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杰
(河南省濮陽市人民醫院 濮陽457000)
類風濕關節炎是臨床常見慢性疾病之一,以關節、骨骼以及周圍組織損傷為主要表現,可累及全身多系統[1]。其發病機制復雜,可能與性激素、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各方面因素有關[2]。目前臨床主要通過藥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但尚無特效藥物根治此病。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環孢素等均為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3]。本研究旨在探討環孢素治療重癥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重癥類風濕關節炎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9例,女31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36.15±3.57)歲。觀察組男11例,女29例;年齡22~69歲,平均年齡(35.43±4.18)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類風濕關節炎臨床相關診斷標準,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存在藥物禁忌癥患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心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內分泌失調患者、精神障礙患者以及患有傳染性疾病患者等。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甲氨蝶呤(國藥準字H31020644)口服治療,10 mg/次,1 次 /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環孢素(國藥準字H20058148)治療,初始用藥劑量為12~15 mg/(kg·d),根據患者病情酌情增減,持續治療1~2周后,每周減少初始劑量的5%至維持劑量5~10 mg/(kg·d)。兩組均持續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情況;(2)觀察治療后兩組關節壓痛指數、關節腫脹指數及晨僵時間;(3)記錄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各臨床癥狀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關節腫脹指數、關節壓痛指數、晨僵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各臨床癥狀比較(±s)

表1 兩組各臨床癥狀比較(±s)
組別 n 關節腫脹指數 關節壓痛指數 晨僵時間(h)觀察組對照組40 40 tP 7.6±3.2 13.8±4.5 6.547 1 0.000 12.5±3.3 21.3±4.5 9.195 2 0.000 2.04±0.21 2.98±0.45 11.037 5 0.000
2.2 兩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血沉(mm/h)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時間 n 關節功能分級(分)C反應蛋白(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0 40 40 40 1.03±0.11 2.35±0.57*1.02±0.07 1.14±0.45 47.58±16.34 20.14±12.26*48.51±15.39 32.27±15.36 86.57±41.23 40.25±30.21*85.39±42.33 52.54±32.44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出現胃腸道反應2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0%(2/40);對照組出現8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0%(8/40),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以慢性、對稱性多關節炎為主要臨床表現的自身免疫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由關節炎侵犯造成的關節內滑膜炎為其主要病理改變[4]。環孢素為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常用藥物,環孢素服用后主要經回腸吸收,可通過小腸乳糜淋巴管進入胸導管周圍淋巴細胞集中區域;且環孢素長期應用,其生物利用度升高,藥物吸收后大部分分散于組織中,主要通過肝臟代謝,由膽汁經腸道排泄[5]。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活化的巨噬細胞能夠分泌大量的趨化因子、調節性細胞因子及促炎性因子等,加劇機體內炎性反應和關節破壞。巨噬細胞作為抗原提呈細胞能夠與T細胞形成免疫突觸,該免疫突觸具有促進T細胞活化和提高T細胞效應的作用,還能抑制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體內巨噬細胞的凋亡。環孢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能夠減弱該免疫突觸對巨噬細胞的保護,促進鋸齒細胞凋亡,從而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減輕關節破壞[6]。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關節功能分級、C反應蛋白、血沉等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關節腫脹指數、關節壓痛指數、晨僵時間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環孢素治療重癥類風濕關節炎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葳.環孢素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臨床探究[J].黑龍江醫藥,2017,30(1):115-116
[2]池里群.抗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16
[3]夏光濤,王霞,吳倩,等.環孢素用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研究[J].世界臨床藥物,2016,37(3):148-150
[4]張永文,張曉立,沈思鈺,等.環磷酰胺沖擊治療風濕免疫疾病規范探討[J].安徽醫藥,2014,18(7):1205-1208
[5]張葳.環孢素治療風濕免疫疾病的臨床探究[J].黑龍江醫藥,2017,30(1):115-116
[6]池淑紅,王海英,魚云霞.類風濕關節炎并發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1,33(9):88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