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杰
在我國,民法學界中對于連帶責任的具體涵義并沒有統一、權威的表述,沒有形成一致的認識。寇孟良先生認為,“連帶責任,是根據法律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應當由兩個以上的當事人分別承擔共同責任,或者由兩個以上當事人中的二人或數人對其他人的民事責任分別承擔或順序承擔的法律制度。” 該定義囊括了按份責任和補充責任兩種多數人之債的特點,即把連帶責任與按份責任、補充責任相混淆,沒有明確連帶責任的特性,過于籠統寬泛。李由義先生認為,“連帶責任,系由于違反連帶債務或共同侵權產生的民事責任。” 此種定義與寇孟良先生的定義相比,涵蓋內容又過于狹窄,只是從產生連帶責任的原因角度予以列舉兩種情形,并沒有真正揭示出連帶責任的內涵,亦不可取。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連帶責任即債權人有權受領他債權人應得份額的債權或債務人有義務代負他債務人應承擔份額的債務”。 此種觀點對于連帶責任產生的原因、連帶責任人之間的追償權等均未予以說明。結合上述法學家們的觀點,筆者認為,想要明晰連帶責任的定義,應當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明晰“債務”與“責任”
債務系法的當為,并沒有強制他人履行義務的內涵;而責任是一種替代關系,含有強制他人履行給付義務的內涵,即債務人不完全給付或當給付而未給付時,債權人可以強制債務人履行義務。 也就是說,如果債務人能夠按照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得到完整的履行,債的關系隨著債務人完全履行義務而消滅;如果債務人未能夠按照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履行債務,債權人就須以法律上的強制手段而要求債務人履行義來保證自身債權的順利實現,由此就產生了責任。而責任應當包括擔保責任以及因違反當為的民事義務而產生的責任,其中違反當為民事義務產生的責任包括侵權責任和違反債務產生的責任。
(二)連帶責任產生的原因
1、由當事人明確約定而產生
在當事人為某種法律行為時,在責任承擔上責任人承諾他們之間承擔連帶責任。最主要的法律行為就是合同,在當事人建立某種合同關系時,在合同中明確約定責任人對于全部給付義務承擔連帶責任。
2、因法律明確規定而產生
法律規定是連帶責任產生的又一重要原因。這些法律規定并不統一,而是散見于各部門法、司法解釋及相關的文件中。對于在什么情況下法律應規定連帶責任,法學研究者們大多沒有提及,多是將分散的各個規定逐一列舉出來。雖然規定分散,但究其根本,多可歸納為共同侵權行為或多數人因共同事業負擔共同責任而產生的連帶責任。例如,《侵權責任法》第8條規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公司法》第94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發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繳足出資的,應當補繳;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發起人補足其差額;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等等。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不管當事人之間對連帶責任是否有約定,責任人都須承擔連帶債責任,且不能以沒有約定連帶責任為由提出抗辯權。
(三)連帶責任中“連帶”的含義
連帶一詞從字面上可以解釋為“共同的,一致的,不可分割的”。連帶責任之所以與其他責任承擔方式不同就在于其具有連帶性。連帶責任中“連帶”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理解:
1、身份上的連帶
責任在法理上的最初原則系“自己責任”,即一個人應當對其所犯過錯,在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范圍內承擔責任。當然,人不能獨自存在,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復雜,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身份也隨之紛繁復雜。所謂“身份”,是指一個人具備某種社會地位或者法律資格。所謂“身份連帶”,是指以當事人因具備某種身份(當事人在社會上的某種地位或在法律上的某種資格)而承擔連帶責任。如我國《民法通則》第53條規定的合伙,“合伙人對合伙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償還合伙債務超過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伙人,有權向其他合伙人追償。”又如《婚姻法》第41條規定,“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
2、意思上的連帶
意思自治是現代民法的基本理念之一,即當事人無論作何民事法律行為必須出于自愿。在民事連帶責任中就體現為當事人事先就對責任的連帶作出明確約定,債務人就對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這點是明知的,在意思表示上已經過聯絡和協商。
3、利益上的連帶
利益上的連帶主要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責任人,他們之間在利益上存在關聯關系,這種利益上的關聯性主要體現在商法領域中。例如《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中的多種連帶責任均是利益上相互關聯即利益連帶的具體體現。在這種因利益關聯而產生的連帶責任中,身份連帶不再是判斷連帶責任的標準,也沒有統一的標準來界定是否存在意思上的連帶,只能從客觀上確定當事人之間存在密切相關的利益關聯。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很可能會因為有利益共同點而相互串通,損害相對人的權益。所以為了保護相對人合法權益,通過法律規定的方式將存在利益關聯的當事人之間確定為連帶責任,這也是維護市場經濟安全,保證社會秩序的所必須的。
4、行為上的連帶
共同侵權行為和共同危險行為是行為上連帶的主要表現形式。在共同侵權行為和共同危險行為中,當事人之間可能并不存在身份上的關聯、意思上的關聯以及利益上的關聯,如果按照“自己責任”來界定,那么很大程度上無法滿足受害人的利益損失,不能真正實現公平正義。所以,為了保護受害人的正當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追償,對這兩種行為規定了連帶責任,即只要行為人實施了侵權行為或危險行為,就要對損害后果承擔連帶責任。
綜上所述,筆者同意將連帶責任的定義概括如下:連帶責任是指依法律規定或者約定,存有法律上的牽連關系的多數責任主體中的任意一人或多人對權利人負全部給付;若連帶責任人超出其責任份額承擔責任,則有權向未承擔責任的責任人追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