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準扶貧”是國家方針政策,輔導員在高校精準資助中擔任著重要作用。本文從輔導員角度出發,剖析精準資助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從精準認定出發,加強貧困學生精神資助,提高精準資助能力及水平。
關鍵詞:精準資助;貧困生;問題;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0月到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概念。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調研貴州省時強調“要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2015 年 10 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召開扶貧開發大會,下發了《關于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確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一系列文件出臺對高校學生“精準扶貧”工作提出要求、指明了方向。作為高校輔導員,從學生申請、認定、核實、教育等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認為高校輔導員在貴州省高校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之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 秉持公心、全面把握、精準識別
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前提是精準識別在校就讀農村貧困戶學生身份。在大學生“精準扶貧”工作中,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身份的精準認定是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同樣也是高校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難題之一。開展精準扶貧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工作是基礎,只有做到對家庭經濟學生的精準識別,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精準扶貧工作的公正公平,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執行者,必須做到對困難學生的精準識別。一是以《扶貧卡》為首要依據并對其進行認真審核,審核中要注意建卡日期是否有效,相關信息是否填寫完整,所蓋公章是否具有符合規定等,對審核通過的學生可暫時先確定為其家庭經濟困難;二是在《扶貧卡》基礎上對學生在校情況進行全面觀察,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及消費情況,通過班級同學、舍友、家長等全方位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做到對資助學生的全面了解;三是通過學生投票選出班干代表、寢室代表、學生代表、黨員代表等,建立一支學生信得過的三級評議小組,依靠傳統三級評議小組對學生進行公平、公正、公開投票評審;四是在精準認定工作中,輔導員自身應當秉承公正廉潔之心,充分發揚基層民主,全面了解學生家庭情況,結合班級評議結果根據精準《扶貧卡》,做到校內與校外調查相結合;《扶貧卡》與實際消費情況相結合;客觀標準與主觀需求相結合,完成精準認定。
二、 用心教育、思想引導、精準幫扶
在高?!熬珳史鲐殹惫ぷ髦?,更關注對家庭貧困學生的經濟資助而忽略了精神扶貧,作為高校輔導員應該利用好各種資源,加強對“精準扶貧”學生的精神幫扶。
1. 思想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部分“精準扶貧”受助學生“精神貧困”問題,與缺乏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密切聯系。因此,應該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個別談話、聯系家長、實踐活動等多途徑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精準扶貧”學生增強對理想信念教育內容的認同。
在具體的思想引導過程中,輔導員先要加大對貧困學生思想動態的重視程度,及時掌握貧困學生的實際想法與需求,在引導實踐過程中,可以有效結合自強教學和勤工儉學、誠信教學和助學貸款、表率教育和典型評選等等,緩解貧困學生家庭的經濟壓力,為推動貧困學生全面發展鋪墊基礎。從心理疏導角度來說,輔導員先要扮演好輔導者角色,切實做好預防式集體心理輔導,幫助全體學生養成良好的貧富觀,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在此過程中輔導員依舊要保持客觀公正,尤其是對于已經出現負面心理影響的個別學生更要加以重視,進行耐心輔導。在落實好資助之后,輔導員還需用心鼓勵貧困生,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
2. 心理疏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精神狀態。因受家庭貧困影響,“精準扶貧”受助學生極易引發比如自卑與自尊的雙重性格沖突、人際交往障礙、自強自立意識薄弱等心理問題,因此應加強對學生心理疏導,鼓勵學生參與勤工助學、社團組織、聯誼晚會等活動,積極與同學、老師增強相處交流機會,學會處理人際關系,不斷增強自信心。
3. 激發情感,幫助學生建立感恩情懷?!帮嬎荚矗鲌D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精準扶貧”受助學生更應該要懂得感恩。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好好學習,提升能力,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學習成績來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父母、感恩老師及同學。
三、 及時跟進、精準管理
精準管理具有科學性,有利于提升資助工作質量與效率。跟進貧困學生實時動態,保障被資助的學生能夠有進有出,可以促進精準管理目標的有效實現。所以,輔導員應在充分了解與掌握貧困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創建相應的信息檔案庫,準確記錄貧困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狀況,并積極完善他們的檔案庫,保障檔案庫的有效性與完整性。為了保障精準管理的順利實施,輔導員還應以更加主動的態度對信息檔案庫進行維護,實施動態管理,即首先及時跟進已入庫的貧困學生,進一步掌握他們當前的學習、生活及思想狀況,做好審查工作,避免出現重復資助的現象;其次及時為尚未入庫但因緊急事件影響家庭經濟條件的學生建立檔案,解決他們的困難。從某種程度上說,動態管理的實施降低了負面現象的發生幾率,如應該得到資助的學生沒有得到資助、家庭經濟狀況得到顯著改善的學生依舊享受資助等現象。另外,輔導員還應及時跟蹤貧困學生使用資助資金的狀況,引導他們正確合理地使用資助資金。
參考文獻:
[1]張遠航.論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精準資助”[J].思想理論教育實踐研究,2016,(1).
[2]陳德洋.高校資助育人體系中心理疏導功能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
作者簡介:
譚嬌艷,講師,貴州省遵義市,貴州師范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