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家進一步加大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等優惠政策力度和應用型本科轉型背景的情況下,職教師范生的職業價值觀呈現新的局面。本項目從職業定位、職業選擇、職業認知、職業發展、職業能力、職業準備等方面進行調研,分析歸納總結出轉型背景下高校職教師范生的職業價值觀現狀。
關鍵詞:職教師范生;職業價值觀;轉型背景
一、 調研的背景及方法:
在國家進一步加大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基層就業等優惠政策力度和應用型本科轉型背景的情況下,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必定會呈現新的局面,包括職教師范生的職業價值觀。因此,本項目的調研主題確定為“轉型背景下高校職教師范生職業價值觀現狀”,主要以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的職教師范類學生為調研對象,采用網絡隨機發放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調研,總計回收有效問卷1750份。
二、 調研結果分析
所調查的對象男女比例約為3∶7,來自城市、城鎮、農村的比例為24∶24∶62??傮w上說,與院校的實際情況相當,具有代表性。這保證了本次調研的參考性和準確性。
(一) 職業定位:
結果顯示,大多數人職業目標明確,超過1/2表示畢業后首選是教師崗位,接近1/3認為可以自由擇業,約1/4甚至希望自主創業。在國家機制改革和政策推動下,職教師范生在職業目標上的選擇有著很大的自主權和開放性。
(二) 職業選擇:
1. 主觀思想層面:結果顯示,專業思維比家人意愿對職業選擇有更重大的影響,超出了10%,其中遵循家人意愿和注重個人追求的比例約為2∶1。再則是認為其就業方向寬廣和職教教師福利好??傮w來看,選擇此職業(專業)絕大多數是積極主動的。
2. 客觀條件方面:結果顯示,職業的發展空間、社會地位以及待遇問題是職教師范生在選擇職教崗位時考慮的最重要因素。這些實際問題,需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而二三線城市的發展,使得選擇在二三線城市工作的比例超過了選擇一線城市的比例。選擇回鄉就業為20.57%,家人的意愿和國家的扶持政策使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愿意將目光投回到不太發達甚至落后的家鄉。這也是對發展空間重視程度的間接體現。
(三) 職業認知:
結果顯示,71.43%的調研對象清楚了解職業教育的內涵,接近30%的調研對象對職業教育理解不全面或一知半解,16%甚至表示分不清楚。后兩者集中在低年級部分,說明職教師范生的職業教育需進一步加強。78%的人認為中國職業教育當前的主要問題是存在“名牌大學論”,超過60%的人認為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所處地位)一般。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是造成職教師范生“棄教”的原因之一。85%的人認為職教師范生與普通類師范生的區別是培養側重點不同,前者注重實操能力,后者注重理論能力,這是符合客觀事實和專業教育目標的。
(四) 職業發展:
結果顯示,83%對職業前景持光明且樂觀的態度,認為有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職教教師崗位需求仍然較大、專業熱門且就業方向寬廣。所在的學校重視專業技能培訓及實習工作從而具有較強的競爭力與認為職教師范生的崗位要求低從而容易取得職位,這兩點比例約33%,從側面表明職教師范生對于自身獲取工作的能力信心較大。
(五) 職業能力:
結果顯示,調研對象認為必須掌握的五項能力依次是“擁有堅定而正確的教師信念,具備較好的師范素質”、“得到系統的師范技能培訓”、“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強”、“參加過專業/學科競賽、活動”,表明了職教師范生對于全面綜合素質的重視。而對于自身弱勢方面,集中在“沒有或較少做過相關的專業項目”、“參加過相關的專業/學科競賽、活動較少或沒有”、“獲獎證明太少”、“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師范技能培訓”“沒有或者極少技能證書”這五個方面,也從另一方面表明了職教師范生對于實踐能力的看重。
(六) 職業準備:實操能力是最大的軟肋。
結果顯示,認為在校期間最大的收獲是“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的師范技能”。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生著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師范技能的掌握,為將來的就業做未雨綢繆的準備。但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專業動手操作能力”選項只有不到2%的比例,學生普遍認為實操能力的培養程度不足,收獲不大。
三、 調研結論
根據調研的結果分析,高校職教師范生在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大背景下,能夠正確意識到職教職業的特殊性、崇高性和開放性,對職教職業的未來有著樂觀美好的愿景,在職業選擇上不僅能夠考慮到個體的發展,也考慮到了社會現實和客觀情況。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職教師范生都具有積極進取的態度,希望能夠做好職業規劃和就業準備,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行動性。此時高校必須承擔起引導和教育學生形成符合社會主流的職業價值觀的社會責任,將職教師范生培養成合格的職教師資隊伍接班人。所以,高校必須狠抓專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從低年級抓起,從理想信念、專業理論到實操能力全方位進行培養和鍛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以培養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并切實改變“重理論輕操作”觀念問題,從“理論型高?!敝鸩较颉皯眯透咝!鞭D變,從而真正實現學思合一、知行合一。另一方面,職教教師承載的社會期待和要求與自身社會地位的認可度不平衡不匹配,這點需要社會各界給予正面的關注,改變職教教師在中國教育行業中的弱勢地位,培育出真正的“工匠精神”。
參考文獻:
[1]于海波,張大均,張進輔.高校師生職業價值觀研究的初步構想[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27):61-66.
[2]陳靜,李衛東.大學生職業價值觀、自我效能感和就業能力的關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05):106-110.
[3]朱琦.試論當代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及其影響[J].教育與職業,2008(05):174-176.
作者簡介:楊燕佳,廣東省廣州市,廣東技術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