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代軍
(湖南瑤崗仙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郴州 424209)
某選礦廠于2017年9月底完成聯動試車后進行系統負荷試車并投入試生產,為達到工作目標,選礦廠于2017年2月份開始,在主體設備基本達到試車要求之后,選礦廠組織人員對設備進行了兩次單機試運轉,每次運轉時間達2小時以上。 從2017年9月開始,選礦廠組織人員對破碎系統、磨浮系統、加溫系統進行聯動試車和清水聯動試車,于9月底完成。全系統準備于10月開始進行帶負荷試運行,對試運行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在整改完成之后投入試生產。
在帶負荷試運行期間,碎礦系統以破碎機的開停為中心,磨浮部分以球磨機的開停為中心,逐步增加給礦量原則,在此基礎上,查看濃縮機運行情況,及時總結,逐步完善操作,作好記錄,為下一步試生產管理做好準備。
第一環節:按照帶負荷試運行預定時間安排,提前15分鐘開班前會,分配崗位人員,原則上每崗位固定操作人員至少1人以上, 2#、3#、4#、5#、6#、7#、10#皮帶安排中間巡視人員,對皮帶的運行進行監護;檢查、配備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后,于試車前15分鐘,在現場指揮的統一安排下到達指定崗位待命。第二環節:按照當班需要試車的礦量,試車前將礦石運進臨時礦倉準備好。第三環節:在各崗位人員就位后,對各崗位逐一發出確認指令信號;各崗位人員對現場操作環境、人身安全已確認、皮帶運輸機拉線裝置復位,待以上各項工作檢查完畢無誤后,崗位操作人員將可以開車的確認信號返回現場指揮。第四環節:待各崗位確認信號全部回復后,向各崗位發出開車前的預備信號,各崗位再次確認可以開車的信號。第五環節:按照碎礦開車順序開車。試車第一階段臨時礦倉給礦機按破碎機設計生產能力的50%給礦。第六環節:各技術人員按照自己的專業及分工做好試車過程中數據的檢測采集、分析。第七環節:在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前提下設備運轉4小時后停車,緊固螺栓,處理開車過程中出現的工藝及設備問題。技術人員對記錄的各類數據歸存,分析,做出下一步試運行過程中需要改進的計劃安排。
按照以上試車過程,試車第二階段,依次進行,直至試運行每班操作正常,設備運轉無誤,正常運轉72小時以上視碎礦系統帶負荷試運行合格。
碎礦系統開車順序為:7#皮帶→6#皮帶→5#皮帶→3675振動篩→4#皮帶→細碎機→細碎皮帶給礦機→中碎機→3#皮帶→3073振動篩→2#皮帶→振動給礦機。(除鐵器為永磁),停車順序與之相反。
第一環節:于試車預定時間半小時前,按照當天處理的礦量,在工藝技術組的指導下配備好浮選藥劑;對球磨機鋼球的添加情況進行確認。現場指揮安排人員核實原礦倉礦石原料貯存情況。第二環節:按照試車預定時間安排,提前15分鐘開班前會,分配崗位人員,原則上每崗位固定操作人員至少1人以上;磨礦、浮選崗位各2人;檢查、配備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后,于試車前15分鐘,在現場指揮的統一安排下到達指定崗位待命。第三環節:開車前,崗位人員確認操作環境、設備、人身安全;磨礦段主要檢查工藝管道閥門已打開,放礦閥門全部關閉;浮選段檢查各給水點閥門是否關閉,清查每臺浮選柱、浮選機放礦堵子是否到位,各排污泵是否正常;浮選柱、浮選機、攪拌桶、緩沖槽等水位是否達要求;查看現場所有的儀器儀表顯示正常與否。檢查完畢后,將檢查情況匯報現場指揮。第四環節:現場指揮安排電氣人員將球磨機所需高壓電送至現場,操作人員按照球磨機負荷試車要求檢查完畢后按照開車順序開啟球磨機,按規定生產能力的50%給礦,同時崗位操作人員打開9#皮帶傳動端的給水閥門,按球磨機排礦濃度定比給水;觀察球磨機泵池液位,達到1/3高度后開啟渣漿泵。
第五環節:按照浮選段的開停車順序開啟浮選柱、浮選機,調節、控制氣量。礦漿進入某段浮選設備時,浮選操作人員對該段浮選設備泡沫沖洗閥門打開,調節水量,根據初步確定的工藝技術參數及設備性能參數結合生產流程情況進行調節操作,使得浮選各設備中液面平穩。第六環節:在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前提下設備運轉4小時后停車,緊固螺栓,處理開車過程中出現的工藝及設備問題。技術人員對記錄的各類數據歸存,分析,做出下一步試運行過程中需要改進的計劃安排。再次開車并將給礦量調升至設計負荷的80%,再按照以上過程進行試車,直至負荷增加到設計量的100%。
磨浮系統開車順序: φ53米濃縮機→螺桿空壓機→浮選柱進氣→硫全浮、硫掃選、鎢粗選、攪拌桶→鼓風機→硫化礦掃選浮選機→程控加藥機→8#渣漿泵→7#渣漿泵→6#渣漿泵→5#渣漿泵→4#渣漿泵→3#渣漿泵→二段磨機→二段磨機2#渣漿泵→一段磨機→一段磨機1#渣漿泵→9#皮帶→圓盤給料機,停車順序相反。
第一環節:于試運行預定時間半小時前,按照當天處理的礦量,在工藝技術組的指導下配備好浮選藥劑;對濃密機壓力及礦漿情況進行確認。第二環節:按照試車預定時間安排,提前15分鐘開班前會,分配崗位人員,原則上每崗位固定操作人員至少1人以上;加溫、浮選崗位各2人;檢查、配備好必要的操作工具后,于試運行前15分鐘,在現場指揮的統一安排下到達指定崗位待命。第三環節:開車前,崗位人員對各崗位設備進行檢查,確認操作環境、設備、人身安全;加溫段主要檢查工藝管道閥門已打開,放礦閥門全部關閉;浮選段檢查各給水點閥門是否關閉,清查每臺浮選機放礦堵子是否到位;查看現場所有的儀器儀表顯示正常與否。檢查完畢后,將檢查情況匯報現場指揮。第四環節:現場指揮安排操作人員根據加溫濃度要求對加溫桶進行放礦,按規定生產能力的50%給礦,放礦結束后崗位操作人員打開蒸汽閥門,按技術人員要求進行藥劑添加,礦漿溫度至90攝氏度時根據技術人員要求添加水玻璃,礦漿溫度90攝氏度保溫1個小時。第五環節:礦漿保溫1個小時后放礦至泵池,經10#渣漿泵至加溫緩沖攪拌桶。第六環節:按照浮選段的開停車順序開啟浮選機,調節、控制水量。根據初步確定的工藝技術參數及設備性能參數結合生產流程情況進行給礦量、給礦濃度、浮選液面等調節操作。第七環節:在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前提下設備運轉4小時后停車,緊固螺栓,處理開車過程中出現的工藝及設備問題。技術人員對記錄的各類數據歸存,分析,做出下一步試運行過程中需要改進的計劃安排。
再次開車并將給礦量調升至設計負荷的80%,再按照以上過程進行試車,直至負荷增加到設計量的100%。當礦量達到滿負荷時,按規定要求,連續運轉72小時,當工藝流程、設備性能、電器及自動控制、儀表達到設計、生產要求,沒有出現大的問題,表明帶負荷試運行合格。加溫浮選系統開車順序:加溫浮選機掃選端→粗選端→精選端→9#渣漿泵→緩沖攪拌桶→10#渣漿泵→加溫攪拌桶放礦開關。停車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