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高芳
(作者單位:北京市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
小組合作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尋求多渠道解決方案,并從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理念。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實效性呢?下面我通過自己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作一簡單分析。
角色分工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手段。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個人特點、性別、學習能力組成學習小組,體現“組內異質”的原則,讓能力較差的學生發現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能力強的學生則通過扮演傳授者的角色獲益。小組成員之間要形成積極互助的關系,彼此鼓勵,達到學習上的共同進步。小組成員為了實現同樣的目標而學習,靠的是集體合作、彼此信任,進而使他們學習有動力,努力有回報。此外,每個小組成員都應有個人責任,都必須為他人或小組成員貢獻自己的力量,并且這種責任和貢獻必須能夠得到確認和評價。只要存在著積極互助的心理傾向,并且每個成員的個體責任都能得到實現,有效合作學習就能實現。
任務要求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合作學習中確立學習任務也要考慮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應該是貼近學習實際、有選擇性、有一定難度且具有思考價值的。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需要知道為什么合作,合作學習有哪些需要完成的目標,如果目標不明確,合作往往流于形式。
學生獨立思考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發展動力。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的,學生只有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否則,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于討論,學生的思維還沒有打開,容易被別人觀點同化,出現人云亦云的現象。
教師角色定位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保障。首先,小組合作學習之初,教師要當調控員,應事前領會和把握自己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職責,在布置完小組學習任務后,關注每組表現,及時發現各組問題,并給予指導或督促,做好調控。要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關注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表現,并克服盲目的無意義的小組合作行為,切忌當甩手先生,任由學生自由發展。其次,小組合作學習深入階段,教師要當好參與者。學生課前準備不一定充分,知識儲備不一定充足,考慮問題也不一定全面透徹,這就要求教師利用合適的機會把正確的思想和觀點教給學生,或者引導學生作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與分析。而且教師要發現學生學習的生成點、難點等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只有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各小組的學習與討論,才能讓學生少走彎路,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最后,小組匯報時,教師要當好引導者、質疑者。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不是只聽聽小組匯報就完事了,而要“問在疑惑處,導在需要時,點在關鍵點,評得恰到好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