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摘要:以《印刷機結構原理》課程為例,探討了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高職課程改革建設,針對現階段課程教學狀況,提出了基于拓展核心能力的高職專業課程教學模式,讓學生更深入掌握印刷機結構原理的理論知識和設備操作維修的實踐技能,從而提高印刷媒體技術專業的高職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關鍵詞:核心能力;課程改革;建設;發展
一、 引言
職業核心能力在學生的職業生涯實踐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高職學生畢業后面臨就業問題,企業在選拔人才時更加注重專業知識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因此,在高職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職業核心能力是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通過對高職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以適應不同崗位要求。高職課程改革建設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效果。
二、 職業核心能力
職業核心能力實際上就是在人們工作和生活中那些除了專業崗位能力之外的,能夠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基礎核心能力:職業溝通、團隊合作、自我管理等;二是拓展核心能力: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創新創業等;三是延伸核心能力:領導力、執行力、個人與團隊管理、禮儀訓練、五常管理、心理平衡等。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尤其是解決問題、信息處理、創新創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教學中逐漸鍛煉培養,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特別是在高職院校中,學生即將面臨畢業,投身到社會中,學校和教師更應該注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通過課程改革建設,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三、 高職在校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現狀
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高職課程改革建設首先要了解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現狀,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革。表1是對遼寧省高職在校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問卷調查情況及統計結果,以研究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以及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由表1可以看出,當前高職在校學生對職業核心能力的認識不足,并且自身的職業核心能力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可以歸納為:高職課程教學手段和內容等比較陳舊,教學創新思想不高,教學質量不高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無法建設高效課堂,進而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
四、 課程教學改革建設的有效策略與實踐
(一) 《印刷機結構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方法
1. 創新課堂教學設計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處理能力,就要進行課程的創新改革和建設,從課堂教學設計入手。課堂教學設計包括了目標設計、內容設計、策略設計和檢測評價設計四個方面。例如在“傳動系統”項目教學中,可以根據項目內容,設計教學目標如下: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要掌握J2108型印刷機,PZ4880-01型印刷機等機型傳動系統結構和工作原理,根據已有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各機構之間的配合要求和調整方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和分析不同印刷機傳動系統的機構和性能,從不同的結構形式中找出它們的共同規律,深入理解印刷機典型傳動系統結構原理、運動特點及工作性能,了解各工作機構的配合要求,對主要零部件能提出改進措施,為將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打下基礎。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師再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檢測評價等方面來一一實踐,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供機會,讓學生多加練習
學生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多加練習逐漸提高自身的信息處理能力。首先,教師可以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讓學生主動分析、解決問題。例如在“水墨系統”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專業資料、查閱相關規范、標準、案例等進行自學。其次,教師還可以準備好課堂教學工具等,讓學生自行分析教學工具的工作原理。例如在“收紙裝置”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單張紙印刷機模型帶到課堂中,讓學生觀察模型,分析收紙裝置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最后,要讓學生在信息處理訓練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例如在“氣路系統”項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技能訓練。通過讓學生繪制氣路系統的結構圖,加深對氣路系統的理解。只有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才能構建高效課堂,創新教學模式,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 注重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把教學內容有效地展現給學生,通過優質的教學設計,優化教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其職業核心能力。例如在“遞紙裝置”項目的知
識講解中,教師通常使用如下的教學環節:基本知識講解—學生分組—課堂任務說明—任務資料分發—小組商議及實施—各小組作品介紹與驗收—教師點評與考核。這種教學環節設計陳舊落后,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更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影響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提高。教師讓學生充當“小老師”,鼓勵他們創新教學方法。他們將教材內容首先進行分析研究,再根據不同工作崗位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簡化和適當補充,可以拆分、重組等。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都能突出重點,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印刷速度、輸紙裝置傳動等知識可以一筆帶過,不用著重講解。而滾筒的齒輪、軸承及動平衡就可以著重教學。重組課堂教學內容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靈活教學。利用更多新型的、高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促進課程教學的提高,一般可以用情境教學法、理實教學法、問題導入法等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職業核心能力。
(二) 《印刷機結構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建設實踐
通過以上的課程教學改革建設,從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設計等多個角度進行改革,有利于構建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創新教學中大膽嘗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逐漸培養信息處理能力,解決問題和創新創業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 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課程教學要有創新性。高職課程的改革建設絕非形式上的創新,實現專業課程教學目標,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才是真正的高職教育的歸宿。課程教學不單要注重專業知識的教學,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讓學生在以后的發展中能夠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能利用職業核心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 易斌.基于職業核心能力的高職建筑工程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以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為例[J].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5(9):81-82.
[2] 潘琦華.基于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課程改革與探索——以《企業行政管理實務》課程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1(4):92-94.
作者簡介:付強,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