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它打破了教育的時間、空間以及資源限制,給網絡能覆蓋到的地區的孩子們帶來了驚喜。在新時代大環境下,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地運用互聯網資源,讓“互聯網+”助力于我們的語文教學呢?本文將作一個具體闡述。
關鍵詞:取之有道;依需選料;充實大腦
提到“互聯網+”這一概念,許多人都不陌生。這一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騰訊公司創辦人馬化騰提出:“互聯網加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么呢?”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行業和領域都受到了它的影響。同樣,作為百年大計的教育行業也正在接受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許多教育資源的開發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也有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一些東西充斥于互聯網之中,影響著孩子身心的發展。在“互聯網+”時代,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在“互聯網+”時代,真正有知識、有智慧的并不是某個人,而是互聯網本身。它有一個超容量的大腦,互聯網里知識的提升和變化沒有止境。因此,當今社會,教師的教學要融入“互聯網+”的“智慧”。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它打破了教育的時間、空間以及資源限制,給網絡能覆蓋到的地區的孩子們帶來了驚喜。據有關資料顯示,教師和學生使用互聯網教育產品的人數在逐年上升,小學年齡階段的互聯網學習用戶也越來越多。對于小學生來說,身邊就像多了一位“智能機器人”一樣,可以靈活運用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在新時代大環境下,如何引導學生合理地運用互聯網資源,讓“互聯網+”助力于我們的語文教學呢?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面對渴求知識的學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不能落后,需要靈活改變教學策略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一、 資源眾多,取之有道
面對無限多的網絡資源,我們驚嘆歡喜之余,最重要的是要學會使用,把眾多的對自己有幫助的互聯網資源,收入囊中,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樣去檢索資料,納為己用。在備課過程中經常會發現,許多有用的備課資源怎么搜也搜不到,勉強找到了相似的,內容往往支離破碎,垃圾廣告還夾雜其中。偶爾有中意的內容,選中了想下載,卻被告知得下載他們捆綁的應用程序,更多的是只讓預覽其中的一小部分,再往下看乃至下載保存還要交錢才能完成,真是令人無言了。
后來,一些教育名家推薦幾個實用的網站,像鳳凰教育網、好課件吧,第一課件網等,這些教育資源內容比較實用,可供借鑒的東西也較多。之后如果還想作進一步的處理,像超級鏈接啦,動畫設計啦,局域共享啦,這樣技術稍高的操作,剛開始需要計算機專業的教師幫忙,慢慢地自己也就學會了。
二、 課內閱讀,依需選料
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吸收古今優秀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互聯網無限擴大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跨越時空的方式為人們呈現了大把大把的資源。在學習語文書本上知識的時候,可以發動學生去搜集互聯網上的相關資源。從而更好地領悟課文內容。
如教學《水上飛機》這一課時,在遷移拓展這一環節,可以設計這樣的活動:如果讓你造水上飛機,你還想讓它發揮哪些新的作用?讓學生做一回設計師,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飛機的各種資料,再綜合為自己的創意,將自己設計的水上飛機的名字、用途寫成一段話并配上插圖,讓學生從資源搜集的過程中感受祖國科技的力量,從而產生愛科學、學科學,為人類造福的情感。
在學習《廬山的云霧》這一課時,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廬山風景的資料,可以是介紹景點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關廬山的古詩,還可以是展示廬山景色的圖片。結合觀看動畫片《西游記》中孫悟空騰云駕霧的視頻,體會云遮霧繞、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奇景。
三、 課外閱讀,充實大腦
語文課本只是學習的一個載體,語文能力的培養更多內容在課外,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有利延伸和必要的補充。網絡閱讀能提供大量的圖書資源,減少在閱覽室或圖書館閱讀的限制。教育學生要想學好語文,課外閱讀是極其重要的一環。互聯網圖書閱讀資源琳瑯滿目,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網站,如“超星數字圖書館”,它是現在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在線數字圖書館,里面提供了大量的電子圖書資源。
其中包括文學、自然科學、計算機等五十余大類,幾百萬冊電子圖書,有很大一部分是免費的電子圖書,并且每天都在不斷的更新內容。學生課余進入數字圖書館閱讀,并可以摘抄記錄,久而久之,閱讀量會越來越多。電子閱覽是閱讀教學的有益補充,是每一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知識的積累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另外,還可以向他們推薦一些“第二課堂”類的網站,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如:語文大觀園、小學課堂、央視視聽、趣味識字、小學生作文課堂、語文天地等等。其中央視視聽里,有現在人氣很高的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從當中的20期節目中可以接觸到幾百首古詩詞,賞中華詩詞之美,品生活之韻,可以引發學生對古典詩詞的濃厚興趣。還有《中國漢字書寫大賽》等都是很優秀的學習資源。多種渠道學語文,充實學生的大腦,這樣才能做到厚積然后薄發。
結束語:當今社會,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可謂是一日千里,面臨人類發展史上的又一次大飛躍,教師應該盡快熟悉和接受因信息時代而日益改變的新的教學大環境,不斷努力的學習,更新教育觀念,使自己更強大,才可能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迎接新時代的挑戰,真正成為適應現代化教學的人民教師。
參考文獻:
[1]高南祥.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M].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5(6).
[2]魏仲宇.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1(23).
作者簡介:陳秋菊,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胡集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