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很多中國學生在英語論文寫作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論文質量不高,可讀性不強。根據這一現狀,筆者在本文中著重分析了母語思維對英文論文寫作在各個層面上的影響,并研究了對策,以幫助中國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
關鍵詞:母語思維;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影響;對策
一、 引言
用英語寫學術論文要么是為了參加國際會議,促進學術交流,要么是在期刊上發表,使外國同行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此類文章的寫作難點不在于寫作材料的搜集和專業知識的多少,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如何讓自己的英語論文在語言層面上達到要求才是他們最頭痛的問題。語言過不過關,其實與他們的思維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形式和載體,思維是人腦反映和認識客觀現實的意識活動。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然而,由于受到地理、歷史、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中西方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思維模式。西方模式如同直線切劃,細分明析,注重抽象推理,以分析性思維為主要特點;而中國模式如同圓環內封,尋求直覺領悟,以綜合性思維為其主要特點。在母語思維模式的影響下,中國學生寫出的英語論文質量總是差強人意,語言晦澀難懂。
二、 原因分析
心理學認為,語言與思維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語言依賴于思維,它隨著思維的發展而發展。在寫作過程中,大多學生用母語來構思文章的框架、段落及句子,想好之后再翻譯成英語,從而形成一篇英語論文。但是在這樣的作文中,往往語言漏洞百出,中式英語問題嚴重。由于在文化背景、思維模式及表達習慣方面的差異,中國學生在英語的寫作過程中必然會受到母語的影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受到的母語的影響稱為“遷移”,遷移現象有正負之分。
一般來說,學生在寫作時所用到的寫作策略及其自身所具備的母語寫作能力有利于對作文整體的把握,能夠提高作文的質量,這種正面影響就屬于正遷移;反之,在寫作過程中,由于作者無法完全擺脫漢語思維的干擾,就會出現蹩腳的中式英語,這種負面的影響屬于負遷移。正是在母語的負遷移的影響下,學生的論文中才會出現各種問題,本文將對幾個主要問題加以探討并提出解決策略。
三、 母語思維對英文論文寫作的影響
1. 詞匯層面的影響
英漢兩種語言的一大差別就是英語重形合,有形式上的變化;而漢語重意合,沒有形式上的變化。在漢語語法中,詞性沒有語法標志,而在英語中有很多有語法標志的詞。比如:“Thus interpreter should choose a best interpreting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pragmatic vagueness”。這是一篇關于商務口譯中模糊語的處理的論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因此,譯者應選擇一種最好的口譯方法來處理模糊語的問題”。但是,由于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寫作者忽略了最高級best前面應加定冠詞the,而不是a。
再如:“It analysis the method through cognitive theory and explains the translation behavior”。這句話的意思是“本文將通過認知理論分析該口譯方法,并解釋翻譯行為”。在這句話中,寫作者忽略了“分析”的動詞詞性。漢字是孤立語,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外形變化,也沒有顯性的詞類分別,可以隨意地碰撞、組合,“分析”既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名詞使用。但是英文詞匯會有外形上的變化,動詞“分析”和名詞“分析”分別為“analyze”和“analysis”。
2. 句法層面的影響
英漢本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轉換的過程中涉及多種因素,而無法一一對應起來,若按字面機械地對應起來,意思就會發生改變,同時也不符合目的語的表達習慣。在英語寫作中,多數學生會先想好漢語句子,再機械地翻譯成英語,但是沒有照顧到英語的表達習慣。比如:“Do investigation we come to a conclusion.”,在這句話當中出現了兩個謂語“do”和“come”,不符合英語語法規則,意思也不明確。很明顯,在這個句子中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通過調查我們得出了結論,因此句子可改為“We come to a conclus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再如:“And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pragmatic vagueness in business English negotiations”。這句話的意思是要總結商務英語談判中模糊語的積極影響。但是由于受到母語思維的影響,這句話出現語法錯誤,缺少了主語。中文重意合,無主句在中文中是非常常見的,但是英文重形合,主語在英語句子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英文表達中必須根據上下文添加主語以保證形式上的完整。
3. 語篇層面的影響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Robert Kaplan (1966) 研究認為,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思維,在英語的語篇中,一般都是從主題句開始,開門見山,然后再圍繞主題展開討論,提供各種佐證材料來支撐主題句的意思。而東方人屬于螺旋式思維,注重隱形連貫,先鋪墊,后總結,寫作者往往會從外圍入手,最后才進入主題,所以在母語思維影響下寫出的文章往往會讓外國人覺得難以抓住中心思想。
此外,英語篇章中多用連接詞來實現段落內部的連接,而在漢語段落中更傾向于通過語義來實現段落之間的連接,中國學生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很少用連接詞,缺乏邏輯結構,所有信息混為一談。因此,論文會出現篇章內容層次不清,段內銜接不自然的情況。
四、 在英語論文寫作過程中減少母語思維影響的對策
1. 明確漢英兩種語言的差異
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這是兩種語言之間的本質區別。因此在英語句子中要添加必要的連接詞以保證形式上的完整。比如:“語言使人們可以在腦海中構造現實的圖畫,更清楚地認識現實世界。”在兩個分句之間沒有任何的連接詞,但是意思非常明確。轉換成英語時,就要照顧到英語的表達特點,加上必要的連接詞以保證意思的完整。因此轉換后句子應為“Language could help people form a picture of reality so that people could see this world more clearly.”。再如:“本文通過名詞化的定義、名詞化在英漢互譯中的應用,研究了兩種語言的名詞化的差異,目的是讓譯者能更好地進行英漢互譯。”在這個句子中,有三個分句,其間沒有明顯的連接關系。但譯為英文時一定要將隱藏的邏輯關系顯現出來。因此,該句應譯為“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nominaliz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ominalization in the E-C or C-E translation, this paper has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of nominaliz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could help people better translate in practice.”。
2. 培養英語思維,減少中式英語
英語思維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這需要學習者加大語言的輸入,擴大閱讀量,為論文的寫作奠定基礎。在閱讀過程中要注意積累相關知識的英文表達、用詞特點、篇章結構等,以加強自身對語言的敏感度,培養英語思維的模式。在這個基礎上,寫作者才有可能在論文寫作過程中減少母語思維的干擾,同時降低中式英語出現的概率。
3. 反復校訂、潤色
中國學生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都存在漢譯英的過程,將想好的漢語句子或短語用英語進行翻譯。這樣的論文翻譯痕跡很重,因此需要對論文反復校訂和潤色,檢查其用詞、句子或篇章結構是否符合英文的表達習慣。
五、 結語
本文從母語的思維影響的角度出發,探討了母語思維對英語論文寫作產生的影響及其原因,并探討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在實踐中,由于受到母語思維的束縛,寫作者在英語論文寫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通過以上分析不難看出,若想提高英語論文寫作水平,一定要加大語言的輸入,促進英語思維的形成,從而避免母語的負遷移所帶來的影響,并提高英語論文的語言質量。
參考文獻:
[1]蔣鳳霞.漢英翻譯與寫作中負遷移現象的實證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01-104.
[2]唐金燦,樊葳葳.母語思維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3]屠國元.思維模式差異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影響及對策[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238-243.
[4]王海平.學術論文英文摘要的寫作與翻譯[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4):383+385.
作者簡介:李嫻,講師,海南省海口經濟學院。endprint