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其對課堂教學的實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真正地實現“少教多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鼓勵合作,促使學生積極學習;豐富材料,增強課堂教學趣味這三個方面闡述了觀點,以期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少教多學;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少教多學”策略的提出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的,其注重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地發現問題,并通過合作學習解決問題,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與廣度,這與生本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貫徹落實“少教多學”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打造出一個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與情境,從而真正地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為其能力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
一、 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初中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與分析的能力,那么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收獲知識。當然,教師也不能將課堂完全地交給學生,而要在學習中給予學生指導,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而在教學中提出問題以啟發學生的思考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教師可以提出與課堂的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中掌握所要學習的內容,從而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而提高學生閱讀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本文的標題是《背影》,文中主要描寫的也是父親的背影。那么課文中幾次寫到‘背影?每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哪一次的背影最讓你印象深刻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會著重閱讀描寫“父親的背影”的段落,從而促使學生在閱讀時具有針對性。學生邊讀邊思,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分析思維,使其對所學的內容充滿學習探究的興趣,從而真正地實現語文課堂的“少教多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二、 鼓勵合作,促使學生積極學習
合作學習是當前大部分教師都常采用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他們的思維會得到發散,討論出來的結果也會更加全面,從而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分析文章的內容,理解課文的深刻韻味。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可以指出學生合作討論的目標,以保證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避免學生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閑聊,從而切實地促進學生的積極學習,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教學課文《晏子使楚》時,由于課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學生僅僅通過閱讀是很難體會到人物內心的性格特點的,那么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小組內可以先進行分角色朗讀,再基本了解了人物的特點與心理后,就可以準備角色扮演,并在班級內表演出來。通過學生的參與表演,他們對晏子的巧言善辯、楚王的多次侮辱也會有進一步的認知,從而有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并且,這樣合作學習的形式也會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三、 豐富材料,增強課堂教學趣味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豐富多樣,但是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僅僅通過教材上的內容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拓展,將課內教學與課外拓展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課堂的教學趣味。并且,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也要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教學課文《叫三聲夸克》時,教師就可以先借助多媒體將物質結構的視頻為學生播放出來,讓學生對這些物質組成有基本的認知,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地閱讀課文,并根據課文中所提到的內容繪制出一個物質組成的框架圖,這個框架圖不僅會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也會讓學生對這些物質組成單位有清楚的認識。在教學結束后,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讓學生在課下查找分子、原子、夸克等的資料,從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課文真正弄懂、掌握。生動形象的視頻、圖片資料也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趣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實效性。
總之,將“少教多學”的策略應用到初中語文的課堂中,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探索創新,以期找到更為適合的課堂教學方式,切實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保證學生學習的質量與效率,進而為其能力的提升提供基本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正式啟動[J].教育藝術,2012,(03).
[2]饒杰騰.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啟示——兼及“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J].教育藝術,2012,(08).
[3]毛金芳.“少教多學”在初中現代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作者簡介:
姚媛,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