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梅
(河南省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介入科 鄭州450015)
惡性梗阻性黃疸是臨床多發疾病,主要病理特征為血膽紅素升高、組織及體液黃染等,是惡性腫瘤直接或間接作用所致的膽道梗阻,早期癥狀較為隱蔽,多數患者被發現時病情已進展至中晚期,若治療不及時,患者體內膽汁不斷瘀積,會損害全身器官,嚴重時可導致患者死亡[1]。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雖可減輕患者黃疸,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高,預后效果欠佳[2]。因此,圍手術期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尤為重要。PDCA循環法是一種品質管理方案,以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為主要環節,應用于疾病護理中顯現出了較好的效果[3]。本研究選取在我院行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的74例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PDCA循環法在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的74例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7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13例;年齡42~81歲,平均年齡(63.78±15.33)歲。對照組男26例,女11例;年齡42~82歲,平均年齡(64.08±15.0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疾病知識的講解、手術注意事項、心理護理和飲食護理等。
1.2.2 觀察組 采用PDCA循環法。(1)計劃:組建護理小組,經投票選舉確定1名組長,負責會議議題、計劃實施與評價,并聘請經驗豐富的介入專科醫生為顧問;整理收集以往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行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預后不佳的原因,結合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如依從性差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等,制定改進計劃與措施。(2)實施:初步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多數患者會因對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的不了解,產生負面情緒,醫護人員需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依從性;因多數患者伴有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存在肝功能受損和營養不良現象,醫護人員應指導患者以護肝和舒肝食物為主,少食多餐;術前對患者的睡眠狀況及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嚴重疼痛者可予以藥物治療;術中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確保連接頭緊密,避免彎曲受壓,出現異常及時處理;術后定期巡視患者,告知患者病情好轉情況,并每日對患者癥狀進行評估,鼓勵支持患者,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后患者可能出現膽汁外漏、膽道感染和膽管出血等并發癥,醫護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予以止血和抗炎治療,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3)檢查:定期檢查護理的薄弱環節,對質量缺陷及時進行研究分析,提出整改意見,制定切實可行的彌補措施并落實。(4)處理:開展護理質量分析大會,總結護理工作中的教訓和經驗,明確努力目標,把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轉入下一循環中繼續整改,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更改完善護理方案,不斷修正偏差,鞏固成績,持續改進。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患者的依從性。評價標準:積極配合各項護理措施,遵循治療方案及護理流程完成治療過程,為完全依從;不認可部分護理措施,雖可遵循護理流程及遵循治療方案完成治療過程,但治療不及時,為部分依從;未達到以上標準者,為不依從。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2)比較兩組的并發癥(膽汁外漏、膽道感染和膽管出血)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依從性比較 對照組完全依從17例,部分依從11例,不依從9例;觀察組完全依從21例,部分依從14例,不依從2例。觀察組的依從率為 94.59%(35/37)高于對照組的 75.68%(28/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32,P=0.022<0.05。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3.51%低于對照組的35.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近年來,惡性梗阻性黃疸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對患者行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雖療效肯定,但術后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4~5]。
常規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專科知識掌握不統一且護理工作缺乏連續性,輕護重治,干預效果較差。本研究采用PDCA循環法,術前加強護患溝通,全面評估患者的情況并予以健康指導,術中妥善固定引流管,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并及時給予專科及基礎護理,確保護理措施的有效性與可行性,轉變了傳統教條式的護理方式,要求醫護人員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與業務水平,小組人員均參與其中,查找問題出現的原因,及時組織討論,針對當前已存在或潛在的隱患,提出新觀點和新方法,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重新調整和優化管理系統中相應制度、標準及流程,完善護理方案,以達到預期標準。同時,PDCA循環法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減少其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而促進患者快速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依從率為94.59%,高于對照組的75.6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3.51%,低于對照組的35.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PDCA循環法可提高行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的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的依從性,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綜上可知,PDCA循環法應用于行超聲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的惡性梗阻性黃疸患者圍手術期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1]翁高龍,黃建國.彩超引導經皮肝穿刺膽管置管引流術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J].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14,25(1):55-57
[2]咸蕾,薛蘇陽,莊樹武,等.膽道支架聯合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的臨床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7):4250-4251
[3]姜秀蓉,許金琴.PDCA循環護理干預對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后排石效果的影響[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30(5):465-466
[4]李紅陽,朱榮濤,周世驥,等.惡性阻塞性黃疸患者的心肌損傷及丹參注射液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6):1483-1485
[5]嚴芳,宋玲,李玲.質量持續改進在惡性梗阻性黃疸PTCD圍手術期的應用護理體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