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鋒
(作者單位:深圳市第二實驗學校)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的生產生活環境正在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人類獲取知識的方法越發多樣,對基礎教育的沖擊,主要是對傳統的師生地位和教學模式的挑戰。“填鴨式”“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正在被顛覆,取而代之的是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討論、探究和對話的方式進行的動態互動課堂。體驗式學習、互動合作、共展分享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體驗,創建一種互動的交往形式,重視師生的雙邊情感體驗。教學過程既是師生信息的交流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的交流過程;互動,就是通過營造多邊互動的教學環境,在教學雙方平等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達到不同觀點碰撞交融,進而激發教學雙方的主動性和探索性,達成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共展,互動的過程,就是共展分享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體驗·互動·共展”課堂教學模式,始終以學科問題為導向,按照問題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拓展的思路,師生合作實現學習目標。問題發現,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熟悉教材、理清頭緒,并發現問題、生成問題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提出的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方法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容,是學生通過再發現的步驟來進行的學習。問題探究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依據,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問題拓展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創新思維,進一步挖掘問題,展示問題,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問題拓展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需要出發,讓學生充分自我展示,在群體參與、平等對話、共同探究的氣氛中,達到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
“體驗·互動·共展”課堂教學顛覆了傳統課堂的師生關系,突出先學后教,以學為主。教師在課堂里的中心工作由“教”轉向“導”,重在引導學生去分析和探究問題,需要精心設計怎么導,充分考慮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學生變成了問題探究的參與者、質疑者、探索者。課堂學習真正成為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其次,與傳統授課不同,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從以前的被提問變成學生主動提問,暢所欲言。學生不僅能展示聰明才智,還能分享到同伴的探究成果,借鑒學習方法,上課的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大大提高。另外,因為新的課堂探究活動的鮮活特色,為了有更好的展示效果,學生要在課外閱讀大量的書籍,與家長親友交流課堂上的問題,自然而然就把問題探究變成了社會化的學習行為。真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體驗·互動·共展”課堂教學模式,不是應該是一個生搬硬套的模式,作為教師,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固定模式都不是萬能的,因為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個性鮮明的青少年學生,如果我們能在相對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中,不斷發現問題,吸收其他行之有效教學策略,不斷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教和學都會是一種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