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丹丹 顧紹軍/江蘇省連云港市農業委員會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老百姓一日三餐,事關農民增收和農業發展,是重要的民生問題。近年來,江蘇省連云港市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農產品檢測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多次在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評價工作中獲得一等獎。
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誰來管”既有利于落實責任,又方便目標考核。
明確監管部門。連云港各級農業部門都明確了職能科室,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各鄉鎮都在鄉鎮農業服務中心增掛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牌子,增加了負責本區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工作職能。2018年初,連云港市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文件《關于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市、縣區、鄉鎮(街道辦事處),以文件的形式進一步明確法定機構承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明確監管人員。2018年初,根據省農委《關于配合農業部監管局信息調查的通知》和農業部《關于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工作人員及監管設備統計調查工作的通知》要求,連云港在全市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信息調查工作。目前連云港市涉農鄉鎮66家,共有監管人員1736位。
建好監管隊伍。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和綜合執法三大體系,為進一步做好監管工作提供了保障。目前,全市已建成由市、縣區、鄉鎮、村四級監管、協管人員組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市級成立了農產品和畜產品兩個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東海、灌云、灌南、贛榆四個縣區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均已通過省級認證。各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都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快速檢測業務,60%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都配有快速檢測點。市、縣(區)農業行政綜合執法實現全覆蓋,為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弄清楚誰在生產農產品,進一步明確“來管誰”的問題。
制定監管對象標準。掌握全市農產品生產主體的分布狀態。只要產品進入市場銷售的,都納入普查登記范圍;同時將負責農產品收儲運的單位或個人、農業投入品的生產經營者,一同納入調查統計范圍內。2018年初,對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的分布狀態、農產品生產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調查登記。
建立監管對象名錄和信息檔案。建立監管數據庫,對監管對象的普查結果進行整理歸檔,將轄區內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生產企業、種養大戶及農產品收儲運業主、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分類統計。給每個監管對象建立一個電子檔案,相關的生產管理、生產技術、產品信息、經營信息全部存檔。市農委還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數據定期報送機制,每季度第一個工作日,各涉農鄉鎮報送最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對象數據匯總信息,確保監管對象名錄數據及時更新。
明確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在監管工作中,需要做好哪些事情,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關鍵。
完善監管制度。按照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管理考核方案,結合實際,突出重點工作,制定了工作目標和考核要求,層層落實監管責任。市農委編制了《連云港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制度指導匯編》,將監管制度、檢測制度、操作規程、企業制度以及應急制度五個方面的相關制度匯編成冊,分發到各個監管部門,統一指導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落實標準化生產技術,通過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農民科學合理用藥、用肥的能力和自覺性,用標準規范農業生產、加工行為。市農委在農產品生產主體中推廣“五個統一”,即統一品牌和包裝標識、統一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統一建立生產檔案記錄、統一農業投入品采購使用、統一組織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管理措施,不斷提高標準化建設水平。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推廣“一品一策”應對機制。針對不同種類的農產品,制定病蟲害防治的“一品一策”,有效減少了化學肥料和農藥使用量,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到2017年底,推廣水肥一體化新技術5項,推廣應用新模式3項,建立核心示范區8個,大大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示范推廣了“小麥穗期病害生防化防協同”“水稻病害綠色防控”“農田抗性雜草綜合治理”“葉菜類蔬菜質量安全全程控制”等多項主要農作物病蟲綜合防控技術模式,全年實現農藥使用量減少60噸的目標,農藥減量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強農產品追溯管理體系建設。首先以茶葉、蘋果等農產品為試點,開展農產品可追溯試點,落實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工作機制。其次以蔬菜園藝、畜禽養殖、優質稻米和特色農產品為主要對象,在全市開展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示范園活動,按照“生產有標準、管理有規范、質量有追溯、產地有準出”的“四有”要求,打造產品可追溯的生產示范園。三是運用信息化手段把市、縣(區)兩級農資監管部門和農資生產、經營、使用三方面主體緊密聯結起來,通過商品編碼嚴格商品準入,運用POS機終端銷售,建立農資商品質量追溯體系,實現“信息數據化、購銷實名化、監管實時化、服務網絡化”。目前,共創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示范單位104家,有2400多家農資生產經營主體被納入市級投入品質量追溯體系管理。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根據農時特點,堅持打防并舉,每年在全市組織開展禁限用農藥、“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獸用抗菌藥、畜禽屠宰、農資打假六項整治活動。市農委與各縣(區)農業部門簽訂了《年度農業行政執法工作責任狀》,明確責任,落實監管任務。向社會公開假劣農資投訴舉報方式,依法受理農民的投訴舉報,充分發揮“12316”服務熱線的作用。
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經過連續三年的努力,連云港市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上探索出一條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途徑。一是創建“連天下”農產品公用品牌,并以協會管理的形式進行運作。二是搭建企業產品展示平臺,重點組織生產經營主體參加中國國際農交會、中國綠博會、省農洽會等各種有影響力的展會,在連云港電視臺開辟“農連天下”專欄。三是拓展銷售渠道,建立一批“連天下”品牌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品牌體驗店、專賣店和銷售專柜等。四是推廣“連天下”農產品微信公眾號,全面運營“連天下”微商城。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通過組織生產培訓、送科技下鄉、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廣泛開展農產品質量法律知識、生產技術的宣傳培訓,加強對生產主體的宣傳培訓,引導農產品生產主體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知。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體向市民宣講《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引導公眾自覺提高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實現社會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