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見秋??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小學科學分組合作探究已成了廣大科學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策略和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但在科學分組實驗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多的考慮學生的年齡問題,不敢放手,再加上對課程理念認識不到位,分組實驗時讓學生照著現成的實驗步驟或跟著教師一步一步做,最后得出數據結論;有的教師在學生實驗前,先進行一番提問和鋪墊,然后完全放手給學生,學生熱情高漲、急不可待地實驗起來,“議論聲、爭辯聲、操作聲,聲聲入耳”。但熱熱鬧鬧的一節課下來,學生卻往往搞不清自己在探究什么、為什么做這個實驗,交流時自然交流不出有價值的信息,課堂效率可想而知。
關鍵詞:合理分組;制定實驗方案;分組實驗
如何提高科學分組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談談對分組實驗教學的看法。
一、 合理分組和分工,是有效開展分組實驗教學的基礎
《西游記》中師徒四人最后取得真經,與這個團隊的組成有莫大的關系,所以說合理的分組和分工是實驗教學成功的基礎。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是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搭配,目的是以好帶差,以優帶劣。殊不知這樣的分組方式很容易使組內起主導作用的只是組長等一二個人,其他同學自知操作能力差,表達能力弱,在實驗中只能成為“看客”。
為了改變這些弊端,我大膽采用“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分組原則,即以學習水平相近為原則來劃分實驗小組,各組選好小組長,由組長對本組成員進行合理的分工,如操作員、材料員,記錄員、匯報員等。由于組內學生水平相當,實驗中每個同學都對自己充滿信心,都有做好自己分工的強烈愿望。這樣在最大幅度地減少“看客”的存在。
二、 制訂實驗方案,是有效開展分組實驗教學的前提
科學實驗一定要遵循“動手之前先動腦”的理念。不僅重視“做”,更重視“做”之前的“想”,只有這樣才更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減少實驗操作的盲目性。大部分實驗方案的制訂可以先小組自主制訂,然后交流,小組之間互相聽取意見后進行修改和調整,進一步完善方案。對于部分實驗,完全依靠學生來制訂方案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時也可以采用師生共同討論制訂方案的方法。
如一位老師在執教《杠桿》一課時,有這樣一段教學過程:
師: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力點到支點越遠越省力”嗎?你覺得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什么?
生:需要哪些材料。
生:我想用做上一個實驗的杠桿尺、鉤碼、彈簧秤。
師:怎么用這些器材做實驗呢?
生:我在杠桿尺的一端掛個鉤碼,另一端用彈簧秤拉,比較用力的大小。
師:在實驗中需要固定誰的位置,改變誰的位置?
生:鉤碼的位置是固定的,每一次實驗都要改變彈簧秤的位置。
師:大家想沒想過,實驗中彈簧秤是向下拉的,它的示數是實際用力的大小嗎?
(學生思考)
生:不是,實際用力的大小應是示數加上彈簧秤的自身重量。
師:你的思考很正確,實驗得出數據后還要怎么樣?
生:我們要對數據進行分析,看是不是在重力不變的情況下,力點到支點越遠越省力。
師:很好,那么現在請你們把實驗方案在紙上寫下來。
教師采用和學生共同討論的方式,學生自然地明白了實驗的全過程,了解實驗中要控制的變量和不變量。不但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而且能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有效提升。
三、 教師的角色定位,是有效開展分組實驗教學的關鍵
在以往的分組實驗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師經常置身于學生的分組合作探究之外,只等著學生交流實驗結果,當學生實驗不成功時,就一味地埋怨學生。實際上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不應成為一個旁觀者,實驗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師的調控與參與。
首先,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做一個參與者、指導者。教師應參與到學生分組實驗中去,親身經歷學生的探究過程,洞察實驗進程,了解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問題,想到了哪些解決的辦法,并做好個別輔導。由于我們采取的是“組內同質,組間異質”分組原則,各個小組的學生的能力存在著差異,經常會出現個別小組實驗進程過慢的情況,而課堂上的實驗探究的時間是有限的,這樣的小組往往完不成任務,影響整個班級的學習進度,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甚至放棄研究。這樣的小組更需要教師要做到適時調度,適時給予點撥,幫助他們找到問題的癥結,把落后的小組向前推一把。
其次,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要做一個調控員、調研員。學生實驗時,教師要注意觀察、掌握實驗時各小組活動的情況,隨時提示和提醒學生注意實驗活動的時間。教師還要有針對性地調整好實驗后交流的程序與重點,在掌握了各小組實驗結果后,一般情況下,我都是讓學習效率較低的小組先交流,哪怕他們有一丁點發現我也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然后再由學生效率較高的小組進行補充。
四、 實驗結束后,及時總結評價,是有效開展分組實驗教學的保障
總結評價一般安排在課堂教學結束前2-3分鐘,評價內容包括“課前準備、發言與交流、傾聽發言、組內合作、整體評價”五個方面,讓學生用涂星星的方式進行自評和組評。學生先根據評價內容進行自評,然后,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四人為一組),個人匯報自評結果,組內同學發表意見,同意或否定,并說出理由。最后確定該同學組評應得的星星數。這樣可以正確地評價組內每位同學學習情況,從而使學生之間便于觀察和發現他人的優點,促使其發揚成績,改正不足,把自己最優秀的一面展現出來。
作者簡介:
于見秋,山東省海陽市鳳城街道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