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防建設力度的加大,消防部隊的經濟活動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監管難度越來越大,急需審計工作保駕護航,審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結合近年審計結果來看,消防部隊內部審計工作雖然在推進和保障隊伍建設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但與目前的工作任務需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認清消防部隊審計工作現狀,解決審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維護部隊財經秩序,促進部隊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免疫系統”功能,是當今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關鍵詞】 審計 現狀分析
一、審計工作現狀
(一)審計質量不高,工作深度廣度不夠。總隊對基層單位的審計還僅限于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方面,而對于效益審計、信息化項目審計等方面幾乎沒有開展,審計也僅僅停留于程序,對是否實質性發生沒有進行探究,不能做到審全、審深、審透。有的單位開展審計項目盲目追求速度,存在重點審計環節和關鍵項目被遺漏的風險;有的單位開展審計項目檢查不深,追查不徹底,審計疑點被輕易放過;有的單位在編寫審計報告中,總結成績較多,反映問題較少,主要表現在反映現金管理、資產管理薄弱問題多,反映大項采購、基建修繕等重大經濟事項問題和領導干部經濟決策權、物資調配權等重要經濟權力問題少,審計職能被弱化。
(二)審計隊伍建設滯后,力量薄弱。目前,專兼職審計員人數少,除總隊設立了審計處,配備了專職審計員,支隊級單位未設置專門的審計機構,都是由財務人員或政工干事兼職審計人員。按照公安部“兩年全部輪審一遍”的總體要求來看,審計隊伍規模偏小的問題突出。此外,審計是一項兼顧綜合性和專業性的工作,基層單位在開展具體的審計工作時,受“財務人員兼職審計”這一現象的影響,把審計工作等同于財務檢查,一味的翻憑證、看報表、抄數據,缺乏招投標、工程建設、設備引進和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導致無法對部隊內部管理機構、內部控制狀況、業務規范狀況等事項作出評價和建議,抓不住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面,從而制約了審計效率的提高。
二、加強審計工作的對策
(一)培養審計專業思維。積極培養工作人員的審計專業思維,對發生的經濟業務,習慣于從原因、對象、地點、時間、人員、方法六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審查原因,通過查閱年度預算、采購申請、黨委會議記錄等資料,重點審查原因一致的重復性支出;二是審查對象,通過查閱領用清單、入庫手續、工程驗收單等資料,重點審查購買的物品、工程和服務等對象的真實性;三是審查地點,通過查閱銀行回單、合同等資料,重點審查選擇駐地以外地區的供應商的原因是否充足、合規,經費支出是否必要、真實;四是審查時間,通過查閱經費支出申請填報時間、黨委會召開時間、合同招投標時間、經濟合同訂立的時間、付款報銷時間,重點審查資金安全和內部控制管理情況,有無經費支出先開支后審批的現象;五是審查人員,通過查閱合同、營業執照等資料,重點審查物資、服務、工程供應商及供貨人是否具備相應資質資格;六是審查方法,通過查閱招投標資料,重點審查采購方式的選擇是否符合規范,使用地方財政性資金購置納入集中采購目錄以內或者采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服務等是否實施政府采購,應該招標或競爭性談判的是否履行招標競價手續,裝備器材采購是否按總隊要求實施等等。
(二)健全完善審計制度。一是要落實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制定出臺《寧夏消防總隊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制度》,建立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明確將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有關“三重一大”等事項列入議事范圍,通過黨委統領管審議審、聯席會評價決策、通報改進的組織領導格局,構建起更加科學、合理的審計工作組織領導框架;二是實行審計公示制度。在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和專項審計都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審前和審計結果公示。審前要對審計范圍、審計內容、審計對象在被審單位進行公示,接受群眾對被審對象履行經濟職責的情況進行評議和對嚴重違紀情況進行舉報。審后要對發現的問題,根據保密情況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示。三是實行審計責任追究制度。對拒不執行審計意見或屢查屢犯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責任追究;對嚴重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和發生重大經濟案件的,實行責任倒查;對財務人員沒有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而發生嚴重問題的,要追究財務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的責任;因審計人員沒有嚴格履行職責而出現嚴重失誤的,要追究審計人員的責任。四是完善審計線索移交制度。聯合紀檢部門,研究出臺《審計線索移送和協作配合制度》和《審計線索移送和接收處理事項管理辦法》,確立案件線索雙向移送和協助配合機制,規范案件線索移送工作流程、協助配合工作要求,雙方的責任和權限等,公開審計線索移交結果,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的公信力和審計線索移送處理的威懾力。
(三)加強人員培養。一是整合內部審計資源。成立“內部審計人才庫”,加強專、兼職審計人員業務培訓。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培養一批懂經濟、懂財務、懂法律的復合型審計專業人才,進一步充實內部審計力量。二是整合外部審計資源。建立“社會中介機構和專家庫”, 公開遴選工程造價等方面專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服務推進部隊內審工作,全面提升審計監督管理能力,推進審計監督常態化。三是嚴格實行持執業資格證上崗制度,增加專業技術干部比例,鼓勵和支持審計干部參加職稱評審。關心愛護審計干部的成長進步,在職務晉升、轉業安置等方面給予照顧和協調,解決后顧之憂,促進隊伍穩定。四是建立完善審計人員績效考核制度,積極探索建立和實施科學合理的審計工作績效評估制度,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客觀公正地評價審計人員的工作績效,重點突出工作質量、審計成果、信息宣傳、審計成本。對審計績效突出的給予政治物質上的獎勵,對工作拖拉散慢、得過且過、業績平平的給予告誡,調離審計崗位等處理。
作者簡介:李文嬋(1987-),女,漢族,籍貫河北邢臺,學歷碩士研究生,職稱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審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