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艷平
【摘 要】 2012年以來,為增加農戶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安國鎮大力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由于畜牧業市場的不斷變化,截止到2016年底全鎮達到規模的肉鴨220家,共710萬只左右;蛋雞166家,共110萬只左右;豬65家,共5622頭;牛3家,共38頭;羊41家,共2869只。近幾年來基本保持平穩,同時也存在一些制約畜牧業生產健康發展的因素,如雞蛋價格持續低迷,禽流感時有發生,農戶對市場把握不準等,這些問題應該引起鎮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1、近幾年安國鎮畜牧業發展生產基本情況
1.1肉鴨生產情況
2012-2016年肉鴨養殖規模基本平穩,總體略有下降,2016年比2012年減少了70萬只,減少8.9%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1.1飼料成本上升,養鴨利潤下降。這幾年來飼料成本年均上漲5.3%左右,造成利潤進一步下滑,散戶基本退出養殖市場,而尋求其他生產經營或外出務工。
1.1.2肉鴨價格低位徘徊,從事養鴨的機會成本進一步增加。2012年肉鴨光鴨價格9.5元/公斤,2016年光鴨價位9.8元,考慮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價位要低0.89元/公斤,很多養殖場的利潤大幅度下降,有點養殖場就直接退出市場尋求其他途徑。
1.2蛋雞養殖情況
生產基本穩定,除2012年達到115萬只外,其余4年都維持110萬只左右。尤其是2016-2017年雞蛋價格達不到盈虧平衡點,很多養殖戶考慮當前利益,紛紛賣出蛋雞,外出打工或另謀生路。
1.3生豬養殖情況
養殖規模基本平穩,總體略有下降,豬肉價位基本穩定,2013-2014年豬肉價格較高,2015年下降,2016年基本保持低位。2013-2014年每頭豬可獲利400-500元左右,,2015-2016年每頭豬獲利300元左右。總體來說,利潤在可接受的水平。
1.4肉牛養殖情況
從表1數據可知,肉牛養殖在安國鎮這幾年的規模是顯著下降,2012年肉牛養殖達到362頭,2015年為249頭年均下降18.2%,而2016年僅為38頭,可以說基本退出了肉牛養殖市場。主要原因為:
1.4.1外來牛肉產品從沖擊。安徽、山東、河南包括內蒙的肉牛養殖規模迅速擴大,擠占了市場
1.4.2規模偏小,難以形成規模效益。2014年養牛16家,共281頭;2015年牛14家,共249頭;從數據可以看出2016年牛3家,共38頭;從數據可以看出,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1.5山羊養殖情況
2012年山羊養殖規模為4218只,而2016年只有2489只,下降了近1800只,年均下降了20%左右,而近幾年山羊的價格一直維持在高位,應該說如果形成規模,收益應該顯著,但是規模持續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放羊的場地日益減少,羊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場所。
2.安國鎮畜牧業生產存在的主要問
2.1畜禽產品價格呈現鋸齒形波動的特征,農戶很難把控。例如雞蛋價格2012-2-13年基本是10.2元/公斤,而到了15-16年雞蛋價格大幅度下降,甚至降到6.2元/公斤。波動幅度達到41,2%,養雞基本陷入行業虧損。
2.2養殖成本持續攀升,利潤下滑,甚至由盈轉虧
2.2.1人口紅利基本消失,用工成本顯著攀升。在2012-213年期間,技術工人月工資3000左右,普通工人月工資1500-2000左右,而15-16年技術工人月工資4500-5000左右左右,普通工人月工資2500-3000左右另外,如果不是本鄉鎮的工人,一般還要安排吃住,這都增加了養殖成本。
2.2.2飼料價格不斷攀升。飼料(Feed)包括大豆、豆粕、玉米、魚粉、氨基酸、雜粕、添加劑、乳清粉、油脂、肉骨粉、谷物、甜高粱等十余個品種的飼料原料,其中玉米占70——80%,而這幾年玉米價格持續上漲,2016年全年玉米價格上漲了10.8%,同時添加劑、谷物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2016年比2015年同比上漲 20% 以上。
2.2.3土地成本逐年增加。,隨著土地出租的租金不斷提高,土地租賃價格不斷增加。2012年租一畝地價位在1000元左右,而2016年達到1500以上。
2.3養殖場雇工難度越來越大。年輕人對養殖業感興趣的很少,據調查,養殖場老板的孩子愿意從事養殖的不到20%,有些寧可選擇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子承父業。
2.4養殖也的疫病越來越多,病情也越來越復雜。禽流感不斷,口蹄疫也時有發生。有時發生禽流感,就要對禽類進行大面積撲殺,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2.5養殖戶還欠缺比較強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很多養殖戶都沒有經過市場的培訓,對市場認識不深,市場意識不夠,不懂得信息在養殖業所起的作用,往往只顧埋頭拉車,不管抬頭看路。這樣盲目性就很大,往往憑自己的感覺安排生產和銷售,這樣無疑增加了行業的風險性
3.沛縣安國鎮畜牧業發展對策建議
3.1積極培養養殖后備人才。養殖業絕不是僅僅依靠經驗就可以干好的,必須有依靠專業的人才,沒有人才儲備,養殖業很難發展下去,依靠經驗,靠天吃飯的養殖業應該一去不復返了。一方面要靠自己培養,另外可以和高校聯合,派有關人員到高校進修,對層次高的人才可以考慮引進。同時要對員工進行職業教育,要干一行,愛一行,研究一行。
3.2伸出有形之手,架起養殖場和市場之間的橋梁,健全城鄉建立健全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市場經濟絕不是政府無事可做,放任自流,而是政府要按照市場規律對養殖場進行指導,引導養殖場合理安排養殖業生產。這對政府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建立信息體系,收集信息,梳理信息,定期發布信息,幫助養殖場有效規避市場風險,調整養殖結構,穩定市場供應,讓養殖場增產增收。
3.3加大對養殖場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財稅支持力度,幫助養殖場發展。為了支持養殖業的發展,當前為了扶持養殖業發展,國家出臺了很多政策,作為地方基層部門,首先要確保國家、省市的政策要執行不打折,很多地方,尤其是鄉鎮出現截留國家扶持資金的現象,影響了養殖業的發展,打擊了養殖人員的積極性。;其次,基層政府要積極幫助養殖場安排養殖用地,解決規模擴大問題;三是協調政府各部門解決養殖場遇到的各種難題,例如環保部門的環保問題,防疫部門的防疫問題等。四是養殖保險問題。養殖業是高風險行業,一直沒有相應的險種幫助養殖業解決后顧之憂,,政府應該考慮給予這類險種一定的補貼措施。
3.4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向品種要效益。對于養殖業來說,品種是最至關重要的,好品種,產量高,肉質好,價位高,效益明顯,市場需求大,而安國鎮這些年來豬牛羊等品種一直沒有更新換代,造成產量下降,肉的品質也下降,不能持續發展,必須下大力氣引進、選育和推廣新品種,一方面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同時增加養殖場自身的效益。
3.5疫病是養殖的罪魁禍首,政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落實防疫制度,加強預防,防控結合,讓疫病出于可控狀態。這些年疫情時有發生,養殖場時時提心吊膽,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疫病防控體系,也沒有形成疫病后的賠償保障體系,所以發生疫病的大部分損失需要養殖場或養殖戶自己承擔。作為政府部門必須盡快建立疫病防控體系,完善賠償保障體系,做到政府該管的事政府管,市場該管的事市場管,養殖場該管的事養殖場管,責任明確,權責分明。
【參考文獻】
[1] 王長美 . 關于鄉鎮畜牧業統計的幾點思考 [J]. 現代經濟信息 ,2013(24):406.
[2] 段進江 . 基層畜牧業統計工作略談 [J]. 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07):60-61.
[3] 張永全 . 加強畜牧業統計監測工作的措施 [J]. 中國畜禽種業 ,2012(10):20-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