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工藝在其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浸潤了傳統本土藝術文化,富有當地文化特色。而由于時代的變遷,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許多民間工藝傳統技藝逐漸被人所遺忘。圍繞民間工藝技術,全面開展開放式教學模式,不止是教學模式的改革,也能更好地保護民間傳統工藝。
關鍵詞:民間工藝;美術教學;融合
當代藝術中的民間美術不止早已走出國門,民間工藝傳承人也走進各個高校的課堂,傳授泥塑、剪紙、刺繡等技法。中央美術學院呂勝中教授的小紅人剪紙系列作品設計,更是把民間美術從“下里巴人”帶到了“陽春白雪”的境界,踏入了國際。民間工藝是我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體現,是維系我國民族情感的基礎。在美術課程教育中,除了讓學生學習美術知識與技能以外,培養學生對民族的認同感,同樣是相當重要的。
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尤其改革開放后西方文化的影響,國人的審美觀念和趣味越來越趨于西化,許多優秀的民間工藝的地位岌岌可危。以苗繡為例,《貴州商報》曾報道,研究民族服飾的學者曾憲陽先生也很無奈地嘆息:祖祖輩輩遺留下來的苗族盛裝服飾近幾年來幾乎全部“流失”,現在很難找到一件精品。為何會出現這一狀況就是民間工藝的現狀存在著許多問題。首先就是傳承的問題,許多熟悉民間工藝的藝人的年齡都已經老化,而年輕人無法沉心于傳統工藝,認為既辛苦報酬又不是很高,使得民間工藝后繼乏人。以徽墨為例,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一,由于其制墨工藝復雜,工作繁重,沒有年輕人耐心學習這門手藝。老工人退休之后,就沒有人會這門手藝,沒有傳承,民間工藝本身即使有再多的經濟價值和實用價值也無以為繼。其次,民間工藝的教育缺失。目前在正式的課程教育中,鮮少有與民間傳統相關的教育,而且許多從事藝術類的專業人員認為只要是民間的東西,格調就不高。這樣的普遍意識造成民間工藝的發展異常艱難。
在這樣的一種教育體系下,若要推廣本土文化價值觀,堅持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怎樣在學校開設與民間工藝有關的課程,保證不與其他主流課程相沖突?如何培養教授民間工藝課程的老師,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民間工藝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哪些?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還待有一個完整的融合機制來解決。
一、 民間工藝與高校美術教學融合的方法
1. 利用民間工藝特性,突出美術教學的民族文化特征
民間工藝一般都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特征,它能反映一個地區的族群在長期生產勞作過程中形成的獨特藝術樣式。而現代美術創作已經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因而美術類的教學也要與這樣的方向并駕齊驅才具有長遠的生命力。在多元化的選擇當中,選擇民族的即是選擇世界的。立足地方民間資源優勢,建構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美術教學與創作體系,這對于高校藝術設計教學的發展和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
2. 研究民間工藝風格,創新美術教學
民間工藝的具體表現形式有許多,比如漆器、剪紙、皮影等等。而且大部分民間工藝品的色彩絢麗、造型獨特,而這些元素與美術之間是有許多共同點的。通過挖掘它們的形態特征和造型特點進行研究和考察,可以拓寬出新的美術表現手法和形式。還是以苗繡為例,苗繡屬于傳統民間工藝,它的應用能讓人們感受到自然和淳樸。如果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加入相關元素不僅能加重文化內涵,還能給人在一般服裝中鮮見的視覺印象,為現代服裝賦予生命力。在現代服裝設計中苗繡工藝的運用主要有兩種:一是傳承傳統的改良組合式設計,這種設計運用是將苗族服飾元素繼承、或拼接組合地運用在服裝中;二是創意設計,這一類的設計作品只是單純地把苗繡元素作為靈感出發點,通過找尋與苗族刺繡元素相關的創意點,從而創作出與其具有某種聯系的服裝樣式。像近幾年的大牌服飾中(如CUCCI)就有許多苗繡的元素。這樣的設計運用不僅讓服裝具有實用性,同時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而這也會給學生在學習設計中帶來新的啟發。
3. 有效鏈接社會民間資源,開設課外實訓基地
民間工藝與美術教學融合研究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可以組織學生走出去。現在大學都有實訓課,可以在美術教學的實訓課中直接安排學生去到民間工藝的發源地,與當地民間藝人交流,深入民間體會當地民俗活動與民間工藝,在考察地體驗到的感覺相比課堂要深刻得多。另外,現在有很多民俗館和民間工藝研究所之類的學習機構,而且這樣的機構都配備專業講解人員,學校可以與相關機構聯系,安排學生參觀交流。在類似這樣的實訓活動中,學生對美術與民間藝術之間的內在聯系會揣摩得更深刻,而且這樣的教學形式也更豐富多彩。
二、 民間工藝與高校美術教育機制融合的意義
1. 有利于傳統文化的繼承和保護
由于現有美術教育體制,美術欣賞課程基本都是按西方美術的造型理論來闡釋視覺藝術,甚至包括中國繪畫藝術。在這樣的體制下,民間美術研究一直沒有得到美術專業人員的重視,直到近幾年國家的倡導非物質文化遺產,許多人才意識到民間美術的重要性和價值所在,而作為美術教師,本身就有更高的審美素質,加上各個高校也擁有更多的科研資源,因而將民間工藝與高職美術教育機制融合不止有利于民間美術資料的研究和梳理,也有利于地方民間美術體系的發展與構建。把民間工藝融入到高校美術教學中,不止順應了現代美術教學理念,還為民間美術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理論參考。
2. 能挖掘更多的繼承民間工藝的專業人才
與經濟的高速發展相對應的是從事民間工藝行業的人越來越少,民間工藝傳承與發展最根本的問題也是人才的培養。而教育才是民間美術保護和傳承最根本的途徑,教育部部長也曾指出希望各地方高校在傳承和發展本地方民間美術時應積極發揮自己的職能作用,對待本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保護中也應竭盡所能。高校融合民間工藝不僅能普及民間美術的知識,還有利于培養民間工藝在未來的接班人,提高從事這一行業的整體文化水平,這樣也能使地方民族文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3. 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現在許多高職學校都是以培養實用型人才來提高學生將來的競爭力。民間工藝的許多具體手法帶有很強的實操性,尤其適合高職美術專業類學生。高職類美術專業學生的基礎繪畫能力本就不比專業美院的學生,如果要彌補的話就可從實踐操作入手。而民間工藝的獨特手法不僅能豐富學生技藝的操作經驗,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4. 有利于設計創新
教育應著重培養學生們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掌握先進的設計理念,使學生有多元化的設計表達手段。中國傳統民間工藝所蘊含的元素恰恰可以成為藝術創新的來源——不論是藍印花布印染圖案中的對稱均衡,還是陶瓷藝術中豐富的色調,抑或是剪紙中的夸張變形,這些民間工藝的具體特征其實都可運用于高校美術教學中的課程中,而且不論是美術基礎課程還是藝術設計類課程都可以參照使用。除了教育課程中,實際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設計創新:2013年,KAP首席設計師帶領團隊深入黔東南的村寨,詳細了解苗繡的特點,并把這種有中國元素的傳統工藝融入到設計中,帶出了不一樣的奢華感。
綜上所述,我們把民間工藝引入美術課程教學中,實際上也是對民間工藝的繼承和保護,起到了承擔弘揚和傳承民間工藝美術的責任。
作者簡介:周惠,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