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要:對于語文教學而言,閱讀教學是重中之重,這是因為語文教學一般都是以多篇幅的讀本為基礎的,以此來培養學生們的文學素養和語文知識能力。對學生們而言,語文閱讀教學的好壞意味著學生是否有良好的語文學習基礎,以及是否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觀,但是當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問題,以致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大大降低,因此,為了學生們的發展,必須采取一定手段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本文就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出發,簡要分析存在的問題,在問題的基礎上闡述解決問題的方案。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涵;存在問題;解決方案
對于學生而言,小學語文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者才會不辭辛苦的對此進行研究,并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放眼當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斷出現各種問題,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需要分析閱讀教學的存在問題,并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內涵
既然當前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那就有必要了解有效性究竟是什么,具體如下:
1. 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需要達到的標準和效果,而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那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否有效,重要的一個衡量標準就是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只有達到教學目標,這一閱讀教學才是有效的,反之,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是低效、無效的。
2. 學生有閱讀學習的興趣
從宏觀角度上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二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觀。因此,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的有效性表現在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時,就表現在:一是學生通過教學對閱讀學習有了熱愛;二是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了閱讀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 教師悅于閱讀教學
受到年齡等因素的原因,小學生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老師在教學時的熱情不僅能有效利用老師在課堂上注入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渲染課堂感染力,不知不覺中感染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有效提高。
二、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 預期目標未達到
預期目標是衡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否有效的重量衡量標準,當前閱讀教學在預期目標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學生們沒有學到相應的學習內容。學生在閱讀教學時由于自身注意力易分散的因素會產生疲勞感,即使老師的備課內容十分充分,由于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學生們有時會沒能在最佳教學時間內學習到全部的相應規定教學內容。二是學習未達到教學效果,即學生沒有學會相應的教學內容。
2. 學生學習興趣下降
小學生處于兒童期,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他們的附屬內驅力很強,學習的動力大部分來自于為了獲得教師和家長們的認同,這種學習動力隨機性大,很不穩定,而這種不穩定的學習動力嚴重影響學習興趣。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們對于閱讀學習的興趣降低,它表現在學生課堂上,不積極參與互動、不主動學習等方面。
3. 教師教學激情消退
小學語文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是一場“勞心勞力”的活動,長久的教學會造成老師的職業倦怠感,主要體現在教學程序化和課后的消極怠工。例如,老師喪失教學熱情,機械化的進行教學活動,為了教學而教學,這樣呆板的教學課堂傳遞給學生的是一種懈怠,造成課堂教學的惡性循環,無法達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三、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的方法
1. 完善教學步驟
良好的教學步驟對于有效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必要的,只有完善教學步驟,才能踏實的進行每一堂閱讀課,有效實施教學。完善的教學步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目標對于整個教學活動有指向作用,不僅是老師教學的重要參考,也是檢驗教學的標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達到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目的,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必要的,設定時要先明確表述一般的預期教學效果,然后才是學生教學后的反應,這一描述要采用行為動詞,做到具體可感。
二是合理的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教學的有效性,為保證教學有效性,必須謹慎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要以基礎為主,側重選擇有利于今后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同時,選擇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考慮新課標,還要考慮學生學情,根據具體的情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
除以上兩點外,教學時合理選擇教學情境以及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評價也是十分重要的。
2. 分階段引導學習
小學涵蓋六個年級,不同階段應有所側重,并加大難度。為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效果,可以借鑒新課標模式,重點突破不同階段的學生。低年段學生,閱讀教學要做到“讀懂”,閱讀學習的重點是幫助學生認識字詞,把握閱讀學習的基本方法;中學段的學生,目標是“讀好”,即在閱讀學習時鞏固和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對于高學段的學生,此時閱讀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在鞏固學生閱讀能力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做到“樂讀”。
3. 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
教師作為教學的傳授者,為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近年來,我國十分重視小學師資力量,已經有了相應的企劃,用于督促學校積極開發校本資源。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國家和學校平臺,參與“國培計劃”等培養計劃,不僅要保證正常的語文閱讀學習,還要擴展自己,提高自身綜合素養,使教師有效的教學促成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學習效果。
四、 總結
語文教學以閱讀文本為依托,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目標,因此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閱讀學習效果的好壞尤其重要。當然我們應首先了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并且分析現今小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上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點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方法,從教學內容上、學生學習熱情上、老師教學素養上等各方面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小作家選刊,2016,(33):94-94.
[2]郭夏輝.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文信息,2016,(9):209..
[3]肖麗娜.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6):206.
作者簡介:
徐芳,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劉集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