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 要】 石油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石油價格的波動嚴重威脅到我國的經濟安全。為建設與完善我國石油期貨市場,應實現石油期貨品種多樣化,以及石油期貨交割方式的多樣化,同時也要加強石油期貨市場的監管。
【關鍵詞】 石油期貨 價格發現 風險規避
一、引言
2016年12月11日,OPEC國家與非OPEC國家在維也納達成了十五年來首個聯合石油減產協議。從2017年1月起后六個月,OPEC將減產120萬桶/天,上限為3250萬桶/天。本協議將在五個國家組成的委員會監督下執行,實施期是否再延長6個月將取決于本輪減產的效果。 非OPEC產油國同意減產55.8萬桶/天來配合OPEC,其中有20萬桶由俄羅斯貢獻。
OPEC減產短期內無疑會造成油價的波動,油價的波動則會對我國產生一系列影響。OPEC減產在短期內會推高油價,中國的石油企業可能會受益,但下游企業更多依賴進口石油,利潤會受損。為減少外界因素對我國石油市場以及石油相關企業的影響,我國必須建設與完善石油期貨市場。
二、建設與完善中國石油期貨市場的必要性
中國的石油產業相對于歐美市場的石油產業起步晚,缺乏完善的制度,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也進行了改革,但在發展的歷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這些問題抑制了中國石油市場的發展。目前期貨市場對于石油價格的影響較大,為了避免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我國必須建設與完善石油期貨市場。
(一)規避石油現貨市場價格風險
我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較高。在經濟“新常態”提出之前,我國的經濟以粗放式增長為主,一味追求經濟增長,以能源高消耗、環境嚴重污染為代價。然而,我國有限的石油供給量不能滿足高比例的能源消耗,這便導致了我國較高的石油進口率。為保證能源安全,我國在過去五年里已經采取積極的原油戰略,并試圖降低對OPEC國家石油供給的依賴度。一方面,為保證原油進口,我國在伊朗,伊拉克和委內瑞拉等盛產石油的大國投資建設石油基礎設施,但是這些國家存在諸多的風險因素;另一方面,我國在油價暴跌時進口了大量原油,不僅充實了戰略儲備,還提高了抗風險能力。雖然,我國已采取措施試圖降低對外的依賴程度,但是我國的石油對外依賴度依然很高。這意味著我國的石油價格將會受到石油進口國各種因素的影響,而石油期貨市場的建設與完善可以規避石油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
(二)指導企業生產經營
一方面,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對于生產型企業來說,科學的價格預測可以幫助企業制定下一期的生產計劃以及營銷策略;對于消費型企業來說,科學的價格預測可以幫助企業合理消費,降低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期貨市場具有風險規避功能。不管是對生產型企業,還是消費型企業,石油期貨市場可以為企業規避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三)增強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的話語權
我國沒有石油定價權,只能被迫接受高于平均市場價的價格。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各國商品在國際范圍內的流通已成為常態,價格自然而然也趨于國際化。期貨市場在大宗商品的國際定價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歐美已經存在成熟的石油期貨市場,但是其價格無法真正反映亞洲地區石油的供給與需求關系。我國至今沒有建立強有力的石油期貨市場與盛產石油地區的油價進行聯動,不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石油定價體系中的話語權。
三、建設與完善中國石油期貨市場的對策
由于我國沒有成熟的石油期貨市場,因此,我國在國際石油市場中一直處于劣勢,沒有話語權。然而,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對石油的進口量巨大,在石油定價中缺乏話語權無疑會影響我國的經濟安全。因此,我國必須建設、完善石油期貨市場。
(一)實現石油期貨品種多樣化
目前,我國的石油期貨品種只有兩種,燃料油和石油瀝青,原油期貨的籌備工作日益完善,上市的腳步越來越近。我國應該通過研究市場需求,開發多樣化的石油期貨品種。完善石油期貨品種可以滿足不同市場參與者的需求,同時,能夠增強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以及風險規避功能,從而保證我國石油業的發展。
(二)實現石油期貨交割方式的多樣化
我國的石油期貨交割方式只有實物交割一種,而歐美的石油期貨市場則可以采取實物交割、現金交割等多種交割方式。靈活多樣的交割方式可以使期貨市場參與者更方便、積極主動地進行交割,進而增加期貨市場的流動性,使期貨價格更能反應真實的供求關系,更好的發揮價格發現功能。
(三)加強石油期貨市場的監管
我國應該通過科學合理的監管方式保障石油期貨市場的安全穩定的發展。首先,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體系。借鑒歐美地區的成功經驗,出臺完整的期貨交易法。其次,控制石油期貨交易中的投機比例,合理的投機行為會增加市場的流動性,無法控制的投機行為必定會造成市場的混亂。最后,建立科學的處罰機制。通過合理的制度設定規范市場行為,如:保證金制度、漲跌停板制度,降低利用內幕消息操縱市場等行為發生的機率。
【參考文獻】
[1] 李風平. 新常態下我國石油企業金融衍生品市場策略研究[J]. 財經界,2017.
[2] 周慧羚,唐葆君. 中國石油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研究[J]. 中國能源,2016.
[3] 梁慧靜,吳旭. 中國石油金融體系建設[J]. 時代金融,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