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姍姍
(河南省周口永興醫院康復科 周口466000)
腦卒中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在中國每年約有200萬新發腦卒中患者,其中70%~80%的患者因發病后不能獨立生活,加重家庭和社會負擔。主要病因是腦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導致血液不能供養大腦,腦組織缺血缺氧引起功能損傷,從而出現一系列臨床癥狀[1]。腦卒中發病后易損傷患者腦部神經組織,造成認知功能、運功功能和語言功能障礙,導致患者出現偏癱或其他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研究顯示[2],給予腦卒中患者相應的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促進早期康復。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9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的臨床資料,觀察系統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腦卒中恢復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各45例。常規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 53~74歲,平均年齡(66.7±4.3)歲;腦出血 16例,腦梗死29例。觀察組男28例,女17例;年齡55~76 歲,平均年齡(66.8±4.5)歲;腦出血 18 例,腦梗死2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經CT檢查或MRI檢查確診為腦卒中,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者,合并嚴重心、腎、肺等臟器功能衰竭者。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治療方法
1.2.1 常規組 給予常規治療,包括控制血壓,調節血糖、血脂水平,給予營養支持,改善腦循環,營養腦神經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組基礎上給予系統康復治療,具體內容如下。(1)運動療法:根據患者情況綜合訓練 Bobath、Brunnstrom、Rood、PNF 等多項運動。患者處于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1期、2期時,采用良肢位擺放、體位轉移訓練、關節松動訓練、助動運動、主動運動等;患者處于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3期、4期時采用痙攣抑制訓練、肢體負重訓練、軀干控制訓練、肢體協調訓練等;患者處于Brunnstrom運動功能分級5期、6期時,采用運動速度訓練、精細運動訓練、步行訓練及上下樓訓練。(2)作業治療:根據患者病情有目的有選擇性地參與工作、勞動及文娛活動等項目,科學地合理安排活動,以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3)言語吞咽治療:根據患者病情選用失語癥、構音障礙及代償性、治療性吞咽訓練等方法,比如語言強化訓練,可指導家屬加強對患者的語言管理,并每日定時練習。(4)電療法:根據患者病情合理選用功能性電刺激、痙攣機、生物反饋等,采用低頻電療設備,30 min/次,2 次 /d。(5)傳統康復治療技術:給予針灸、中藥熏洗治療,針灸取風池、啞門、廉泉、百會為主穴,加減列缺、照海等穴位,15~20 min/次,2次/d;采用我院自制中藥熏洗藥方,加水煮沸20 min后,先進行熏蒸,再用藥汁清洗,30 min/次,1 劑 /d。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HISS)、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改良 Barthel指數(MBI)和簡明健康狀況量表-36(SF-36)狀況;NIHSS分數越高,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FMA評分越高,運動功能越好;MBI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強;SF-36評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2)比較兩組治療總有效率,評定標準:NHISS評分下降程度低于18%為無效;NHISS評分降低程度18%~45%為有效;NHISS評分下降程度46%~90%為顯效;NHISS評分降低程度超過90%為臨床治愈。總有效率=(有效+顯效+臨床治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將所有數據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處理,用率表示計數資料并進行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 NHISS、FMA、MBI、SF-36 評分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各項臨床指標改善程度均顯著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水平比較(分,±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臨床指標水平比較(分,±s)
組別 n NHISS治療前 治療后FMA治療前 治療后MBI治療前 治療后SF-36治療前 治療后常規組觀察組45 45 tP 16.3±2.9 16.4±3.1 0.158>0.05 11.3±2.2 7.8±2.1 7.720<0.05 36.2±7.3 36.6±6.3 0.278>0.05 48.2±4.1 59.4±5.3 11.212<0.05 43.2±8.2 42.9±7.9 0.353>0.05 53.4±8.9 66.3±9.9 6.500<0.05 79.7±5.1 79.9±6.1 0.169>0.05 83.3±3.3 92.1±4.7 10.280<0.05
2.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例(%)]
腦卒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臨床上給予及時有效的治療,是決定治療效果和預后的關鍵因素。其中康復治療在患者術后身體恢復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學系統的康復治療和訓練,有利于降低后遺癥和并發癥的風險。因此,給予患者系統全面的康復治療,既可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又能增強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等,促進早期恢復[3]。
腦卒中易損傷中樞神經,導致肢體運動功能下降。通過康復訓練中的肢體功能訓練,可有效促進腦組織血液循環,有利于腦部神經受損細胞的修復和重組,改善腦神經功能[4]。此外,給予針對性的康復訓練指導和心理治療,可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和日常生理活動能力[5]。
本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常規組(P<0.05);治療前兩組 NIHSS、FMA、MBI、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兩組均有所改善,且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說明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系統康復治療腦卒中恢復期療效頗佳,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神經功能及運動功能的恢復,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預后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1]高煒煒.神經內科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7):3245-3246
[2]胡桂芳.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7):3261-3262
[3]于靖,于洋,郝福春,等.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0,32(3):221-223
[4]雷曉輝,馬奔,黎耀峰.早期綜合康復治療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療效[J].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2015,35(6):547-548
[5]商敏,王玉鳳,楊鳳梅,等.系統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23):6551-6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