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武
(建材天水地質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甘肅 天水 741000)
社會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相對較大,這樣也給煤礦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是,在采礦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水文地質就是其中的一個。同時,根據相關調查,地下水是引發礦山安全事故,以及采礦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需要明確礦山水文地質的類型,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保證采礦工作的綜合效益。
首先要明確礦山水文地質類型,下面就從充水含水層的空隙特征,對礦山水文地質的相關內容,展開了分析和闡述。①以孔隙巖層為主的充水礦山。涌水量主要取決于巖層孔隙率的大小、巖層的厚度、分布范圍以及自然地理條件。②以裂隙巖層為主的充水礦山。涌水量主要取決于巖體結構、裂隙發育程度、裂隙力學性質、構造的復合情況、裂隙發育的寬度、深度及充填情況和自然地理條件。③老空山充水礦山。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前期階段若處于無序的狀態,這樣很容易造成老空水。④巖溶充水礦山。涌水量主要取決于溶洞發育情況、充填情況、地質構造、古地理和自然地理條件。該類型主要分布著千枚巖、紅色砂、頁巖等松軟巖石,并且在采礦工作中經常會受到巖溶水的影響。
從礦山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來說,可以將其分為極復雜型、復雜型、中等型、簡單型等方面。①極復雜型。該類型的礦山中所含有老空水成分較多,這樣很容易出現礦體坍塌的現象。②復雜型。復雜性礦山水文地質具有一定的充水現象,并且其結構也相對較為復雜,這樣給勘查、開采等工作的展開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任何一個不小心都會引發安全事故。③中等性。這種礦山水文地質所含有老空水含量相對較少,對任何一項工作的展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④簡單型。簡單型礦山中的水文和地質條件等方面,都相對簡單,并且在各項工作展開的時候,僅僅需要采取一些較為簡單的處理手段即可。
在采礦的過程中,若是地下水發生變化對礦山基礎項目就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在采礦的時候,若是沒有特殊要求的話,可以在地下水上升的位置設置相應監測點進行監控,并且根據地下水變化的情況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同時,采礦工作對周圍的巖石層也會造成一定的破壞,所以需要對該方面進行保護和處理,加強其穩定性,另外,地下水若是水壓較高還會引發突水、噴發的現象,面對這樣的清理,需要埋設基礎設施,并且對地下水位進行有效的控制。
其實,工作人員的日?;顒訉Φ叵滤紩斐梢欢ǖ挠绊?,水壓力的平衡很容易被破壞,發生失衡的現象。另外,若是地下水遇到粉土層的話,就會導致管涌和流砂的現象發生,邊坡(幫)的穩定性就會下降,安全事故隨之發生。
地下水位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水位變化也越來越頻繁。其實,導致地下水位變化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施工破壞、人工灌溉、氣溫變化、降水量增加等方面,并且還會加劇土壤中的鹽堿化程度,對礦山周圍的建筑工程也會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地下水位上升較快,還會引發地質災害的發生,對采礦工作的展開是非常不利的。
(1)地下水測試。在前期的地質勘查階段,地下水的性質是水文地質勘查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分析地下水和礦山生產密切相關的性質,例如:透水性、含水層、連通性、持水性和容水性等方面。同時,礦山地下水性質與巖土層有著緊密的聯系,需要在豐水期和枯水期各進行一次水文測試分析,這樣可以準確判斷地下水的實際情況。
(2)開采設計中明確突水、涌水預測。在掌握和了解地下水的變化情況的基礎上,編制合理開采設計,并明確與地下水相關安全因素的預防和管控措施。例如:針對涌水、突水地段,可以利用超前鉆或用物探檢測的方式,判斷其水位是否處于標準,并且針對檢測情況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降低涌水、突水地段產生安全事故。
(3)加強防治意識以及安全隱患排查。對礦區地下水一定要加強其防治意識,以及足夠的資金投入,這樣才能盡最大程度上保證地下水防治的效果。①樹立良好的意識,加大資金的注入,并且根據資金的情況,編制礦山開采生產安全事故預算成本。②對礦山周圍的實際情況進行整合,避免對周圍環境、人、建筑工程等方面造成嚴重的影響。③需要對以往采礦工作的相關經驗進行分析,并且吸取可以利用的經驗,這樣有利于相關工作的展開。
(4)水文地質監測。為了降低地下水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一定要加強水文地質監測工作,及時發現因地下水因素可能導致的安全隱患,并且第一時間進行有效的解決。例如:在某采礦企業從2015年以來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設置相關工作人員針對檢測區域,或者地下水安全事故發生頻率較高的區域,作為重點排查的對象,并且在工作現場布置相應的監控系統,這樣可以做到全方位無死角的排查模式。
通過以上的綜合論述,得出了以下結論。
(1)本文對礦山水文地質類型及地下水對采礦的作用和影響的相關內容,展開了分析和闡述,只有對各個方面進行明確,這樣才能有針對性進行防范和規避。
(2)從地下水測試、開采設計、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加強防治意識、水文地質監測等方面,對其防治措施展開了分析和闡述,以此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實現相關企業獲取經濟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