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語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更是難點,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不能使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應該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特點將學生進行分層閱讀教學,并在教學中應用恰當的教學策略,讓閱讀教學更高效。
關鍵詞:初中語文;分層閱讀;策略
語文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更是難點。由于閱讀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往往被學生忽視,而將學習重心放在了立見成效的其他內容的學習上,殊不知語文閱讀對于其他的任何一門學科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閱讀是學生語文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是理解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是學生創造性能力培養的主要場所之一。《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提出“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小就開始培養,能力的高低有差別,習慣也有好壞,幾年的學習生涯造就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
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正視學生之間閱讀能力的差異,摒棄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尋求更高效更人性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教師為之教,而在相機進行方法誘導。”因此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相當重要。
一、 核心定義界定
閱讀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憑借閱讀教材,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創造信息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閱讀方法,開發智力,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將文本信息進行處理加工成自己的知識的過程,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讓學生從書本認識世界,培養思維,鍛煉意志,從書本文字中思考文字的意思,品味文章的內涵,體驗作者的情感,積累語文閱讀的經驗,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對于初中學生而言,閱讀在初中學習階段都是很重要的,很值得學生花費精力去掌握的一種能力。
所謂分層閱讀教學法,就是根據學生現有的閱讀知識、閱讀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針對性地進行課堂閱讀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不同的學生就有不同的閱讀能力,班級授課制的最大優勢在于統一學習,統一進步,大批量地培養學習者,可是它的缺點卻也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進步是緩慢的,能力的提升是欠缺的,學生的學習缺乏個性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沒有凸顯。閱讀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一,教師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情,認真鉆研教材,認真研究學情,抓住每一個學生個性特點,以人為本,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認識每一個學生的缺點特長,根據學生的個性需要,實現語文分層閱讀教學。
二、 分層閱讀的具體策略分析
1. 語文閱讀課堂中將閱讀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在語文閱讀課備課的過程中就已經確定了本次課的閱讀目標,由于學生數量眾多,個人的閱讀情況不一,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就要針對性地設立分層的閱讀教學目標。基礎薄弱的學生能順暢、流利、完整地閱讀整篇文章,并能抓住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如果再督促、鼓勵他們完成下一個目標,他們的本次閱讀課程的學習效果就應該是相當好的了。更高一點層次的學生不僅僅能完成前面的要求,還應揣摩作者寫作本文的情感態度,用貼近作者的情感態度將文章誦讀出來,把文章當中的字詞句掌握意思,拓展應用。最高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不借助教師的幫助,能自主地完成課文的閱讀,并能夠通過探究的方式將文章當中需要掌握的關鍵性詞句,中心思想掌握得游刃有余,并能夠通過的自己自主學習拓寬更多的知識點,例如文章的歷史背景,作者寫作的境遇,一切與把握作者寫作意圖的知識。
2. 小組合作,組內分層,高層帶動低層
班級整體教學人數眾多,可以將班級進行分組教學,組內再分層,用榜樣的作用帶動全體學生積極閱讀,采用“小先生制”輔助教師幫助學生,讓學生之間團結互助,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人翁,每一個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這與我們今天新課改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個體發展”不謀而合。
小組在分配時應該設立“組長”,組長的語文閱讀能力應該是在組內屬于高層次的,可以引領組內成員自主探究閱讀的,組內成員分工合作,協作完成本次語文課的閱讀教學目標,各司其職,各顯身手,讓每一個學生的主體地位都能得到彰顯,增強他們學習的成就感,主人翁感。
組間進行學習結果展示時,實現組間競爭機制,讓他們在競爭中相互促進,相互學習,每組推薦一人代表小組參加組間競爭,組代表由組員輪流擔任,并與其他組比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用激烈的手段促進學生的奮斗精神,用比賽的方式與同學之間分享閱讀心得,閱讀技巧,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領略別人的閱讀能力,比較自己的得與失,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3. 教師對于學生閱讀效果評價應該實現分層
教學目標分層,學生語文閱讀能力不等,也就不能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學生語文閱讀效果。同樣的,教師在對學生閱讀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給出恰當的評價,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狀態,通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在自身能力基礎上的一些提高改變等方面出發,客觀地理性地判斷學生本次課的閱讀目標是否達成,不能以期末考試單一的評價工具來衡量學生語文閱讀效果,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肯定,教師要看到學生的進步,肯定他的付出,并能督促學生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奮勇直追更優秀的學生。
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很薄弱,特別是對于閱讀學習而言,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養成自主學習,自主閱讀技巧的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能在個性化的教學中獲得個性化的培養,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學習最先進的教學策略,積極主動地探索初中語文分層閱讀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
參考文獻:
[1]馮妍.淺談新課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分層閱讀教學[J].語文教育研究,2013,(3):218.
[2]陳巧君.農村初中語文閱讀分層教學的研究[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5):169-171.
[3]李國棟.初中語文分層教學實施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2,(3).
[4]張建芹.語文教學當為學生“量體裁衣”——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模式的效用[J].語文教學通訊,2015,(3).
[5]朱麗娟.初中語文閱讀分層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2017,(10):104.
[6]馬立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分層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57-276.
作者簡介:
黃永再,福建省晉江市南峰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