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能夠有效地促進“全納教育”的貫徹落實,使得每位殘疾兒童都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就要必須充分重視對重度殘疾兒童的送教上門工作,這樣可以使得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發展與普及,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改善殘疾人的生活,充分貫徹“尊重生命、傳播大愛”的基本理念。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各級政府以及相關的教育機構就必須要充分關注并且貫徹落實對殘障兒童的送教上門工作。本文主要探討了對殘疾兒童開展送教上門工作的方法與途徑,希望可以有效地促進此項工作的貫徹與落實,全面推動我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的廣泛普及與發展。
關鍵詞:送教上門;殘疾兒童;實效性;全納教育
當前,我國正積極地提倡送教上門工作,這也成為特殊教育學校以及教師面臨的新工作以及新挑戰。此項工作的任務比較繁重,而且送教對象的殘疾類型相對很多,分布比較廣泛,這就使得此項工作的難度相對較大。為了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那么送教指導教師就要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素養。要端正工作態度,充分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并且要積極地加強與受教對象家長、專業醫生以及社區等的交流與合作,進而努力提升此項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全納教育”的普及與落實,使得殘疾兒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其生存能力。
一、 制定科學完善的送教上門制度
為了確保送教上門工作的貫徹落實,那么就要積極地實行校長總負責制,并且要組建送教指導小組,小組成員選擇的是學校經驗比較豐富的骨干教師,教導主任負責完成送教的常規工作。要對重度殘疾兒童推行“多對一”的送教上門教學指導模式,也就是由特殊教育學校的2~3名骨干教師以及普通小學的定點送教教師組建成為一支送教隊伍,由這支隊伍針對某個重度殘疾兒童提供個別化的教育活動。另外,還要實行“一對多”的教學指導模式,即為由特教學校的一個送教指導小組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對多個點的普通小學送教教師進行指導,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實現送教上門工作的廣泛普及,使得盡可能多的重度殘疾兒童可以獲得相應的教育。
二、 實現摸底調查,確定送教對象
在學校正式成立送教指導小組以后,小組成員以及普通小學的教師要分批分點地到每個送教對象家中完成摸底調查工作。例如,某市的在冊送教對象共有58名,其中大部分的都是在農村居住,家庭條件十分困苦,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對此,送教指導教師就要對受教對象以及其家長進行耐心的講解送教上門的基本原則與重要價值。要使其充分了解此項工作是充分遵循“免費教育”及“家長自愿”的基本原則,進而有效地排除家長的后顧之憂,努力獲得家長的積極配合。在完成入戶調查工作以后,需要填寫“送教上門的摸底調查表”,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送教對象。
三、 科學評估學生,制定個別化的教育計劃
指導教師要全面分析送教上門對象的基本情況,如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等,全面掌握其本身的優勢與弱勢,在此基礎上制定個別化的教育計劃。對于重度殘疾兒童的教育問題而言,最為關鍵的即為生存技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例如,某一重度腦殘兒童,由于其常年臥床不起,僅僅只有兩只眼睛可以轉動,生活不能夠進行自理。對于此類學生而言,其最為需要的是基本照料,因此可以為其提供一些輪椅等輔助工具,幫助其走出家門,使其與外界接觸,能夠了解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要結合其具體情況,在情況允許的狀況下,指導其做一些肢體康復訓練等。另外,由于這些學生長期患病,因此情緒往往較為消極,對此,音樂教師可以結合個人的特長,在送教計劃中列入音樂康復,進而有效地幫助學生消除不良情緒,使其更加積極樂觀。
四、 做好送教指導,加強普特交流合作
為了可以更好完成送教上門工作,那么在指導普通小學的教師完成對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以后,送教指導小組就要積極地做好定點指導以及對接指導。要合理地安排送教時間,并且將其進行固定。另外,要結合送教對象的實際狀況,為其征訂特教學校使用的教材,其中主要涉及認知康復、運動康復以及溝通康復等方面,還可以征訂生活數學以及生活語文等出版物。并且可以結合具體狀況,為普通小學的送教教師提供教材參考意見。
此外,要加強普特之間的交流合作。因為普通小學教師所具備的康復技能以及特教專業知識相對比較匱乏,因此往往會較為依賴特殊教育學校的指導教師。對此,特教教師就要加強教育示范工作,加強與普通小學教師的交流與溝通,或是可以通過書面的形式為普小教師提供教學指導。并且要加強與家長的交流,使得家長能夠給予更加全面的配合。
五、 做好學期評估,制定個性化檔案
在一個學期結束以后,送教指導小組就要對送教對象進行全面的學習評估。對送教材料進行全面、科學的整理,并且要對學期的送教工作進行系統的總結。普通小學的送教教師要將個案材料進行整理歸納,要對送教上門學生的學習情況、個案綜合分析表以及教學活動設計表等內容進行全面的整理,掌握受教學生的進步情況,了解其各個方面的改善情況,在此基礎上創建完整的送教上門對象的個性化檔案,這樣就能夠為今后個別化教育計劃的科學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據,從而使得接下來的送教上門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更好地改善受教對象的生活。
總之,隨著“全納教育”理念的逐漸深化,也使得送教上門工作成為特殊教育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此項工作面對的教育對象比較特殊,分布比較廣泛,受教對象的殘疾類型也較多,因此使得此項工作面臨著較大的難度。所以,特殊教育學校就要積極地組建送教上門指導小組,并且和社會各界加強交流與合作,努力實現此項工作的貫徹落實,提升此項工作的整體質量與實效性,進而為殘疾兒童的身體康復與職業技術技能教育等提供更好的服務,使得殘疾兒童可以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全面提升其生活質量,提高其生存能力,全面推動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善亮,王玉蘭.融合教育架構下“送教上門”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2016,(7):9-11.
[2]史恩勝,吳嵐.送教上門:特教學校功能的創新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2015,(3):46-47.
[3]王玉玲,盧寧.融合教育架構下“送教上門”的探索[J].中國殘疾人,2016,(12):50.
作者簡介:
王德財,重慶市習水縣特殊教育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