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志慧??
摘要:估測是數學估計的一種常見形式,數學估計則是指個體對于那些無法或者是不用做出精確的數字處理或者數字運算情境的理解和把握,并且能運用相應的數學方式和策略適時給予接近答案的能力。
關鍵詞:小數數學;估測;估測能力;估測策略
我國正在推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測量之外,學生還需要掌握估測技能。學生在估測過程中合理的選擇策略能夠提高學生估測的速度與準確性。
一、 課程標準關于小學階段估測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201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進一步地明確了數量的估計是“數和代數”的主要內容。并指出:數感主要是指數和數量、數量關系、運算結果估計的方面的感悟。4~6年級要求理解估測的意義并初步形成數感,可以結合現實情境感受大數的意義并能進行統計。
二、 如何提高估測方面的有效性及如何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一) 重視操作,建立測量單位的表象——奠定估測基礎
測量包括測量單位和實際測量的兩個基本要素,其中測量單位作為大家認可的公度是測量的基礎,當然也應該是估測的基礎。在課堂教學中,一般教師教學時,很容易把現成的、標準的運算方法直接告訴學生,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標準的運算模式反復進行操練。而《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是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減少機械的技能技巧的訓練,所以,在講解方法時,應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教師應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以幫助他們通過親身實踐建立測量單位的概念,形成測量單位的表象,從而方能正確理解和感受測量單位的實際意義,為估測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 切實聯系生活,充實測量單位的表象——豐富估測參照
測量單位的表象,不能單單依靠個人隨意的猜測與臆斷對一個量進行估測,而應聯系生活根據相關的參照物進行合理的估計與推測。參照物越豐富,參照系也就越完善,估測的手段自然也就越多,隨之估測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強。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密聯系學生生活,仔細觀察學生的生活經驗,盡可能地豐富學生的測量體驗,如此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同時又能讓學生真實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安排學生測量這些物體的長度時要堅持先估后測的原則,讓學生在估計中提高估測能力,在測量中修正估計精度,在估測中逐漸積累經驗。
例:中秋節的夜晚,我們一家三口在老外灘賞月。站在江邊,迎著徐徐的清風,望著月光下粼粼的江面,我心生疑問:這江面到底有多寬呀?
我問了爸爸,他不假思索地說:“該有100多米吧!”媽媽聽了,立刻反駁:“不可能,最多只有六、七十米!”
這時,江上駛來了一艘運沙船。爸爸立刻指著大船說:“你們看,那艘船大約寬5米。在江上并排行駛20艘,不成問題吧?”媽媽仍不甘示弱:“照你這么說,難道江面有我們學校的直線跑道那么長?”
他倆爭了老半天,聽得我耳朵也煩了。到底誰對誰錯呢?課堂上,老師曾教我們在沒有測量工具或對測量結果要求不十分精確時,可以用步測和目測法。可是江面那么寬,視線又比較模糊,似乎這兩種方法都不合適,那么還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嗎?突然,我發現江上的大橋兩側有一長排的景觀燈,且之間的距離都相同,約是4米左右。我心中一動,大聲對爸爸媽媽說:“你們別爭了,我有辦法。只要數出那座大橋上有幾盞燈,就能算出橋有多長,江有多寬。”
“1、2、3……”我們仔細數了數,共有31盞。
“(31-1)×4=120(米)果然有100多米,老爸說得對!”我大聲宣布。
頓時,老爸興高采烈,老媽垂頭喪氣……
上述事例說明,學生需在理解掌握長度單位的基礎上,借助身邊實物的相關數據進行估測,如此不僅可以有效避免學生估測的盲目性和主觀性,還能提高估測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 注重實踐,提高估測策略——培養估測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應當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貼近生活找數學”。在創設情境時,應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在玩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體會運算的意義。估測與生活密切相關并被廣泛應用。因此,新課程比較重視培養學生的估計能力。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求得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去參與和體驗。通過實踐加深其對測量單位的理解,學生的估測長度的錯誤情況也會大量減少,就不會再胡亂估測,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三、 小學生培養估測能力的作用及影響
估測本身不僅是一項十分有用的日常數學技能,同時估測的教學也能夠對個體理解物理測量起到出盡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估計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猜測、推理、判斷的能力有極大的幫助,同時對于提高學生對于事物的綜合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及學生對數量、時間、空間的整體性、全局性和概括性的認識也非常有益。
四、 小結
長度估測、面積估測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兩種估測任務,因此小學生的估測能力培養可以更好地幫助小學生熟練掌控估測這項日常數學技能,并且可以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去,提高學生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小學生估測能力的培養對小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估測教學的探索意義深遠,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胡松林,孔企平.數學課程標準[J].國家課程改革之窗,2003,278(2):8-9.
[2]熊華.小學生估算能力的培養[G].課程·教材·教法,2012(10).74-75.
[3]劉慶娜.四、六年級小學生的估測水平、估測策略及培養[D].河南大學,2011(4).1-4.
[4]課程教材研究所.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數學卷[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6]徐群飛,李俊.中小學估算意識及策略的調查研究[J].中學數學教與學(小學版),2006(11).
作者簡介:
施志慧,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