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兢+榮燕+陳友誼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物資的短缺相對來說已經解決,但是人對知識、生產技能、個人發展、經濟條件和社會公共服務平臺等的需求型短缺,和人的這些需求社會供應不足型短缺仍然沒有解決,人的短缺因素也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重要原因。應著力消除這些短缺經濟因素,使涉毒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走上正規的致富途徑。
[關鍵詞]農村進城務工人員 涉毒短缺經濟 影響
[中圖分類號]C91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6623(2017)05-0105-04
近年來,涉毒問題日益嚴重,成為危及社會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問題。本文擬用短缺經濟理論對此進行分析。
一、短缺經濟及人的短缺問題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社會物資財富極大豐富,社會短缺相對來說已經解決。然而,人的短缺問題,即人對知識、生產技能、個人發展、經濟條件和社會公共服務平臺等的需求型短缺,和人的這些需求社會供應不足型短缺依然存在。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和城市人之間的經濟條件差距仍很大,農村人參與城市社會生產的能力較弱,而且難以享受城市的社會資源和城市政府提供的服務平臺。社會物資的短缺可以通過發展生產力短時間解決,而人的知識、生產技能和個人發展的短缺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少進城務工人員不注重或者沒有辦法解決自己的知識、生產技能和個人發展的短缺時,便急于想方設法甚至采用違法犯罪的方式來解決經濟條件的短缺。
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特點及短缺經濟因素分析
(一)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特點
1.涉毒人員呈血緣化和地域性特點
第一,同一家庭或同一家族的眾多成員共同參與涉毒活動。他們在共同涉毒獲取經濟利益過程中發揮家族式群體的作用,表現為夫妻共同涉毒,父母和子女共同涉毒,兄弟姐妹共同涉毒,親戚鄰里共同涉毒等。在這種共同涉毒犯罪中,家族血緣關系成為特殊的紐帶,形成相對穩定、團結和信任的組織,他們互相庇護,進行有組織的涉毒活動。第二,妻承夫業、子承父業參與涉毒活動。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中,丈夫一旦因涉毒被判刑或死亡,妻子與丈夫原來的朋友一起繼續涉毒。上一代人因涉毒被判刑或者死亡,子女長大以后,也參與涉毒。第三,鄰里鄉親共同涉毒犯罪。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關系短缺,往往借助以籍貫為紐帶的“老鄉”、“朋友”等鄉親鄰里關系維護自身的利益,容易走上涉毒犯罪的道路。某一地域的人員如果出現涉毒者,在較短的時間內便會有來自同一地域的另外一些老鄉或朋友涉毒,他們利用鄰里信任關系結成團伙共同犯罪。
2.涉毒人員呈低素質和年輕化特點
第一,涉毒人員呈低齡化趨勢,女性涉毒者比重不斷攀升。目前在城市的外來務工人員以青年勞動力為主,他們文化和技能短缺,因而,該群體中的涉毒人員也呈現出低齡化的趨勢。另外隨著女性外出打工者的增長,女性涉毒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態勢。第二,涉毒人員文化程度偏低,謀生的技能較差。有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人生目標模糊,也缺乏謀生能力,在城市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一些人堅持滯留在城市,有的就走上了涉毒犯罪的道路。第三,法制觀念淡薄,是非觀念較差。一些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缺少是非辨別能力,對違法犯罪麻木,很多人不惜一切代價冒死去做。
3.涉毒人員具有分散性和流動性的特點
由于城市的社會資源平臺有限,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難以進入城市正規職業領域,他們的職業不穩定,收入時有時無,住所變換頻繁,他們的涉毒犯罪也具有分散性和流動性。第一,進城務工的涉毒人員來自全國各地,流動性很強。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流動一般是依托基于地緣親緣基礎的社會網絡,所在崗位具有短暫性和臨時性的特點,進城務工涉毒者也表現為跨地區、跨職業流動的特點。第二,進城務工的涉毒人員具有分散性的特點。進城務工者往往分散居住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販毒時一般也是單獨行動。第三,網絡涉毒犯罪呈上升趨勢,零包販賣型毒品犯罪情況突出。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成為他們毒品約購的重要渠道。毒品違法犯罪活動線上線下融合,線上線下同步,通過網絡發布毒品銷售信息、發送涉毒快遞、掃碼進行毒資支付、建立微信群引誘新吸毒人員以及組織集體吸毒等。進一步加劇了毒品的傳播蔓延,社會危害極大。
(二)短缺經濟因素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影響
1.經濟收入短缺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影響
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與經濟收入短缺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一群體一般家庭經濟狀況較差,部分人員希望通過涉毒來改善。第一,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經濟收益的絕對量小于其他社會成員。他們普遍收入偏低,有的甚至拿不到自己的工資,最終成為城市的新貧困群體和弱勢群體。這些情況會對進城務工群體的涉毒犯罪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二,對合法的勞動收入感到失望,希望獲得補償型犯罪收入。他們中的一些人對合法的勞動獲取收入感到失望后,便可能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較大的利益。而那些引誘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犯罪分子也會以此作為借口,說服他們來參與涉毒。第三,巨大的消費市場和高額的利潤,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犯罪屢禁不止。對于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來講,販毒所支付的勞動成本少,又能帶來較高的經濟收益。即便是零星販毒的收入,也遠遠高于打工的收益。還有一些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染毒后希望以販養吸,他們每次販賣的數量盡量控制在嚴厲打擊的范圍之內,涉毒的暴利誘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愿意鋌而走險,甚至不惜賠上性命。
2.就業經濟成本短缺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影響
第一,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加大了外來務工人員就業經濟成本。在經濟下行和出口形勢嚴峻雙重壓力作用下,外來務工人員的就業經濟成本上升,部分人在城市或者根本找不到工作,或者只能從事低收入高強度的勞動,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在經濟新常態下缺乏就業的競爭優勢。第二,城市就業歧視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難以進入正常的就業渠道。由于國家正式職工的招工渠道欠完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難以成為城市企事業單位的正式成員,只能通過市場進入非公有制企業或成為公有制單位的非正式編制人員,或者自謀生路,在城市進行小額投資,從事小成本經營。小本經營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不僅謀生艱辛,而且可能滋生收入低、生活沒有盼頭、自己的勞動沒有尊嚴的負面情緒,進而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不滿意,希望能盡快找到一條致富的捷徑,部分人員希望通過毒品來改變困境而走上涉毒犯罪的道路。第三,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無力承擔職業技術培訓費用。農村進城務工人員一般文化素質比較低,勞動技能欠缺,謀生的本領較弱,這使得他們在城市謀生異常艱難。為了適應城市的用工需求,找到較高職位的職業和報酬高一點的工作,需要投入資金和時間參加就業服務和職業技能的學習和培訓。一些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雖然開始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免費服務,但崗位類型、服務模式往往不適應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需要。而職業中介機構、從事職業介紹活動的信息咨詢公司和培訓機構收取的費用又偏高。此外,即使是參加了學習與培訓,掌握了技術也不一定就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在希望落空后,如果他們又不愿意回到農村種田,就極有可能選擇鋌而走險,走上涉毒的道路。endprint
3.城市社會生活資源和公共平臺的短缺對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影響
第一,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差異,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希望通過涉毒改變生活狀況。農村進城務工人員進城后,經濟貧困狀況與流入地繁榮的經濟、富裕的居民生活和相對較多的個人財富會形成強烈的反差。他們居住條件簡陋,夫妻不能團聚,父母、孩子不能相見。隨著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城市房價的不斷上漲,扎根城市的夢想驅使他們渴望在較短時間致富甚至一夜暴富。進城的務工人員相當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總體上沒有經歷過生活的艱辛,既渴望像城市居民那樣生活,又不想像父輩那樣艱辛,這種失衡使他們在合法手段難以達到目的的情況下容易走上涉毒犯罪的道路。第二,城鄉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不同,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希望通過涉毒獲取財富。農民到城市以后,原有的勞動技能基本無用武之地,他們多是從事流入地居民不愿從事的報酬較低的臟、苦、累的工作,勞動強度大,但工作和收入卻不穩定,又感覺缺乏社會地位,容易被黑社會勢力所控制,成為毒品犯罪分子瞄準的對象。第三,城鄉之間不同的社會保障層次,使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感受到賺錢養家糊口和致富的壓力。他們的生活缺乏有效的社會保障,沒有失業保險和收入來源,甚至沒有安身立命之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迫于生存需要有可能涉毒犯罪。
三、遏制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的對策建議
(一)加強禁毒教育,解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短缺問題,使他們真正成為現代城市的勞動者
第一,加強禁毒教育。目前禁毒教育已經進入中小學課堂,新聞媒體的禁毒教育力度也較大,進城務工人員對毒品的危害性已經有所認識,但是禁毒教育還需進一步加強。戶籍所在地農村鄉鎮行政機構要切實加強禁毒宣傳,切實加強對進城務工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對涉毒人員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及時管理;要利用家庭和親情實施家庭禁毒教育。城市社區要承擔起禁毒宣傳的責任,對外來務工人員加強禁毒宣傳。社會單位要成立禁毒教育小組來宣傳禁毒知識,使外來務工人員自覺抵制毒品。第二,加強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就業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平臺上加強禁毒教育。過去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獲取就業信息,主要是通過老鄉親戚朋友和中介介紹,渠道相對有限。要進一步拓展就業新渠道,完善就業信息網絡平臺。通過發布系統、完整、全面的用工信息,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尋找就業機會提供便利,降低就業成本。同時在信息平臺發布禁毒信息,宣傳禁毒知識,指出毒品的危害性,讓外來務工人員尤其是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了解毒品知識,知曉毒品危害,自覺抵制毒品。第三,落實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同時加強培訓期間的禁毒知識教育。通過建立由政府、用人單位、社會團體與個人共同分擔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經費保障機制,強化用人單位對在崗外來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責任,用人單位應按規定支付職工職業技能教育培訓費;繼續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在其中開列一項禁毒教育經費,為職業技能培訓期間的禁毒教育提供經費保障,使禁毒教育成為培訓期間的必修課。第四,建立技能培訓激勵機制,讓進城務工人員有一技之長而避免走上涉毒途徑。為進一步增加外來務工人員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可以嘗試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與以后的待遇有機結合。對于考取專項職業技能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可適當提高補貼標準,同時要及時發布職業技能人才的指導工資標準,不斷提升職業技能人才的工資待遇,形成職業技能勞動者的評價、選拔和使用機制。形成促使他們積極向上的機制,使他們真正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現代城市勞動者,讓他們對未來工作和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從勞動中感受到尊嚴和榮譽。
(二)增加就業收入,解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經濟條件短缺問題,使他們同樣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
遏制農村進城務工人員涉毒犯罪,需要減少他們的經濟壓力,縮小城鄉之間的收入差別,使外來務工人員真正融入城市。第一,進一步規范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工資收入,將其工資收入納入城鎮職工工資保障范圍,切實實行同工同酬,使他們切身感受到通過勞動收入也能過上城市安定的生活。第二,落實工資保障準備金制度,保護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勞動權益。要全力推進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工資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政策保障措施,督促各類企業嚴格依法將工資按月足額支付給農村進城務工人員;要落實準備金專用賬戶,專項用于發生欠薪時支付農民工工資的應急保障,及時受理、及時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案件,同時加強對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的監督檢查。第三,科學合理制定勞動定額和工資標準。要根據行業特點,限制性規定企業的勞動標準與工作時間,在實行計件工資或提成工資等工資形式的用人單位,需要科學合理地制定勞動定額,規定每日或每月最高工時標準,以保護外來務工人員的身心健康權和休息權;要切實改善勞動條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保障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身心健康。
(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解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公共服務平臺短缺問題,使他們的勞動和生活無后顧之憂
第一,落實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將就業穩定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直接納入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對就業不穩定的務工人員,要量身定做繳費費率和繳費年限,以適合這一群體的生活保障措施,穩步做好將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納入社會保障體系的銜接工作。第二,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改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生存狀態。通過落實各項生活保障措施,積極吸收他們參保,為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建立失業保險救濟金和最低貧困生活保障線,建立收費公平的覆蓋農民工子女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制度,建立適合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醫療保險、失業救濟、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保證他們維持必要的生活水平線,使他們真正融入城市,工作生活無后顧之憂。第三,以立法形式落實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對一些違法企業加大處罰力度,暢通對涉事企業違規違法的反饋渠道。使社會保障成為企業員工正常的權利,成為進城務工人員應享有的權利,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一定程度上以規避他們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