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珍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 福州350009)
糖尿病是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慢性基礎代謝性疾病,嚴重困擾著人民健康。生活水平和知識水平的提高以及糖尿病患者基數的不斷增長,原有的糖尿病護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護理服務需求[1]。隨著護理路徑理念逐漸由國外傳至國內,大量醫院已經開展了糖尿病護理路徑的實施研究。我院結合自身經驗在臨床上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前后接診的160例糖尿病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觀察組男37例,女43例,年齡25~68歲,平均年齡(44.65±6.85)歲;對照組男 38例,女42例,年齡 25~68歲,平均年齡(44.71±6.7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經檢查確診為糖尿病者;病程超過6個月者;學歷為初中及以上者;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者;神志不清、思維障礙或有交流溝通障礙者;依從性很差,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模式健康教育,即入院后進行常規糖尿病健康知識、自我管理技巧、注意事項、飲食控制知識等講解,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觀察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路徑護理:(1)入院評估。入院時即對患者的病情、個人基本情況、糖尿病知識掌握度、自我管理水平等進行評估,明確患者需接受的健康教育內容以及需糾正的錯誤行為和觀念。(2)健康教育路徑制定。根據長期健康教育經驗,由資深護師根據患者入院評估結果制定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主要內容包括入院教育(各項常規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各項專科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飲食控制注意事項等)、治療期教育(各項檢查結果及臨床意義、糖尿病基礎知識、糖尿病治療知識、糖尿病慢性并發癥防治知識、特殊指導等)、出院教育(出院評價、復診指導等),可根據個案進行酌情調整。制作完畢的健康教育路徑表格粘貼于患者床頭[2]。(3)健康教育路徑實施。由責任護士按照健康教育路徑每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每完成一項都需要記錄。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FBG)達標率、餐后 2 h血糖(2 h PBG)達標率、糖尿病知識掌握達標率、自我管理水平達標率以及護士對兩種護理模式的認可評分。護士認可評分采用我院自制問卷,針對護士在指導健康教育工作、加強護患溝通、減少醫療糾紛和可操作性4個方面對兩種護理模式的認可度進行評估,每個方面總分10分,評分越高認可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2 h PBG、糖尿病知識掌握、自我管理水平達標率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后FBG、2 h PBG、糖尿病知識掌握、自我管理水平達標率均顯著升高,與同組干預前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干預后上述指標達標率更高,與對照組干預后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FBG、2 h PBG、糖尿病知識掌握、自我管理水平達標率對比[例(%)]
2.2 兩組護士認可評分比較 觀察組指導健康教育工作、加強護患溝通和減少醫療糾紛上護士認可評分更高,與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可操作性認可評分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認可評分對比(分,±s)

表2 兩組護士認可評分對比(分,±s)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組別 n 指導健康教育工作 加強護患溝通 減少醫療糾紛 可操作性觀察組對照組8 0 8 0 9.0 4±0.6 6*7.2 2±0.8 9 8.7 9±0.7 1*6.3 4±0.7 4 8.6 0±0.8 5*6.0 8±0.6 9 8.6 8±1.0 6 8.8 5±1.0 8
護理路徑是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而制定的一種標準化護理模式,通過對護理干預進行合理化、流程化優化,護士按照護理流程對疾病進行有效控制,達到優化醫療資源、提升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3]。護理臨床路徑最早由美國學者提出,并在醫療服務中大規模開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國外研究報道也指出,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開展臨床路徑有助于實現健康教育的程序化、目標化和具體化,避免傳統健康教育模式可持續性和系統性差、隨機性大等缺陷,提高健康教育效果[4]。國內調查研究顯示,護理路徑與傳統的護理模式有較大區別,護理路徑更具針對性,在實施過程中條理更明確,患者也更容易接受,護患溝通效果也更好[5]。周滿臻等[6]的研究也指出,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實施護理路徑同時具有靈活性強和規范性好等特點,可有效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干預后FBG、2 h PBG、糖尿病知識掌握、自我管理水平達標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也證實了這一點。另外,通過對護士在實施兩種護理模式中的體驗進行調查發現,護士對健康教育路徑在指導健康教育工作、加強護患溝通和減少醫療糾紛上的認可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見健康教育路徑對提升護理服務質量和效率有積極意義。而兩組可操作性認可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實施健康教育路徑并不會增加護理服務的操作難度,有利于健康教育路徑在臨床上大規模開展。綜上所述,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能夠有效提高患者健康行為達標率以及護理服務質量,且不會明顯增加操作難度,值得臨床推薦。
[1]林娟,林麗娜,江平湖,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教育模式的效果評價[J].海峽藥學,2016,28(9):216-218
[2]陳小娟,熊苑紅,李惠華,等.健康教育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2):61-64
[3]莫鳳娟,黃永柱,肖京芳,等.改良健康教育路徑在胰島素強化治療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1):54-55
[4]Campos C,Lajara R,Deluzio T.Usability and preference assessment of a new prefilled insulin pen versus vial and syringe in people with diabetes,physicians and nurses [J].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12,13(13):1837-1846
[5]孟朝琳,修小芬,吳小彬,等.圖文式健康教育路徑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96-98
[6]周滿臻,張志麗.療養院實施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徑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