的信息技術手段的不斷革新為智慧校園的實現提供了技術可行性。校園建設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已是大勢所趨。教師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依托信息技術呈現多樣性,翻轉課堂,MOOC的出現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巨大沖擊,從面對面的單一模式教學向線上線下結合開展教學轉變,甚至大量精品課程上線使得網絡遠程教育和繼續職業教育高速發展并得以大范圍推廣。學生學習方式走向更靈活,更高效,清華大學推出的“雨課堂”,通過課堂互動,課下作業和課件的及時下發,極大程度的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上課效率,微課程更是精短的知識點的講解為學生短期學習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徑,校園網絡的升級覆蓋為學生隨時隨地在校園都能從互聯網獲得最新知識。辦公信息化極大程度地提高學校機關運行的效率,人臉識別和智能追蹤在監控系統的應用為營造和諧校園提供了安全保障,同時,智能化的服務保障使我們的校園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種種事例都體現了智慧校園建設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2 對智慧校園建設中校園平臺建設的認識
2.1 校園平臺建設的重要性
在智慧校園建設中,校園網絡化是基礎,資源數字化是核心,平臺智能化則是重要組成和表現。校園系統平臺的建設是數字資源和系統應用的樞紐部分,是實現網絡辦公化,教學信息化,校園生活便利化的接口。只有智慧校園平臺穩定高效運行,才能保證校園里大眾暢便體驗“智慧”的教學、辦公、生活。
2.2 校園平臺的功能
在筆者看來,校園平臺應當是基于云計算技術,在學校各類信息匯總形成的大數據支撐下,實現的云服務門戶平臺。該平臺是將各種業務應用、數據資源和相關網絡資源集成到統一管理平臺之上,將分散、異構的應用和信息資源進行聚合,在統一身份認證服務的支持下,通過統一的訪問入口實現各種業務應用的無縫接入和集成,提供支持信息訪問、傳遞以及協作的集成化環境。同時滿足不同終端,不同用戶的個性首頁功能定制,通過數據挖掘,智能分析推送相關信息以及預警功能。
2.3 建設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
校園平臺建設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必須經過全局規劃,縝密設計,多方合作,完善維護等流程科學推進。在我校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校園平臺建設在前期規劃,建設論證,搭建實施,測試運行,升級維護上都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前期規劃論證的不全面。前期規劃論證即軟件工程中需求分析階段,使整個校園平臺建設的重要部分。必須在全面考慮之后,匯總多方需求,綜合各項業務,以“服務”為中心,以智能化為原則,依托校園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利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科學制定規劃。我校在建設工程中由于協調工作的一些原因,一些部門的需求提出不全面,倉促搭建部署,導致建成試用階段不斷添加完善功能,致使平臺推出運行一再延后。
2)基礎設施建設的不充分。基礎設施建設是整個智慧校園建設的支撐部分,對于校園平臺建設尤其重要。為保障智慧校園的順利建設,我校率先對校園網絡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但仍出現許多問題:用戶接入量暴增,導致網絡間斷性出現堵塞遲緩,除固定PC接入,智能手機,平板,筆記本等移動終端和智能設備包括Led設備,攝像頭等,同時接入數量成倍增加;網絡流量的劇增,用戶在正常上網搜索瀏覽的同時,視頻,通話及高清影像的大量傳輸使得網絡流量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峰;存儲設備壓力不斷增加,高清影像和各類數據的不斷增加,使得原規劃的存儲設備在很短時間內出現短缺壓力等等。
3)升級維護效能的不及時。在校園平臺試運行階段,由于受制于編制和個人能力,現有專業技術人員難以應對突發的各類大量問題,導致系統平臺間斷性癱瘓而不得不經常外包一些服務,但核心業務的一些處理不當依然造成部分重要數據的丟失。
2.4 如何妥善應對相關問題
1)統籌規劃,科學設計。校園平臺建設依托智慧校園建設,必須有相關校領導統籌組織,各部門協調分工,全校人員普遍參與,從運行模式,用戶需求等多方面作細致科學設計分析,才能減少在具體實施中返工、延工現象,同時也在政策、資金等方面保障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新平臺的建設應當最大程度的兼容已有系統,而不是全部打破重來,高效的同時減少資金、技術的投入;
2)超前意識,冗余容災。在規劃設計時期,必須充分考慮可能會出現的意外情況,如用戶量劇增等,超前設計平臺建設,滿足更多新技術,新思想的融入;同時,在部署搭建時一定要做好冗余容災,防止一旦系統癱瘓而造成巨大工作損失,同時,在不可預料的如雷電,火災等情況時也要做好及時應對的措施。
3)人才培養,任重道遠。雖然普遍校園平臺是外包建設,但在核心流程規劃設計,數據標準統一規范,系統運行升級維護等方面工作仍然要由本單位相關人員完成,這就對我們校內專業技術人員提出了較高要求。人才培養,一方面能夠滿足建設過程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們持續發展建設的基礎,而且,不僅是技術人才培養,同時要加強對全校教職員工的信息化素養的提高,保障信息化辦公教學的順利進行,任重道遠。
校園平臺的建設是復雜的整體工程,需要長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穩定的投入。需要從不斷解決其業務復雜性和技術的復雜性著手,由于智慧校園的涉及范圍覆蓋到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系統平臺是否能夠適應業務、技術、戰略的變化,將直接影響到學校正常運行和發展步調。所以無論是基礎設施、應用支撐、業務體系、安全運維、決策支持還是總體設計、技術路線和體系架構都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校園平臺都應建立靈活穩定的基礎架構、安全可靠的管理體系和規范合理的業務流程,從而確保提供全面穩定的信息服務,為智慧校園的整體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樊鐵成.高等學校智慧校園應用案例集.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07.
[2]深圳市教育信息技術中心.智慧教育,成就未來幸福——深圳市“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典型案例集(第一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