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回到《大綱》:新世紀西方左派的三種路徑

2018-01-30 00:01:50閆培宇
山東社會科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體

閆培宇

(北京大學 哲學系,北京 100871)

隨著20世紀70年代新左派運動的持續高漲,塵封百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即《大綱》)在世界范圍內迅猛傳播,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堪稱《資本論》的“第二次降臨”。到了新世紀,在革命已然 “冬眠”之際,當代西方左派再次回到《大綱》,形成了三種具有代表性的解讀路徑:斯塔羅斯塔的歷史辯證法路徑、萊博維奇的“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路徑和奈格里等自治主義者的政治哲學路徑。面對解讀同一文本的迥異路徑,人們自然會問:在這個后《資本論》語境下的資本主義世界,當代西方左派為何回到《資本論》創作之前的《大綱》?這一現象反映的是進入新世紀的西方左派不再執迷于葛蘭西式的階級主體建構,而是強調通過把握《大綱》中的方法論來理解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當代西方左派提出在后福特制和全球擴張的視域下重新把握資本的總體性和普遍性,并且宣稱在《大綱》之中找到了“超越”資本的路徑。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透視當代西方左派的“超越”之路,重新定位21世紀資本批判和超越的坐標。

一、拉美視角中的重建歷史辯證法

在當代資本主義體系中,拉丁美洲不僅是地理名稱,而且是問題式,更是阿根廷學者斯塔羅斯塔(Guido Starosta)閱讀《大綱》的直接原因。斯塔羅斯塔對《大綱》的閱讀是基于其對拉美現實與歷史的反思。在現實中,拉美的困境是全球化的結果。20世紀80年代以來,資本全球化主導的債務導向增長(debt-led growth)模式*債務導向增長(debt-led growth)的發展模式其背景大體有二:其一是冷戰中后期,隨著“里根主義”的上臺,自由主義以金融資本和自由主義輸出加大對全美的控制;其二是拉美在戰后的民粹主義政府支持下的工業化建設,在不斷的政治動蕩下出現危機。在此背景下,特別是拉美國家逐漸走向債務導向增長模式。參見Victor Bulmer-Thomas,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Latin America Since Independence,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P.313; Stanley L. Engerman and Robert E. Gallman,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pp.463-505.,使拉美社會深陷泥潭*Thomas E. Skidmore and Peter H. Smith, Modern Latin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59.。因而,對斯塔羅斯塔等激進學者來說,拉美是資本擴張“定義”下的產物*Thomas E. Skidmore and Peter H. Smith, Modern Latin Americ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77-79.。要想實現拉美的解放,首要任務就是超越資本,超越資本邏輯所帶來的“必然性”;在歷史上,拉美的亂局是傳統拉美解放運動的產物。斯塔羅斯塔等學者反思20世紀以來的拉美解放運動,認為傳統 “彌賽亞”式的主體建構最終僅僅造就了游擊隊式的政治模式。在既有的資本主義體系中,這種模式不斷循環卻從未實現也不可能實現所謂的“解放”。由此出發,斯塔羅斯塔吸收了古爾德(Carol C. Gould)基于《大綱》的社會本體論觀點,強調重建歷史辯證法(historical dialectics),在歷史維度中建構社會共同體。通過對歷史辯證法的重建,斯塔羅斯塔期望在“發達工業社會”的狀態下,喚醒在資本主義文化意識形態的符號“幻象”(illusion)中喪失“個性”的工人階級和工人解放運動。

那么斯塔羅斯塔是如何重建歷史辯證法的?首先,他認為必須從《大綱》中馬克思的歷史辯證法開始。斯塔羅斯塔將歷史辯證法作為理解資本主義的必要方法,他認為科學的認識必然是復雜的辯證研究(dialectical investigation)的結果。這需要將 “抽象的、趨向性的、中介的”概念還原為具體的出發點*Historical Materialism Book Series, In Marx's Laboratory-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Grundrisse, edited by Riccardo Bellofiore, Guido Starosta, and Peter D. Thomas, Boston: Brill Press 2013, P234.,繼而以此為基礎重新理解一般社會形態中的內在普遍性的關系。正是在這一意義上,斯塔羅斯塔認為馬克思通過資本得以透視資本主義的社會形態;再者,斯塔羅斯塔將生產性實踐和資產階級生產方式納入社會本體論視域之中,將社會視作一個有機體的歷史過程。如此一來,作為一種社會形態的資本主義是多種規定性生成的集合,因而同樣是從屬于社會本體意義上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及其活動才成為“諸決定關系的統一體”。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社會本體論,斯塔羅斯塔認為資本并不是最終的決定性的力量。他指出,在《大綱》中存在“人類生產性活動的純粹物質性”前提,這構成了對異化的資本主義的否定*Historical Materialism Book Series, In Marx's Laboratory-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Grundrisse, edited by Riccardo Bellofiore, Guido Starosta, and Peter D. Thomas, Boston: Brill Press 2013, pp232-236.。因而,斯塔羅斯塔認為,革命主體應當是本體論意義上建構的主體,從而是對抗異化的主體力量。那么,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中,革命主體又何以產生?斯塔羅斯塔將落腳點放置在勞動上。他指出,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于機器大工業的解讀是建立在必然性的“資本邏輯”之中,勞動作為人的物質性的社會活動——在本體論維度——實際上是被遮蔽了。而在《大綱》中,機器體系不僅是作為異化了的資本,同時也是勞動——腦力勞動(intellectual labour)——的產物。斯塔羅斯塔認為,正是腦力勞動的發展使得人類將科學技術應用于生產過程中。因而并不是資本在機器體系中推動著一般智能(general intelligent)的發展,而是作為腦力勞動的主體生產著科學技術和機器體系*Historical Materialism Book Series, In Marx's Laboratory-Crit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Grundrisse, edited by Riccardo Bellofiore, Guido Starosta, and Peter D. Thomas, Boston: Brill Press 2013, P252.。這種主體是本體論層面的主體,因而是不會被資本異化的,這就是斯塔羅斯塔的解放主體(emancipatory subject)的理論支撐。

事實上,斯塔羅斯塔的解放主體的出場,與其反“哲學前置論”的歷史辯證法是密切相關的。對于斯塔羅斯塔來說,無法被形而上學所抽象把握的歷史過程只有通過《大綱》中的馬克思的歷史辯證法才能理解。這也是為什么斯塔羅斯塔訴諸《大綱》而非《資本論》的原因。由此,傳統的拉美解放運動所秉持的葛蘭西和馬里亞特吉式的主體路徑被斯塔羅斯塔所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從資本批判介入,在純粹的物質生產過程中內生的解放主體。可以說,斯塔羅斯塔的解放主體性(emancipatory subjectivity),實際上是以資本批判為前提的,而這個批判的方法則是社會本體論。斯塔羅斯塔這條思路的靈感來自于普舒同(Moishe Postone),后者認為傳統的解放主體性總是根植于超驗的、形而上學本體論的建構方式。而真正的解放主體只能是異化形式之外的、非中介的主體。斯塔羅斯塔認同普舒同的觀點,他認為解放主體應當是建立在對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地平上*See Postone, Time, Labor and Social Domin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 38.。在斯塔羅斯塔的著作《馬克思的〈資本論〉、方法和解放主體》的第八章(主要探討《大綱》)中,斯塔羅斯塔認為:“解放主體的社會歷史(socio-historical)基因可以被建立在社會生命實體(materiality)的轉變中,盡管這是伴隨著資本的實質從屬(real subsumption)的過程而內在其中發展,但是其本身具有具體的社會規定性。”*Guido Starosta,Marx’s Capital, Method and Revolutionary Subjectivity, leiden | boston: Brill, 2015, P4.也就是說,解放主體是普遍存在的(immanent),即使在資本主義社會形態中,依然是可以隨著生產過程的展開而存在的。因而,這個解放主體是建立在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基礎上的科學的“實踐批判(practical criticism)”。

正因為如此,斯塔羅斯塔的解放主體實際上是獨立于資本之外的。馬克思在《大綱》中指出,生產方式的不斷變革使得工人越來越成為抽象勞動的普遍載體,并通過機器體系所變革的生產組織形式完成勞動對資本的從屬關系。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斯塔羅斯塔指出,在作為固定資本的機器體系確立的同時,社會本體論意義上的物質性生產的主體性在腦力勞動的普遍化中表現出來,從而可以發展為工人階級的政治解放主體性。因而,對于斯塔羅斯塔來說,異化的過程誠然是資本在總體層面上對于階級意識的消解,但同時也是腦力勞動塑造解放主體性的過程。因而,在斯塔羅斯塔的觀點中,歷史辯證法是以承認人類活動的主體必然性(necessity)為前提的*Guido Starosta,Marx’s Capital, Method and Revolutionary Subjectivity, leiden | boston: Brill, 2015, P233.。然而,在此觀點下的解放主體性并不是資本主義社會形態辯證運動的結果,反倒是社會本體論推斷的結果了。斯塔羅斯塔的這種“科學批判”往往將問題化約為康德意義上的倫理實踐問題,因而最終將革命的主體性訴諸哲學而非社會理論。

二、重寫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學

與斯塔羅斯塔訴諸《大綱》中的歷史辯證法不同,加拿大學者萊博維奇從政治經濟學這條路徑展開對《大綱》的閱讀,并視之為馬克思意義上的“科學”解讀。萊博維奇抓住《大綱》從生產到流通層面的資本批判,以此理解工人在資本循環過程中的自我需要,從而論證工人的需要主體性。那么萊博維奇為什么會這樣解讀《大綱》?萊博維奇理解的馬克思的“科學”,是指外在現象與內在機制間復雜矛盾的揭示*Michael A. Lebowitz, Following Marx: Method, Critique and Crisis, LEIDEN·BOSTON: Brill, 2009, P69.。但是《資本論》中缺少了這些復雜矛盾中的工人維度,而在《大綱》中則有關于工人維度的大量討論。基于此,萊博維奇在《超越〈資本論〉》第二版序言中指出了《大綱》中馬克思的分析在21世紀的價值:第一,馬克思是從資本批判出發,拒絕剝削并尋求人類的全面自由發展,其資本的批判價值超越了經濟學理論本身;第二,雖然馬克思的批判是從經濟理論出發的,但是卻深刻地剖析了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行規律和其發展的內在動力。因而,萊博維奇提出要理解《資本論》“是什么”,就必須要知道它“不是什么”*Michael A. Lebowitz, Following Marx: Method, Critique and Crisis, LEIDEN·BOSTON: Brill, 2009, P27.。萊博維奇認為《資本論》更多的是向工人階級揭示了資本的外在表象同資本內在運轉之間的矛盾,而對于工人階級同資本的雇傭勞動關系和工人階級的內在需要關系則更多的是在《大綱》中展現的。因而要完成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分析,不僅需要資本的經濟學,更需要工人的經濟學。由此出發,萊博維奇提出:超越《資本論》回到《大綱》來重建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學。

那么萊博維奇是如何閱讀《大綱》的?一方面,萊博維奇對于《大綱》的定位同E.P.湯普森和奈格里等學者的觀點類似。他們都認為《大綱》的架構盡管未完成,但是馬克思的科學構想卻是成型的。因而萊博維奇認為馬克思關于雇傭勞動的討論在《大綱》等《資本論》諸手稿中是一以貫之的:其一,《大綱》中的方法確立了馬克思對于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完整的“六冊計劃”,特別是其中的“雇傭勞動”部分構成其“科學”完成的必要環節;其二,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對資本的剖析盡管厘清了資本運轉的“規律”,但是這種剖析的結論是資本成為真正的“主體”,工人的主體性和工人自身的視角反而被取消了,這是與馬克思所指出的處于“現實具體”關系中的工人所不符的;其三,萊博維奇認為,《資本論》僅僅論述了基于生產的“需求”,但是未能包含雇傭勞動關系中的工人階級自身的、現實關系總體的“社會需求”。另一方面,在萊博維奇看來,盡管工人階級是處于資本主義的統攝之下,但是這并未取消工人階級與資本之間的對抗性。這種對抗性在當下的自動化控制的工廠體系中,是源于工人自身發展的潛在需求的。而在馬克思《資本論》中的“資本邏輯”敘事中,工人僅僅被作為資本物化的結果,而并未從工人的現實的復雜關系的角度來討論。因而對于萊博維奇來講,“雇傭勞動論”又有著獨立于《資本論》及其學說之外的價值*萊博維奇指出:“……中心的議題并不是馬克思是否想去寫一本論雇傭勞動的書,即使他并未提起過這一計劃,那么我們也有必要去寫這樣一本書。參見Michael A. Lebowitz, Beyond Capital: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king Clas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pp. 39-50.。這正在于雇傭勞動所展現的復雜的工人階級的現實關系,體現了工人階級在現實關系中的需要,而這種需要建立于工人階級自身的生產之上。因而,隨著資本自身的積累和擴張(如固定資本中資本對工人的從屬關系的實現),資本與工人之間的矛盾也是隨著工人的這種需要訴求而展開的,而對這一矛盾的揭示是建構工人主體的前提。因而,萊博維奇強調必須基于工人在現實關系中的現實需要來理解工人階級,在對雇傭勞動批判的基礎上建構階級對抗的政治經濟學。

那么萊博維奇是如何建構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首先,萊博維奇從雇傭勞動入手。他認為馬克思“六冊計劃”的“雇傭勞動”部分,就是為了揭示資本的“否定物”。通過工資概念可以從資本關系入手切入到階級斗爭。但是,在萊博維奇那里,關鍵的問題還不在雇傭勞動和工資,關鍵在于存在必然性(necessity)*萊博維奇認為:“相比之下,工人通過斗爭將自己改造成非資本主義產品并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狀態的歷史性條件。他們這樣做不是因為無產階級被賦予了抽象的階級使命,而是因為他們在資本主義中所處的地位。”參見Michael A. Lebowitz, Beyond Capital: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king Clas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pp. 197-210.對資本的否定。而這個必然性并非先驗的,而是存在于工人階級與資本內在矛盾中的。因而工人不是先驗主體,而是作為現實工人階級及其運動的主體。在此意義上,萊博維奇將雇傭勞動作為人類自我完善的中介環節,將“人”視為不斷揚棄中介物的辯證運動的過程*萊博維奇指出:“我們理解到支撐反抗資本的斗爭并推動著超越資本主義的是工人自身和他的生活條件之間的矛盾。”參見Michael A. Lebowitz, Beyond Capital: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king Clas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pp. 178-196.。其次,萊博維奇強調《大綱》中“總體性”的方法。萊博維奇認為《大綱》中的方法直接受到黑格爾的《邏輯學》的影響,但不同于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總體,馬克思的總體是現實具體意義上的*Michael A. Lebowitz, Beyond Capital: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king Clas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pp.120-138.。因而,萊博維奇認為,盡管《資本論》的研究對象是以資本為總體,但是僅僅研究資本是顯然不夠的,這并不足以囊括以工人階級為對象的現實具體的部分。最后,萊博維奇堅持資本和工人的二元論。類比于馬克思闡述的商品二重性,萊博維奇認為作為循環的整體的資本也具有生產與再生產的二重性,而雇傭勞動則成為資本實現自身再生產、整體循環的實現環節。因而,在萊博維奇那里,在資本追求剩余價值的過程中,不僅必然出現危機,而且也必然激發出雇傭勞動關系中的工人的主體性:“因此,我們推進到人類的觀念中,這個觀念中包含作為雇傭勞動者的人和作為非雇傭勞動者的人,既包括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也包括了要超越的應然。”*Michael A. Lebowitz, Beyond Capital: Marx’s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Working Clas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pp.200-201.因而,萊博維奇呼喚在資本主義的雇傭關系中積極介入資本循環的工人階級的現實運動,在這一過程中的工人階級主體性能夠得以構建。但是,工人階級運動之必然果真如萊博維奇所言嗎?

事實上,萊博維奇的主張與其直接參與到拉美的“21世紀社會主義”有關。作為曾經的查韋斯政府的幕僚,萊博維奇肯定建立以福利制度為依托的一整套對勞資關系的改革,不過他所期待的更多的是參與到既有政治秩序中的獨立的工人政黨意義上的主體。可是萊博維奇忽視了勞動自身從屬于資本的雇傭關系。一方面,工人階級主體的“必然性”首先必然依附在資本的生產過程中從而實現再生產,這一點未能為萊博維奇所重視。另一方面,萊博維奇所把握的“總體”是被構建的總體,工人階級的“社會需要”首先是以在生產層面的資本循環為前提的,雇傭關系、工資問題是次生的*Michael A. Lebowitz, Following Marx: Method, Critique and Crisis, LEIDEN·BOSTON: Brill, 2009,P69.。因而萊博維奇的“總體”反倒是非總體,是片面的具體的整體。萊博維奇更多的是在市民社會的層面提出方案,而未能在上層建筑層面給予行動綱領。在他那里著實不存在真正“超越”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是卻在雇傭勞動關系和工資方面發出了很多關于現實問題的回聲。盡管如此,這位曾經的查韋斯的幕僚以一種“蒲魯東式”的方式確實觸及了一些問題*傅冀耀:《勒博維茨關于委內瑞拉社會變革的理論反思》,《國外理論動態》2007年第8期。,那就是面對馬克思所揭示的資本的“抽象成為統治”的總體性之中,在資本必然的危機之后,是實現了資本的“升級”還是工人階級的解放?就這一點而言,萊博維奇的工人階級運動的主張是有其現實意義的。因為,如果《資本論》中所論述的資本主義崩潰的必然性并不能替代工人階級的主體建構,那么我們“偶然相遇”的就更不會是主體,而是資本的必然性了。

三、自治主義的政治哲學路徑

而在奈格里(Antonio Negri)那里,對《大綱》的閱讀是基于興起于20世紀60—70年代的意大利“自治主義(autonomia/autonomism)”思潮。而作為這一左派思潮代表人物的潘茲爾瑞(Raniero Panzieri)、特隆蒂(Mario Tronti)、奈格里和維爾諾(Paolo Virno)等人,直接拒斥了正統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領導權(即霸權,hegemony)”、“先鋒隊(Vanguard)”思想,否定政黨路徑引領解放的可能性,強調工人是主體建構的核心、主張工人自治*Mario Tronti, “Our Operaismo”,New Left Review, January-February, 2012.。他們強調工人自治并非完全拒斥馬克思主義,而是馬克思主義本土化過程中自發的工人意識的覺醒。正因為如此,奈格里和維爾諾等左派學者回到《大綱》,通過政治哲學的路徑建構超越資本的自治主體。

那么,奈格里是如何理解《大綱》中的主體的?首先,在《〈大綱〉:超越馬克思的馬克思》中奈格里認為,不同于《資本論》中論證“資本邏輯”必然性的客體向度,《大綱》是論證勞動何以超越資本的主體向度,是探討勞動主體之解放的必然邏輯*AntonioNegri, MARX BEYOND MARX: Lessons on the Grundrisse, London: Pluto Press 1991, pp xix-xxxix.。這條邏輯的發展,是以勞動與資本在生產過程中的始終對抗為條件的。勞動與資本的矛盾在價值創造和交換價值轉化為貨幣的階段,仍然是價值本質的規定性的產物,而到了剩余價值的生產階段就已然表現為實體化的勞動與資本不可調和的對抗現象。第二,奈格里認為,在《大綱》中并不存在“商品—交換價值—剩余價值”之間的必然性銜接,這種“價值話語的空場(void)”正是對所謂“價值規律”本身的否定*AntonioNegri, MARX BEYOND MARX: Lessons on the Grundrisse, London: Pluto Press 1991, P39.。因此,在奈格里看來,正是在《大綱》的“機器論片段”中作為價值增值手段的機器體系被規定為固定資本而與勞動對立,并最終導致了交換價值實現過程的崩潰。這條線索完成了馬克思對于勞動主體必然性的論證。奈格里的這種詮釋學方法的“勞動—價值”話語,在結論上與斯蒂德曼(Ian Steedman)、羅默(John Roemer)等人并無太大差別*Pirre Lamarche, Max Rosenkrantz, and David Sherman, Reading Negri: Marxism in the age of Empire, Chicago: Open Court Press 2011, P37.。奈格里盡管強調勞動主體性的構建,但是實際上是以《大綱》為論據,提出了對勞動價值論的“詰難”。因而,奈格里認為《大綱》中論述的勞動與生產過程的分離最終導致了資本體系的崩潰,這反駁了《資本論》中的資本的必然性邏輯。因而奈格里宣稱要用《大綱》“超越《資本論》”、“超越馬克思”,依據勞動本身建構與資本對立的主體。第三,奈格里解讀的主體本質是直接創造財富和價值的勞動主體,工人可以通過自發的自治主義路徑拒斥資本,即拒斥價值創造的生產性勞動。因而,對于奈格里及其自治主義主張來說,就是要重新激活工人階級的革命路徑,回到《大綱》建構基于自治主義的政治哲學。

在確立自治主體對抗資本政治哲學的路徑之后,奈格里后來對于主體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在《帝國》(Empire,2000)出版后,奈格里基于20世紀80-90年代“后現代資本主義(postmodern capitalism)”的思索,調整了他對于勞動主體構建的意涵。首先,奈格里強調活勞動(living labour)及其對價值的創造在資本主義中是無處不在的,而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僅僅是“價值尺度的理論”;其次,奈格里認為,價值本身是無法被測量的,因為創造價值的活勞動本身是“一般社會活動”*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356.。奈格里借用亞里士多德對于勞動和行動(action)的區別,認為勞動意味著主客體關系的確立,而行動則是以自由人的參與為前提的。奈格里將活勞動與行動相聯系,認為需要一種“文藝復興式的人本主義(Renaissance humanism)”的創造活動,來將勞動從普遍尺度的秩序中解放出來;第三,奈格里將超越資本的勞動訴諸于從事知識、技術生產和創造的勞動形式——即一般智能(general intelligent)*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364.。事實上,一般智能源于《大綱》的“機器論片段”。在馬克思那里,機器大工業體系構成固定資本的生產,同時使得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并催生了一般智能。而資本以一般智能對生產性勞動的替代導致了價值規律趨于解體,從而一般智能成為資產階級生產方式崩潰的原因。奈格里、維爾諾等自治主義者抓住了馬克思的這一概念,并進一步將一般智能作為活勞動、作為行動。他們認為,馬克思意義上的勞動僅僅停留在物質生產體系階段,而在后福特制時代,一般智能的實現催生了非物質勞動(immaterial labour)成為交換價值創造的體系*Paolo Virno, The Grammar of Multitude, Los Angeles/New York: Semiotext[e], 2004,。因而,奈格里認為,馬克思所期待的超越資本的物質勞動主體是無法實現的,這樣的主體只有建立在一般智能層面上的普遍化的非物質勞動才能超越資本。由此可見,奈格里在《帝國》中對《大綱》的解讀已經全然不同。那么,奈格里為什么改變了其對《大綱》的解讀?一方面,奈格里把握到20世紀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政治的新模式,并基于此展開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批判。“帝國”概念面對的是處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全球化生產循環秩序中的主權(sovereignty),因而帝國是這樣的一種規范當代世界秩序的政治主體*Michael Hardt and Antonio Negri,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xi.。帝國并非傳統民族國家(nation-states),是非中心的、非邊界的,它并不依賴于資本主義的經濟擴張,反而通過在一般智能層面普遍的神經科學和計算機控制體系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秩序。另一方面,奈格里認為在“帝國”的全面控制中構成了一種空間總體性(spatial totality),這并非傳統的階級對抗性的矛盾,而是表現為憑借一般智能塑造的面對人本身的生命權力(biopower)。因而,奈格里和維爾諾等自治主義者呼喚霍布斯式的政治“自治”,強調建立在群眾(multitude)對一般智能的占有之上的自治,從而將“帝國”的控制推向其終結。

但是,奈格里和維爾諾等自治主義者事實上存在對《大綱》的誤讀。一方面,他們過分拔高了“機器論片段”。他們抓住的是“機器論片段”所揭示的機器大工業體系的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但是他們把科技介于勞動和資本之外了。而事實上,在《大綱》中的機器體系正是作為固定資本*《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3-94頁。存在于生產過程之中的,這在20世紀70年代就為奈格里所忽視;而另一方面,奈格里和維爾諾等人將馬克思理解為技術決定論者,因而極力拓展《大綱》中的一般智能概念,作為超越“帝國”的“陣地”。事實上,在《資本論》中,機器體系不僅不獨立于資本之外,而且是作為固定資本參與到相對剩余價值的生產中,機器大工業本身就是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產物和中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非物質勞動與物質勞動的分離過程,也是資本的內在權力結構形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勞動對資本的實質從屬(real subsumption)最終完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7頁。,這一點也是奈格里未能充分把握的。奈格里等自治主義者將一般智能作為對于資本和勞動關系的解讀,這是對于《大綱》當代解讀的一大推進。奈格里和維爾諾將一般智能理解為具有“普遍性(universality)”的“智能一般”,因而構成活勞動可以占有的超越資本的形式。事實上,一般智能并不是“普遍的”,而是隨著全球化而得以擴張的,這里可見奈格里等人具有的形而上學傾向。事實上,在馬克思那里的一般智能在相對剩余價值生產的過程中就已經被納入資本的權力結構化過程中了。一般智能的“普遍性”反而在資本擴張過程中推動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升級”*Pirre Lamarche, Max Rosenkrantz, and David Sherman, Reading Negri: Marxism in the age of Empire, Chicago: Open Court Press 2011, P39.,這個過程同時導致了非物質勞動由于一般智能的普遍化對資本的實質從屬。而奈格里和維爾諾們則僅僅將一般智能所代表的科學技術作為絕對剩余價值的生產,僅僅理解了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formal subsumption)意義上的關系,這顯然是不夠的。在這一意義上,奈格里提出“帝國”這一概念,正是對于資本理解的“補課”,盡管這個課補得還不夠。

四、小結

在當代,西方左派對于《大綱》的關注有兩個明顯特點:其一,盡管他們依然堅持建構超越資本的革命主體,但是已經更多的轉向當代的資本批判;其二,盡管他們都宣稱要回到《大綱》,但更多的是以各自的理論需要重新建構對文本的解讀。事實上,對《大綱》的閱讀與20世紀60年代的左派運動關聯,其閱讀模式有著清晰的主體向度。這是西方左派對于超越資本的主體的訴求,是本土化的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階級階級意識的需要,并因此用《大綱》否定《資本論》。而隨著20世紀下半葉左派運動的相繼失敗,諸多左派理論家認識到僅僅依靠無政府主義式的階級意識的沖動并不足以超越資本。20世紀左派運動的失敗就在于他們缺乏對于資本內在矛盾的把握,而是僅僅訴諸外在對抗,這是無法論證超越資本的解放之路的。因為工人并非主體,而是從屬于資本的。因而,當代的西方左派重新轉向資本批判,回到《大綱》及其資本批判的方法論。

總的來看,不論是斯塔羅斯塔的重建歷史辯證法、萊博維奇的“重寫工人階級的政治經濟學”還是自治主義的政治哲學路徑,他們更強調將資本批判建立在《大綱》的勞動本體論邏輯之上。因而,在理論邏輯上,他們致力于超越《資本論》的“資本邏輯”,特別是基于對“機器論片段”的解讀。當代左派在資本內在矛盾中重新發現超越資本的路徑,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們對于“資本邏輯”的批判則值得商榷。“資本邏輯”其實已經存在于《大綱》中,并作為馬克思討論資本運動的邏輯線索。這一思路延續到《1861—1863經濟學手稿》(以下簡稱《61—63手稿》),直接體現在馬克思論證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向實質從屬的過度。實際上,馬克思從勞動本體論轉向資本邏輯,是深化了對資本的理解和批判。首先,在“資本邏輯”中的勞動,通過固定資本的生產而實現勞動的質的規定性從屬于量的規定性,從而作為勞動一般的抽象勞動統攝了具體勞動,勞動成為資本生產過程的元素(element)而實質從屬于資本。再者,《大綱》中的勞動主體路徑在“資本邏輯”中僅僅是作為資本的身份符號出現的,是被資本制造出來的因而成為資本的工具。在這一意義上,資本才是主體。第三,勞動向資本的從屬正是在機器大生產階段實現的,抽象勞動——勞動一般——的普遍性也正是隨著勞動被量化、被同一的尺度測量而實現,進而完成從屬于資本的價值創造。在資本的流通層面,隨著勞動一般意義上的價值實現,勞動對資本的從屬關系被擴展到資本的再生產。因而,資本成為建立在這種抽象勞動普遍性之上的總體性統攝資本循環的全過程——資本成為絕對客體。而當代西方左派的路徑均未能突破“資本邏輯”所顯示的必然性過程,他們所訴諸的立足于勞動的超越路徑均無法擺脫勞動自身異化的過程。因而,要完成當代西方左派的資本批判理論,恰恰要推進到《大綱》之后的《61—63手稿》和《資本論》,深入到他們所否定的“資本邏輯”中,重建當代的資本批判。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體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寶藏(2022年1期)2022-08-01 02:12:28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從“我”到“仲肯”——阿來小說中敘述主體的轉變
阿來研究(2021年1期)2021-07-31 07:39:04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人大建設(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技術創新體系的5個主體
中國自行車(2018年9期)2018-10-13 06:17:10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
金色年華(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27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湖湘論壇(2015年4期)2015-12-01 09:29: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色135综合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91视频首页|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毛片|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黑丝一区|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婷婷成人综合|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天堂网2014| 色婷婷电影网| 九色国产在线|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天天爽免费视频| 亚洲视频免|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性色生活片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视频四区|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波多野结衣一级毛片|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天天色天天综合|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亚洲无线视频| 91青青视频| 91网址在线播放| 亚洲成人福利网站|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日韩在线第三页| 精品视频91| 啪啪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午夜国产小视频|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找国产毛片看|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226114|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国产区在线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播五月综合| 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网| 伊人福利视频|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国产伊人|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